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霍志静: 进一步激发电影生产力,打造社会主义电影文化高地

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肩负使命、再接再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电影文化高地,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是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当前国内经济和社会生活正在快速恢复。电影行业在经历三年疫情冲击之后,今年春节档又迎来“开门红”,收获了口碑和票房双赢;一个月前,第十三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隆重举办。“春天,来北京看世界最好的电影”——作为国内第一个全面恢复线下举办的大型电影节展活动,本届北影节的参与人次、参与国别、市场活跃度均创历史新高。活动期间,在北京朗园Station重张的“北京市场”人头攒动,一百余家电影企业齐聚切磋,近千个创投项目争先亮相,我们真切感受到,电影人的热情和电影行业的复苏继往开来、生机勃勃。

近年来,北京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中央赋予的“四个中心”功能定位,大力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其中,我们充分利用北京资源禀赋优势,把打造高水准、国际化的电影高地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01

高度重视,战略统筹,

为电影发展提供有力领导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电影工作,主要领导同志多次就抓好电影创作生产、创新优化电影产业营商环境做出重要批示,提出明确要求。市领导主持召开创作恳谈会,亲自协调保障重点影片拍摄,提振行业发展信心。2022年,我们制定印发《“十四五”北京电影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七大提升工程”,建设电影强国核心区、电影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去年以来,市委提出打造“大戏看北京”文化名片,推动北京在出文艺精品、搭交流平台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北京国际电影节不断提质升级,疫情期间坚持高质量不间断举办,充分展示中国电影不屈不挠的发展韧性。去年,我们创办北京文化论坛,在中宣部大力支持下,今年将升格为国家级、国际性高规格论坛,继续邀约国际影人来华交流。

02

尊重创作规律,把握时代主题,

奋力攀登创作高峰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把创作生产优秀作品作为文艺工作的中心环节。北京作为电影创作主体最集中的地区,电影年产量始终保持全国前列。我们在稳定数量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强化组织保障,推动电影创作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大力实施“文化精品工程”,靠前谋划与征集评定相结合,遴选主题鲜明、创作扎实、主创基础好的项目,定期向社会发布,一对一跟踪指导和扶持。二是把重大主题创作作为重中之重,锚定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100周年等节点坐标,特别是针对国家电影局明确的重点项目,如《我和我的祖国》《长津湖》《志愿军》等,集中力量组织保障,确保重大主题见水准、重要节点出精品。三是科学精准扶持创作。每年配置1个亿作为专项引导基金,遵循创作规律,分段、分期、分类对评估和资助优质项目,强化专业性、灵活性和精准性,推动财政资金扶持创作效益最大化。四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相统一,把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结合起来,从新时代挖掘选题,推动《北京进行时》《一点就到家2》《闯·关》等一批现实题材项目创作。

03

健全产业体系,繁荣电影市场,

推动电影产业高质量发展

电影产业化改革以来,北京影院发展成绩斐然。全市在册影院已从2012年的135家增至292家,银幕2118块,2022年北京位列全国城市票房首位。应对疫情冲击,去年市财政在电影专资之外再拨付5000万元用于新建影院扶持,推出了“房租通”政策补贴影院租金。我们以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引领区建设为抓手,支持重点影视基地园区升级,支持民营电影企业在京发展,去年新认定97家市级园区,全市注册电影机构已达5000余家。今年一季度文化产业快速恢复,全市规上文化企业营收同比增长13.1%,较2019年同期提高3.0个百分点。我们加速推动中国(怀柔)影视产业示范区建设,支持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打造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影都。推动中影二期、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博纳影业怀柔基地等重点项目建设,发挥产业集聚效应,布局特色文化娱乐和旅游商业,促进文旅融合。我们强化供给侧改革,先后发起和创办首都之星艺术影厅联盟、京津冀艺术电影联盟、中国纪录电影放映计划,确保“周周有影展”,为中小成本影片和艺术影片创造更多放映机会,实现电影市场差异化、多元化、高品质内容供给。

04

完善体制机制,优化政务服务,

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电影工作转隶以来,在中宣部支持指导下,我们一方面逐步实现了管理上的平稳过渡,同时积极发挥党委部门资源调度和统筹协调优势,力争为行业发展创造更好条件。一是健全管理体制,充实专业力量。去年增设宣传部直属事业单位“电影事业发展中心”,增加事业编制,引进专业人才,提高运转效率。北京审片任务重,我们不断提高内容把关能力,充实专业审委,动态调整审委结构,持续开展培训和案例交流,不断提升审查意见的专业性和准确性。二是主动沟通服务,凝聚各方合力。坚持寓服务于管理之中,设立电影局公开热线,畅通与创作单位交流渠道;将电影服务融入“两区建设”,最大程度简化行政程序、缩短审批时间;建立创作恳谈会机制,解编创队伍之难、解制作机构之难;健全影视摄制服务机制,推出“服务包”,加强多部门跨领域联系协调。三是完善公共服务,推动深度融合。我们创新升级电影公共服务和惠民工程,广泛开展惠民观影活动,发放千万元“观影券”激励观众回归影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提升农村公益放映水平。加强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度融合,在科技赋能电影产业发展上寻求新路径、实现新突破。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肩负使命、再接再厉,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高质量发展,努力打造社会主义电影文化高地,为电影强国建设贡献更大力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