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主角》为传统文化发声, 与时代精神共振

《主角》用话剧这一外来剧种发出了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呼声。

话剧《主角》呈现了一个戏曲主角的魅力和命运。 本文图片由出品方提供

话剧《主角》凸显了中国戏曲美学特征。

刘李优优在剧中饰演“主角”。

话剧走进中国已经有100多年了。话剧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留下了一大批经典作品,树立起一座座艺术的丰碑。

2022年,陕西人民艺术剧院出品的由陈彦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话剧《主角》,再一次引发社会公众和文艺批评界对话剧艺术的瞩目,并一举获得第十七届文华大奖。从茅盾文学奖的获奖小说到文华大奖的获奖话剧,《主角》的华丽转身,在赢得公众赞誉的同时,也让笔者再一次回顾与思索话剧中国化的历程。

如果说,百年来留下的经典话剧作品,都是其所处时代的回声的话,那么,话剧《主角》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涅槃重生的回声。尽管笔者无意以经典论之,但《主角》从小说到话剧对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精湛表现与深刻反思,以及在艺术上的深度打磨和种种探索,无疑使其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话剧舞台上发出的时代回声。

在舞台上,《主角》用话剧这一外来剧种发出了保护、传承和发扬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烈呼声。作品展示了中国古老剧种秦腔近半个世纪的兴衰史,演绎了不同历史时期新旧文化在三秦大地上的激烈冲突,表现了以秦腔为代表的传统艺术摄人心魄的魅力和强大生命力。《主角》中的秦腔演员忆秦娥从一个大山里的牧羊女,到誉满京都的秦腔主角,再到重返大山为父老乡亲唱戏的经历,揭示了秦腔这一古老剧种是从中国大地中生长出来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艺术,必将以一种文化基因的力量,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传承下去,并回到人民中去。而忆秦娥成长为主角所经历的种种挫折、苦难,则预示了这一传承过程的重重困难,需要全社会和所有热爱传统文化的人们共同去战胜、去逾越。话剧作为一种与秦腔完全不同的外来艺术形式,将小说对秦腔艺术的深度体验与精彩描述鲜活地绽放在舞台上,让人们从小说引发的想象进入了看得见、听得见的真切艺术场景。对于秦腔这种古老戏曲艺术的复兴而言,话剧发出的呼声,准确地延伸并有效地加强了小说的呼声,以至于成为今天这个时代精神的强大回声。

作为民族文化复兴的时代回声,《主角》可谓沁人心脾、振聋发聩,而在其不绝的余音中,也传达出其在艺术上经历的一波又一波艰难探索。这种探索不仅在于它跨越了“语言-文字”和“剧场-舞台”两种异质媒介,将一部65万字的鸿篇巨制和近半个世纪的历史,装进了三堵墙的舞台和180分钟的狭小时空之中,更在于它试图用话剧这一外来艺术形式去演绎秦腔这种古老的民族艺术。这两种艺术在整体语境、叙事方式、表演程式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巨大的差异,而要跨越这种差异难度巨大。话剧《主角》的改编不仅没有回避这些差异,反而恰恰从这些差异出发。180分钟话剧对65万字小说的改编是以小说中忆秦娥成为主角后经历的几个秦腔剧目为单元的。这样,秦腔的精彩怎样从话剧舞台上展示出来?秦腔主角的魅力怎样通过一个话剧演员的表演表现出来?而且这种展示不仅要呈现秦腔的舞台表演,还要同时呈现秦腔观众的反应等,就成为一系列巨大的难题。可以说,话剧《主角》从编导到表演是在化解这一道道难题中走过来的。

就演员表演而言,用话剧舞台去呈现一个戏曲主角的魅力和命运,意味着对两种完全不同的表演方式的跨越与融合,意味着扮演秦腔“主角”忆秦娥的话剧演员必须同时具备话剧表演和戏曲表演两种技能,这对一个演员来说是从未有过的挑战,却又是一道必须逾越的难关。从演出效果来看,“主角”扮演者刘李优优成功完成了这两种技能的融合和两种演员角色的相互转换。刘李优优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学过戏曲表演的话剧演员,经历了近3年的刻苦训练,基本掌握了一个秦腔武旦唱、念、做、打的功夫和仪态气质。很显然,这不仅仅是一种勤奋,更是一种艺术上的探索。

从导演策略和舞台呈现来看,话剧《主角》表现出多种探索意图。譬如,充分利用舞美背景设计和舞台调度巧妙地实现了“戏中戏”的转换,而且有效地引导观众去实现话剧意图的传达,将剧中秦腔的表演和唱腔严格控制在了作为一种叙事元素的层面;再譬如,导演在策略上,刻意用“人偶”代替真人表演、故意向观众亮明本属于幕后行为的背景切换和转场,造成了话剧版的“元叙事”效果,即用排演话剧的行为本身,告诉观众“我是怎么用话剧讲故事的”,或者“我是如何用话剧来演秦腔的”;还譬如,用“人偶”代替真人表演在客观上造成将人物意象化,且给观众留白的效果;在道具使用中,沿用了中国传统戏曲“一桌二椅”的简约和写意;在人物造型、舞美设计中特意要在外来的话剧中去凸显中国古典的戏曲美学特征等。这些都表现出主创团队挑战难度、挑战各种“不可能的可能性”的探索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说,话剧《主角》所创造的高度也在于它深入艺术探索的程度。

《主角》是陕西人民艺术剧院继陈忠实《白鹿原》、路遥《平凡的世界》之后,推出的第三部由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改编的话剧作品。因而这3部话剧被人们称为“茅奖三部曲”。“茅奖三部曲”随着3部原著题材和文化品格的不同,各有千秋、姿态各异,但其坚持为传统文化发声、为时代发声,以及创新探索的精神却始终如一,而且以一种千磨万击、精益求精、力求卓越的精神,一步步拓展话剧艺术的表现方式,同时也一步步将话剧这个舞台打造成了中国文化和时代精神的回音壁。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