《零用钱》是法国新浪潮旗帜人物弗朗索瓦·特吕弗的儿童题材电影。影片细致地展现了孩子们上课学习、下课嬉戏、周末休息、例行体检等一系列琐碎平常的生活场景。1976年,影片在第26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上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
《零用钱》片段
法国电影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
法国电影新浪潮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在法国兴起,法国新闻界将1958年至1959年间突然涌现的一大批青年导演和他们拍摄的影片统称为“新浪潮”。
新浪潮代表电影
法国新浪潮对于后世导演的影响非常深远,比如李安曾说:“我从年轻时就向往法国新浪潮电影,甚至学了两个月法语,最后因为太难而放弃,但我一直受到法国电影的启发。”昆汀·塔伦蒂诺成名后更是直接承认:“我就是法国新浪潮的徒弟”。
导演李安(左)导演昆汀·塔伦蒂诺(右)
新浪潮对于后世电影人有如此深远的影响,得益于新浪潮的代表人物特吕弗一生拍过的二十余部电影,其中上映于1976年的《零用钱》是他晚期的作品,并且是以他的童年成长经历为灵感创作的。
《零用钱》片段
特吕弗与电影的邂逅
特吕弗拍摄的电影大部分都与儿童有关,这和他的童年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1932年冬天,小特吕弗出生在法国巴黎的普通家庭,刚出生不久,父亲就抛弃了他和母亲。
导演弗朗索瓦·特吕弗
12岁时,特吕弗开始在课余时间钻进电影院里消磨时光,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他迷上了电影。15年后,这段童年经历被特吕弗用在了自己执导的第一部长片电影《四百击》中。这部作品也在后来被誉为法国电影新浪潮的开篇之作。
《四百击》电影海报
特吕弗与法国电影新浪潮
弗朗索瓦·特吕弗自《四百击》在戛纳电影节大放异彩后,他也将法国电影新浪潮推向了高峰。在此后的创作中他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电影语言表达个人观念,并且电影风格也更加多变。
比如,继承和发展了希区柯克悬念片概念的影片《夺命佳人》和《枪击钢琴师》,以及提名第53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外语片奖的影片《最后一班地铁》, 甚至还有在六十年代非常前卫的爱情题材影片《朱尔与吉姆》。
希区柯克(左)与特吕弗(右)
有着革新精神的特吕弗在法国电影新浪潮中并不孤单,让-吕克·戈达尔是他亲密无间的朋友。两人在法国电影资料馆结缘后,特吕弗经常资助戈达尔拍摄电影,并且与他共享演员,比如《四百击》中的主演让·皮埃尔·利奥特,日后就参演了戈达尔的电影《男性,女性》。
《男性,女性》剧照
在特吕弗的帮助下,戈达尔完成了他的处女座《精疲力尽》。随后,他还创作出了《法外之徒》《狂人皮埃罗》等可以载入电影史册的影片。2011年戈达尔被奥斯卡金像奖授予了终身成就奖,但不幸的是他在2022年的9月13日与世界挥手告别,这也成为了世界影坛的巨大损失。
特吕弗(左)与戈达尔(右)
在特吕弗众多作品中,1978年上映的《零用钱》是他首次在一部电影中展现200多名儿童角色,并且这些角色全部启用素人出演。因为特吕弗认为一部描写儿童的影片,真正的明星应该是儿童本身。
《零用钱》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