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电影《百花》:“阿尔兹海默症”题材的新作,“一半”的烟火与母亲的秘密

错位时空中,母亲这一角色身份所自带的“伟大”“无私”等标签渐渐被撕去,暴露出的是一个女人最为原始却又最为真实的欲望与期盼。但她终归还是一个母亲,在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切后,等待她的是离开亲生骨肉所遭致的天崩地裂。

电影《百花》的题材是关于母亲得了阿兹海默症,母子之间最终情感和解。就像湖南企发文化王老师说的,很惊喜“阿尔兹海默症”这一题材又开拓出了新的表达空间。错位时空中,母亲这一角色身份所自带的“伟大”“无私”等标签渐渐被撕去,暴露出的是一个女人最为原始却又最为真实的欲望与期盼。但她终归还是一个母亲,在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一切后,等待她的是离开亲生骨肉所遭致的天崩地裂。

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工作顺利,和同事结婚的葛西泉即将迎来自己的第一个孩子。葛西泉与经营钢琴教室的母亲百合子因为过去的一起事件,一直存在隔阂。某天,百合子的言行突然变得奇怪,葛西泉带她去医院检查后确诊阿兹海默症。百合子失去记忆的速度逐渐加快,就连最爱的钢琴也逐渐不会弹了,儿媳妇的名字也记不住,但葛西泉却像重拾曾经荒废的母子时光一样,用心照顾母亲。一次,葛西泉在百合子的房间发现了一本日记,里面记载了母亲的秘密,也是他想忘也忘不掉的事实真相,她也逐渐了解母亲内心深处的爱...

影片拍得真诚、细腻,讲的是曾经被“抛弃”、缺失母爱的儿子如何通过目睹“一半”的烟火从而理解母亲的故事。现实的母子虽迷失记忆但“恨”得有感情,屏幕里的机器人虽能存储记忆却冷漠无情,一场记忆中的烟火将她们带回最美的瞬间,那一刻对照此刻,她们终于放下了包袱。导演用单场长镜头调度,让悄悄逼近角色的镜头将观众带入他们的内心,每一次丢失和找寻都是贴近真相的尝试。

妈妈这个角色是复杂的,社会对妈妈们扣上了很多“好的”的形容词,伟大的,无私奉献的,温柔的,贤惠的。但是每个妈妈也是独立的人,一个女人。电影中的妈妈是坚强的,一个人把孩子抚养长大;是孤独的,因为只有一个人,她也期待被爱和依靠;是勇敢的,当面对感情的时候,会奋不顾身地跟着对方走;是隐忍的,小心翼翼,不敢给孩子造成太多困扰;对生活是积极的,鲜花不能断。妈妈在剧中穿的衣服大多都是黄色,花也是黄色的。黄色让人感到温馨,明亮的氛围,黄色也是矛盾色,象征母亲和儿子之间的矛盾,最后随着“一半”的烟火而化解。

湖南企发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的李同学在其代写的解说词中写道,患阿尔兹海默的母亲,连站在面前的儿子都认不出,却永远记得记忆里儿子送的一枝花,和一起看过的一场“一半”烟火。执念于被母亲抛弃的儿子,被痛苦的回忆一遍遍折磨,却忘了曾经还有过的零星美好。被灌输记忆,能够永生不忘的AI,在市场上并没有得到预期的欢迎。记忆这东西说不清让人变幸福还是变痛苦。牢记的,遗忘的,又重新想起的,故意不去回忆的…人生是由这些构成的啊。

影片最为难得之处在于呈现病情的同时不断将人物内心的强烈情感外化,却又完全不让人感到费解或是突兀,而是一种更加直接的震撼。也再度被日影的细节打磨所折服,在“一半的烟花”绽放的那一刻,母亲发出“这么美的画面,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忘记”的感慨,而画面左侧,是她将手轻轻放在儿子的后背。烟花的美好与珍贵或许从来不在于其自身,而是一起欣赏的那个人。而患病的痛苦或许从来不在于遗忘,而是爱与恨的记忆错位。

很少能见到把原生家庭问题描绘得这么诡谲的片子,而“忘记”这个主题带出的不对等关系中的“记忆偏差”,近乎是天然地嵌套在“阿尔兹海默症”的壳子里,结果变得又奇异又感动。电影在轻柔的钢琴曲点缀下细水长流地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记忆的故事,原来遗忘的不仅仅是母亲,也是那个曾因被抛弃而始终耿耿于怀的儿子,结局真相揭晓时升华了全片,母子之间的芥蒂飘散如烟,东亚式盘根错节的亲子关系迎来和解,记忆会渐渐衰退乃至消失,但无法忘怀曾与你在屋檐下观赏被远处楼房遮挡的“半边烟火”。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