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迪士尼拍动画真人版又翻车,美国肤色风暴愈演愈烈

即将于5月26号上映的《小美人鱼》、明年3月公映的《白雪公主》,分别找来非裔歌手哈莉·贝利及拉丁血统的瑞秋·齐格勒出演。

2010年改编动画的《爱丽丝梦游仙境》,创下10亿美元全球票房后,经典动画改编为真人电影的风潮蔚为流行。

而后《仙履奇缘》《美女与野兽》等片也屡创佳绩。

2019年疫前的《狮子王》《阿拉丁》更在当年登上全球票房第二、七名,俨然与漫威、星战动画系列,并列成为迪士尼的“下金蛋鸡”。

然而,如今主张多元包容的迪士尼,近年却常因动画改编真人电影选角踢到痛处。

即将于5月26号上映的《小美人鱼》、明年3月公映的《白雪公主》,分别找来非裔歌手哈莉·贝利及拉丁血统的瑞秋·齐格勒出演。

但由于与动画原作面容“白皙”的角色设定相违,令国外网友指出“童年崩毁”,更质疑此选角是“肤色正确”、矫枉过正。

此外,串流的《木偶奇遇记》、《彼得·潘与温蒂》,也因蓝仙女、小叮当仙子由非裔演员饰演引发反弹。

近年新版《美女与野兽》,众多漫威及动画作品加入酷儿元素,也屡屡遭保守派抗议。

同时,迪士尼亦因反对佛罗里达州昵称为“Don't Say Gay”的歧视法案签署,而疑遭支持法案的共和党州长迪桑特反扑,失掉当地迪士尼乐园自治权,取消近50年租税优惠。

长年经营家庭市场的迪士尼,早年以创办人华特·迪士尼领军制作的动画电影,站稳其在好莱坞的不败地位,而后拓展电视、实体乐园、副牌事业,直到如今发展Disney+串流的成功,皆与迪士尼经典动画IP脱离不了关系。

有趣的是,本次引发争议的《白雪公主》与《小美人鱼》,前者是史上首部动画长片,后者则在80年代末重新带回百老汇式歌舞风。

重振发展颓靡的动画作品,更是“迪士尼文艺复兴”的起点,皆是迪士尼影史的重要IP文化。

然而,好莱坞“奥斯卡太白”的标签,几乎能直接改成“迪士尼太白”,贴在迪士尼早期动画上——自1995年呈现美洲原住民文化的《风中奇缘》推出以前。

在长达58年的时间内,迪士尼动画工作室仅有4部电影主角为有色人种。

而近年,从《阿拉丁》《风中奇缘》《花木兰》错误描绘少数族裔文化,到较为近代的《公主与青蛙》因呈现美国南方黑人刻板印象,或《超能陆战队》起初未明确定位“哈妮柠檬”是否为拉丁裔,皆屡次遭受恶评。

即是被普遍认定具酷儿隐喻的《冰雪奇缘》推出之时,片中更曾出现疑似有同志伴侣的杂货店老板,但主创始终未正面承认。

类似情形也发生在《海底总动员2》,片中曾出现一对推着婴儿车的女女路人,引发北美网络热议。

迪士尼俨然在近7年内致力于改善此情况,光是动画方面即有《海洋奇缘》《寻梦环游记》《寻龙传说》《魔法满屋》《青春变形记》,皆阐述玻利尼西亚裔、拉美裔、亚裔等少数族裔的故事;

《1/2的魔法》《光年正传》更是出现酷儿角色,去年的《奇异冒险》更是首度将少年主角定位为男同志。

真人电影部分,2017年版《美女与野兽》出现贝儿渴望亲吻反派加斯顿的情节;

《星球大战9:天行者崛起》更首度出现女女接吻桥段;

漫威系列中《永恒族》更也出现英雄法斯托斯亲吻男性伴侣;

洛基、女武神则接连在《洛基》《雷神4:爱与雷霆》出柜。

加入酷儿元素,也让部分电影如《美女与野兽》《光年正传》,遭一些国家禁演或抵制,连带影响迪士尼收益。

然而,迪士尼却也因此在连年冠以为“差劲、失败”,在票房上损失惨重。

同时,迪士尼亦得面对政治风向的转变。

自美国前总统特朗普于2016年上任、全球极右派崛起,从美国国会大厦袭击、“白人的命也是命”示威集会、大法官推翻女性堕胎法案,皆可见保守势力对“觉醒文化”反扑。

这一举措也影响至迪士尼电影,《永恒族》便曾因将全白人角色漫画,将多位角色改为女性,并由非裔、亚裔演员饰演,且加入前述酷儿元素,导致未演先遭恶评。

类似情形亦发生在即将上映的《小美人鱼》。

自从官方宣布非裔歌手哈莉·贝利,出演主角爱丽儿——原作动画将她设定为红发白肤的美人鱼,便屡遭网友冷嘲热讽,质疑迪士尼为追求肤色正确而“崩毁观众童年”。

去年9月推出前导预告时,首两天即得到150万个“不喜欢”反馈;

3月发布的最新预告,也在一周内累积超过80万个“不喜欢”标签。

《木偶奇遇记》、《彼得·潘与温蒂》则由辛西娅·艾利佛、雅拉·莎希迪两位非裔女星,同样饰演动画中曾被绘为金发白肤的仙子,也遭逢网友Diss。

实际上,美人鱼、仙女本非真实存在的生物,改变其肤色无伤大雅,《小美人鱼》导演罗伯·马歇尔也数度指出,选择哈莉·贝利是因其歌声打动人心,适合出演纯真善良的爱丽儿,并非因她“肤色正确”。

首当其冲的贝莉也回应到歧视性负评,并不令她意外:

“作为一位黑人,你早就已经料到,并不再真正感到震惊。”

2年前,迪士尼宣布由《沙赞2》女星瑞秋·齐格勒出演《白雪公主》时,更遭网友质疑肤色较深的拉丁裔演员,何能演绎原作“肌肤白如雪”的公主。

导演马克·韦伯也曾指出,他信任早在《西区故事》一展歌喉与演技的瑞秋·齐格勒,足以胜任演出。

齐格勒也表示电影重塑出一位拉丁裔公主,正符合新版《白雪公主》欲翻转童话刻板印象的企图心:

“他们说我只是位肤色公主,说得没错,这个故事就是需要肤色正确。这是一部已有85年历史的动画片,我们的版本具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故事,关于一位年轻女孩,而她的功能不仅仅是高唱‘有天我的王子会到来’而已。”

创办人华特·迪士尼以反工会、反共产主义的形象闻名,以致早年作品维持保守立场、重视家庭价值并非意外。

如今乐园内仍固定举办宗教性烛光游行等。

但如前述随时代观念改变,迪士尼作品也随之演进,尤以在自现任CEO主政的2005年起,品牌更加重视多元包容精神,致力于在作品间呈现多样性,一如他曾于2017年股东大会所说:“我们采用那些我们认为对社会重要的价值观,确实能改变人们的行为——令他们更接受文化、种族的多元差异。”

根据《纽约时报》报导,两位迪士尼高层透露《小美人鱼》反派乌苏拉因深色皮肤,加上外型与声线曾参考变装皇后,恐被视为有丑化非白人、酷儿族群的意图;

《小飞侠彼得潘》则因具有铁钩手的船长欺侮孩童主角,疑有侮辱及歧视残疾人士的可能性。

这些“注记”会否列入真人电影的改编,也值得后续关注。

另外也有高层指出,过度肤色正确的自我审查,恐会扼杀作品创意。

2020年《花木兰》真人版电影推出,将原版广受观众喜爱的李翔角色功能性一分为二,变成将军与新兵两角,原因是担心原版李翔与花木兰擦出情愫的桥段。

此举也引发观众反弹认为矫枉过正,抹去原版李翔因与花木兰假扮的男兵“花平”产生情愫,而引发影迷猜测他是否为双性恋的暧昧性。

删去李翔一角,或许能更表现花木兰的女性自主,但未能推进原有的酷儿隐喻,借此角展现多元性向的可能,是真人版《花木兰》的缺失。

对此欧美资深影评人卡戴娜说:

“这本该是个美好的时刻,赋予电影更丰沛的深度,明确拥抱潜台词的酷儿,显然更适合出现在一部2020年的电影中,让他更贴近现实,以及那些去看迪士尼作品的人。”

迪士尼亦常因立场仍带保守招致批评,例如:《洛基》影集开播时,因洛基一角称自己“有可能喜欢王子”。

而被粉丝认定是漫威宇宙首位双性恋角色,但《同志亦凡人》编剧拉塞尔·T·戴维斯批评,迪士尼探索角色性向的尺度太小;

《光年正传》曾删除巴斯的女性搭档霍松与她同性伴侣亲吻画面,。

最终《光年正传》这场吻戏仍保留于片中,安抚提出抗议的员工,背后原因却恐与另个危机有关——迪士尼与佛罗里达州州长迪桑特的政治角力。

去年3月,身为保守派共和党的佛罗里达州州长迪桑特签署的《亲子教育权利法案》,禁止该州学校向10岁以下学童教学多元性别、性倾向等议题。

因此被佛罗里达州戏称为“Don't Say Gay”。

但随后几天内,包括苹果执行长蒂姆·库克、歌手肖恩·蒙德兹、演员凯特·迈克金农,皆曾于法案通过前后公开反对。

而迪士尼高层的摇摆立场不仅惹怒自己人,最终反对声明也疑似踩到佛罗里达州州长迪桑特的红线,让他决意拿迪士尼乐园开刀。

迪士尼于1967年获得获得佛罗里达州议会认可,能于乐园所属“芦苇溪改良区”拥有自治权,自行规划基础设施、水电系统、废物处理,因此能直接向地主、厂商收取税金,也成为迪士尼乐园稳固收入来源。

迪桑特却在今年3月通过法案,取消佛罗里达州迪士尼自治权,被视为向“Don't Say Gay”法案的“复仇”。

签署时还讽刺强调:“企业王国终于走向终结。”

迪士尼从早年表现传统家庭价值,自90年代后尝试多元内容,千禧年后积极从作品、政策展现觉醒进步思维,如今却遇上保守势力反扑。

例如真人版《小美人鱼》的倒赞声浪,若退一步同会惹怒原支持者,如同这次法案立场摇摆招致的后续效应,几乎让身处美国紧张政治氛围中的迪士尼骑虎难下。

再回到将动画改编真人电影的起点,情况尚未如当今局势复杂。

2006、2007年间,迪士尼企图推进《爱丽丝梦游仙境》制作、拉拢过往《圣诞夜惊魂》老战友蒂姆·波顿执导。

该时正处迪士尼动画厂由2D转型为3D的阵痛期,电影表现低迷,当时未并购的皮克斯作品论票房、评价皆远胜于迪士尼东家。

直至2010年,《爱丽丝梦游仙境》全球回收10亿美金票房,让迪士尼找到新的下蛋鸡:翻新过往经典动画IP,真人化后再度搬上大银幕。

与此同时,迪士尼于2008年推出《钢铁侠》亦获成功,隔年即收购漫威电影工作室。

随着《爱丽丝梦游仙境》《仙履奇缘》《奇幻森林》卖座,漫威与动画电影翻拍成为迪士尼真人电影的两大王牌。

迪士尼影业总裁受访时,便将经典动画人物比做“漫威英雄”:“爱丽丝、灰姑娘、毛克利和贝儿就是我们的英雄,而黑白魔女库伊拉和黑魔女就是我们的反派。或许我们能找到如何以最优秀的人才、最好的技术,重新连接起这些角色与人们的亲和力。”

直到2017年推出《美女与野兽》,迪士尼首度改编90年代“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不仅渴望吸引亲子家庭受众,更试图拉拢00后年轻成年观众,重返影院找寻“怀旧感”。

除保留观众热爱的歌舞元素,与亲近年轻人品牌合作,同时于这一系列旧作翻新作品中,首度加入酷儿色彩,更与新世代价值观连结。

即便遭逢保守国家反弹,最终仍于全球获得12亿票房。

接连同为“文艺复兴时期”的《狮子王》《阿拉丁》,更于疫情前获得全球16、10亿美金的惊人票房,随疫后推出的《花木兰》《黑白魔女库伊拉》《木偶奇遇记》,无尽旧作重新攀上大小银幕令人感到疲乏。

其实翻拍往往是“借尸还魂”,仅加入新时代精神,而非进行真正有新意的改编。

但这里有一种迪士尼视为“新意”的调整,即是调整经典旧作中的多元性,如同前述选择有色人种演员担任要角、加入酷儿元素等。

这不仅是为品牌进步形象加分,更能有效吸引少数性群体增进票房收益。

如今随《小美人鱼》预告发布,广大有色人种父母拍下孩童观赏的过程,大为赞许哈莉·贝利的表现。

其中一则TikTok影片女孩指着预告称“黝黑的爱丽儿很可爱”的喜爱数突破百万,可预期《小美人鱼》或许将如《黑豹2》,广受黑人或非裔族群吸引而买票进场。

同时,肤色正确选角或叙事招致的恶意反弹,能否造成票房影响亦值得关注。

近期不仅迪士尼的改编电影选角屡被关注,《指环王:力量之戒》大量采用有色人种、新版《灰姑娘》由黑人同志比利·波特演出“神仙教母”,皆再度引发网友“与原作设定、与童年印象不符”的批评。

应当“保持怀旧”还是“试图觉醒”,成为各大片厂头痛的课题。

然而,这些反弹多半站不住脚,更显普遍观众如此习惯“全白卡司”,若有异数便招致批评。

迪士尼改编普遍毫不激进且安全,而《小美人鱼》却仅因肤色改变招致严厉批评,表明这是种隐微的“种族歧视”。

最佳解答或许即是新版《美女与野兽》《黑豹2》等片,已验证改编作品加上少数族裔选角或叙事得以获得票房,迪士尼才持续推进此类作品,怀旧与觉醒与否、或甚至同时并行的关键,正在于“能否赚钱”。

此时,最适合引用动画版《小美人鱼》时期执行长麦克·艾斯纳曾经的发言:

“我们没有义务追求艺术、创造历史,或进行政治表态。但为了赚钱,追求艺术、创造历史或发表一些重要政治宣言往往很重要……我们为赚钱制作有趣电影时,必需仰赖创造历史、艺术或政治宣言,或者是三者兼顾。”

同时,正当迪士尼如今面对口罩时代后影视变革,去年串流订阅户即便高于预期,但巨大支出亏损已导致股价暴跌;游乐园事业因疫情停摆,重启又遇上佛罗里达州州长“复仇”;去年漫威作品表现也相对疲软,无法重回《复仇者联盟》时期荣光,招牌动画《光年正传》、《奇异冒险》更皆成票房毒药。

选择制作原创故事,若如《奇异冒险》制作成本破亿却仅获7000万美金,绝非迪士尼当前首要考量;选择“怀旧”,不仅能令观众安心入场,更是让品牌、投资人“放心”。

去年,迪士尼亦在“Don't Say Gay”法案争议、股价暴跌后,换下执行长鲍勃·查佩克,改由两年前卸任退休的罗伯特·艾格回炉救火。

这位关键人物除如前述坚守多元包容立场,更曾于任内并购皮克斯、漫威、卢卡斯与福克斯,挖掘动画改编真人电影市场,成功扩展迪士尼惊人的影视帝国版图,也立即在上任一季内,宣告《冰雪奇缘》《玩具总动员》《疯狂动物城》续集皆正开发中,更有多项动画改编真人电影仍在推动,显示IP仍是这座帝国最大资产。

即便《小美人鱼》看似深陷政治立场角力的风暴,但最终目标都是钱,所以任何关注都是有益的。

《小美人鱼》于5月全球上映的成效如何,也将是迪士尼会否持续制作“怀旧电影”、坚守“觉醒立场”的重要指标,至少目前灵魂人物罗伯特·艾格,仍对此片信心满满,如他所说:

“我认为当你看到电影时,它会提醒观众这个百年品牌有多强大。”

对此,我除了用“死鸭子嘴硬”外,再无其它可形容之词。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