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活动 / 正文

金爵开幕论坛:以市场为基石,讲好中国故事

开幕论坛作为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头戏,开幕论坛聚焦的向来是当年电影行业最为重要的话题。

开幕论坛作为每年上海国际电影节的重头戏,开幕论坛聚焦的向来是当年电影行业最为重要的话题。

今年的开幕论坛以“光影连接世界与中国”为主题,探讨中国在夯实电影强国道路上,如何持续挖掘中国市场机遇,以海纳百川之姿,夯实多元繁荣格局,带动国际电影市场良性增长;如何持续应用科技创新,呼应全球观影消费需求,实现电影工业实力的多维度飞跃,互惠互利更多国际合作伙伴;如何持续以文化自信为基底,挖掘更多共通议题,开拓更多国际合作形式,连接世界与中国,展现光影魅力。

论坛嘉宾合影

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冬;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中国移动咪咕公司总经理刘昕;IMAX中国首席执行官孟丹青;中国导演黄建新、韩延;《巨齿鲨2:深渊》导演本·维特利等中外电影人为高质量发展中国电影产业建言献策。本论坛由《中国电影报》社长、《当代电影》杂志主编皇甫宜川主持。

01

更贴近本土的国产电影更吸引观众

近年,中国电影市场展现出新的风貌和新的活力,优秀的国产电影越来越受观众的欢迎,有数据表明,从2020年至2022年,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保持在八成以上。这在傅若清看来其中的原因之一是现在的主流观众发生了变化,“从2003年电影产业化开始到现在,主流观众已经增长了20岁,那么主流观众的变化以及新的主流观众进入以后,观众对共情共鸣需求更大。”另一方面,好莱坞仍延续原来的创作模式、原有的故事结构以及特效,在创作层面并没有太大的提升;与此同时,中国本土的制作在不断地提升,因此,现在更贴近本土的国产影片优势明显,更能吸引主流观众。

王长田表示,疫情三年对于中国电影影响很大,因此现在我们更应该创作出更好的作品培育观众。近年来,光线影业深耕动画产业,创作生产出如《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口碑票房双丰收之作。他希望每年能生产出三部动画电影,做出我们自己的“漫威宇宙”系列,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观众类型结构的改变,从而使得动画片在未来能占到15%至20%的份额。

王健儿认为现实题材的电影作品,更能贴近生活、观照内心,他举例说,《爱情神话》的烟火气以及影片塑造的独立女性的形象就深受城市女性观众的喜爱。

“国产电影的进步有目共睹”,于冬表示,现在中国电影又到了再次出发的关键时刻。今年的春节档给了电影人很大的信心,这也说明,观众还在,只要电影好,观众会回来。他认为,讲故事的能力是中国电影最有优势的传统叙事美学,因此,“我们再在类型、美学等方面能够做得更扎实一些,就能赢得观众。”

刘昕说,技术为内容服务,技术可以更好地呈现内容,从而满足观众多元化的情感需求。

02

以市场为基石,回归电影本体

在多屏竞争的时代,观众对于优质内容的渴望始终未变。当前正是我国电影高质量升级发展的关键时期。对于各大电影企业来说,后疫情时代,更重要的是比拼精品和内功。

傅若清认为应该以市场为基石,稳步成长,回归电影本体。他表示,第一就是从供给侧着手,创作出更好、更丰富的电影,另一方面就是必须要尊重市场、尊重观众。刘昕认为,核心就是通过创新驱动,创新的目的最终还是要满足观众的需求。谈到高质量发展,王长田呼吁分线发行,构建丰富的发行体系。

王健儿认为电影高质量发展,要从长远着眼,“要有创作生产大IP的能力”,此外,“我们还希望尽快推动IP和AI的结合,加快智能化的转变,为中国电影高质量发展做一些积极的努力。”

于冬表示,中国电影的发展,还是要回到讲故事这个本体,“现在不是拼特效的时代,应该靠讲故事塑造人物来推动内容创作生产。”

03

创作不能孤芳自赏,要让人有“够”的欲望

本届上海电影节上,韩延导演的新片《我爱你!》作为电影节开幕影片受到很多观众的好评。在谈到多元化创作时,韩延介绍,“我新拍的老年题材《我爱你!》可能是我在剧情这个领域里面的一次多样化的探索。”其实在前几年,韩延肯定不会这么认为,“之前,我觉得我拍了一个武侠片,下次一定要拍一个科幻片,这才是多元化的创作。”但是,经过这几年沉下心的思考,他认为创作者应该在一个自己有经验的领域里深耕,在这个领域里拓宽题材,做不同的尝试。

谈到电影创作,黄建新认为不能孤芳自赏,“觉得我很深刻、我很好。”而是应该要做到“果树效应”——树上结的果子,只要跳起来就能摘得到,而不是树特别高,看一眼就知道“够不到”。所以,在他看来,“应该跟观众保持一个良性的关系,要高于生活,但是也要让观众有‘够’的欲望。”

谈到创作的国际视野,本·维特利用制作《巨齿鲨2》的例子说明,在多国合作的影片中,应该兼顾各国元素并将其巧妙融合在电影创作中,“这就需要各方充分沟通交流”,这样才能打造出一部好的具有国际视野的电影。

谈及短视频等对电影的冲击,孟丹青始终坚持“电影不可替代”,“人类的DNA自带群体社交属性的,只要有好的故事、好的体验,观众就会回来的。”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