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回童年,传统味道的国风动画回来了!”
“百花齐放,国漫真的崛起了!”
“兼具美学、寓意和想象力,这才是文化自信!”
动画短片集《中国奇谭》一经上线,就凭借独树一帜的国风美学和对传统文化的创造性演绎,收获了如潮好评,前四集豆瓣评分高达9.4分,评价人数超过14万人。
《中国奇谭》由八个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组成,共同为观众勾勒了一幅极具中式想象力和审美魅力的“妖怪”故事集。
各短片导演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运用水墨、剪纸、素描、CG等多种美术风格和制作手法,合力完成了对中国美学的多视角诠释。
本期《幕后》,我们将独家对话《中国奇谭》第五集《小满》的导演陈莲华与周小琳。他们选择用传统剪纸艺术的形式,讲述一个充满纯真与童趣的中国故事,即将于大年初一上线。
谈到前几集取得的优异口碑,作为创组团队的一份子,陈莲华坦言欣喜与压力并存,“没想到观众对我们的支持力度会这么大,但同时也有压力,就像踢点球一样,前面的人踢完了,后面的压力就更大了!”
匠心独运
用剪纸回归动画初心
《小满》的片名是主人公的名字,故事则是一段充满童趣的成长记录。用怎样的形式表现“童年”最为生动恰当,主创们便想到了返璞归真的传统剪纸艺术。
“用剪纸来表现人心,特别有动画原本的力量。将纸偶通过动画赋予灵魂,让它不仅有形象、有动态,还有内心,这是很有挑战的事”陈莲华说。
为了追求最极致的效果,《小满》全片都由“纯手工”打造,大到背景和人物,小到道具和花草,都是手工绘制、剪裁再布景拍摄的。
在陈莲华看来,手工制作有电脑无法取代的质感和温度,“手工做还是真东西嘛,它有材质本身的特色和纹理,让人看了以后感觉特别亲切,这是电脑技术无法替代的。”
从一张张白纸到一个个灵动的角色,这一“魔法”般的过程并不简单。
首先要从人物造型设计开始,在确定造型标准图后,才能进行分关节绘制,再将每个关节剪裁下来,最终组装成可以运动的纸偶。
为了配合不同景别和角度的拍摄,每个角色还要制作不同的尺寸,再加上细小的部件很容易丢失,主要人物都有十套以上的“装备”。
前期准备妥当,下一步就是正式拍摄了!
周小琳导演向我们介绍,剪纸定格动画使用的是一种非常传统的拍摄装置——分层摄影台,采用俯拍的形式垂直拍摄,底部是一个透光玻璃台,每层都有可移动的灯光,用来模拟白天、夜晚等不同的光照效果。
在拍摄中,导演会根据剧情和场景选择对应的关节和衣服部件,再用一种特殊的胶粘在一起。粘胶的地方就像轴承,可以让部件以它为轴运动,展现出衣服飘动、手臂摆动的动态效果。
定格动画的拍摄以帧为单位,每秒12帧就是12个画面,每摆一帧就要按一下快门,连续播放就形成了观众看到的俏皮灵动又童趣十足的画面。
现场见证了剪纸动画“动起来”的奇妙过程,主持人罗曼不禁感叹:“也许最开始看起来有一点枯燥,需要极大的耐心才能完成,但当你把一帧一帧全都做得很细致的时候,最后呈现出的效果,哪怕只有一秒都会让你觉得很有成就感!”
中国韵味
处处彰显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奇谭》的走红与“国潮”的流行分不开关系。作为动画学院的老师,陈莲华在与学生的互动中,也切身感受到这一点:中国传统文化之美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认可和接受,并由衷生发出一种强烈的“文化自豪感”。
他也将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热爱融入到《小满》的设计点滴之中。在筹备过程中,主创团队搜集了大量古代绘画作为借鉴,寻找灵感源泉。
人物造型的设计也参考了古代儿童的真实穿着,“我们从《百子图》等绘画中,找到了古代小朋友的发型和衣服,比如富贵人家的孩子,衣服上的装饰很多,都是有据可查的。我们既保持了真实度,又做了一些简化,最后形成这种既有中国特色又憨态可掬的形象”陈莲华说。
在拍摄和剪辑中,团队也减少了蒙太奇手法的使用,而是借鉴中国传统卷轴画的形式,“将不同空间都在一个镜头里呈现出来,有很强的趣味感,也符合剪纸的艺术特质。”
不仅如此,《小满》在色彩运用上也十分讲究,大量使用了红色和金色,黑色和金色的配色,灵感来源于中国传统漆器,充满了古韵和国风。
除了画面精致考究,配乐也丝毫不能马虎。陈莲华平时就非常关注各种古乐的复原工作,这一次便创造性地想到将唐代雅乐融入音乐之中,与画面相得益彰。
他骄傲地表示:“将唐代的音乐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这样的音乐出现在动画作品里,还是第一次。”
剪纸定格动画极具中国特色,但也有很高的操作难度。如何将脑海中的画面用剪纸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团队经历了反复摸索,不断试错的过程。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也许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背后却是长达14个月的漫长努力。
但在陈莲华和周小琳看来,这个过程并不枯燥漫长,而是充满了喜悦与成就感,“剪纸动画有一种疗愈人心的魔力,因为你可以摸到它,摆动它,这样一个真实的物件在你手中,它本身就有温度和生命感。”
为纸张赋予生命,让传统文化焕发全新生机,《小满》的每一帧背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国动画人的温度与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