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为期 6 天的“第四届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在苏州落下帷幕。本届集训营由江苏省电影局主办,江苏省电影创作中心、中共苏州市委宣传部承办,南京艺术学院影视学院支持。来自全省的50位青年编剧与大咖面对面交流学习,创作出了一系列优秀选题策划案,顺利结业。
干获满满
10余位业界大咖面对面授道
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秦振贵
7月9日,“第四届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在苏州启动,50位江苏籍或在江苏高校就读的青年电影编剧齐聚于此,他们大多是90后、00后,风华正茂的他们因电影相会、因剧本结缘,在这6天里,一同成长进步。
江苏省电影局副局长王明珠
集训期间,10余位业界大咖面对面分享经验应邀而来,中宣部电影剧本规划策划中心、中宣部电影频道节目中心、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青年电影人先后为集训营的学员们授课,与学员们深入交流。
课程包括课堂授课、学员沙龙、现场教学、分组讨论四种形式。
课堂授课内容涵盖广阔,“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勾画新时代画卷”带领学员们学习了党的文艺政策;“讴歌英雄,讲好中国故事”聚焦如何在新时代环境下讲好中国故事;“一部剧本的起点”阐述了电影剧本创作的逻辑;“电影强国建设评价体系与中国电影‘走出去’的现实思考”从传播角度,阐述了中国电影的创作方向;“中国主流电影创作的‘新涵意’”解构了当下的创作;“像角色那样生活:影视剧本中的人物塑造方法”以当下热播的影视剧为参照,教授应该如何创作出合格的“角色”;“电影的伦理叙事”与“类型电影的道德叙事”两门课程,分析了电影剧本创作中的伦理与道德规范。
《透明侠侣 》导演、编剧章笛沙等,通过“关于电影故事及编剧快速入门”“运用生活素材的成败得失”两场绘声绘色的课程沙龙,分享了他们的实践经验。更有多场小组讨论,让学员们各抒己见。
青年编剧的学习可不仅仅停留在课堂里、纸面上。集训期间,他们还参加了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的主题展映,从经典电影中欣赏电影创作的技法;走进电影频道节目中心苏州制作基地,了解电影制作全过程。
硕果累累
10部选题策划案最终斩获奖项
记者获悉,本次参与“第四届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的50位青年编剧,根据自身积淀,再结合集训掌握的内容,围绕领航、有痕、望月三个主题,擘画出他们心中的选题策划案。经专家两轮盲审,最终评三等奖5名,二等奖4名,一等奖1名。
获一等奖的是《断舍离》(冯雷铮)。获二等奖的有《生生不息》(王雪纯)、《南迁》(艾志杰)、《长路未尽》(王雨鉴)、《手机课》(王郁池)。三等奖的有《月光宝藏》(何子璐)、《同步中断·痕》(江浩强)、《心痕》(葛浩)、《50,60,70》(宋苏霖)、《消失的月亮》(杨舒婷)。
南京艺术学院教师耿坤现场点评了获奖作品。一等奖《断舍离》讲述了一位教授在退休时不断地清理着自己身边“财产”的故事,这其中既有物质财产,也有学术资源,而她最想“清理”掉的是她的丈夫。耿坤认为,影片叙事清新别具一格,用轻喜剧的方式,在展现断舍离亦即重新建立的过程中,蕴含对成功与死亡的哲思。
而二等奖获得者的选材都颇具特色,充满人文关怀。《手机课》聚焦老年题材;《生生不息》聚焦人体捐献题材;《长路未尽》建构了一老一少的人物关系,笔触温情;《南迁》则回到战时现场,呈现个体命运与家国情怀。
三等奖获得者中,《消失的月亮》充满奇幻的儿童想象,折射出人们对美满生活的无限向往;《50,60,70》的生活细节真实可感,书写了逆境中人物的相互治愈共同成长;《心痕》的人物关系独特且具有时代风貌,脱离了俗套与说教;《同步中断·痕》的虚拟与现实,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视觉表达空间;《月光宝藏》叙事清晰完整,带领观众重寻亲情的价值、体会世间的美好。
未来可期
夯实电影创作的“蓄水池”“储备库”
无论是否获奖,对于学员们而言,这次集训都是收获满满,也将成为他们后续创作的源泉与动力。
“在苏州的这一周里,各位老师极其认真地教授让我真切感受到,我需要学习和走的路还有很远。”获奖学员江浩强回忆起这几日发生的点滴,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他表示,从2016年踏入戏剧影视学的学习开始,电影就和他的生活结下不解之缘。他希望在不久的未来,可以通过自己的笔触书写一段段传奇的故事,写出真正的中国故事。
早在首届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之时,张印蓉就担任起了集训营的班主任,她说,这是一段珍贵且值得回味的难忘经历。
张印蓉回忆,2020年夏末,集训营更将编剧写作课搬到了运河旁、园林里,围绕“江南文化”等主题创作出的电影剧本大纲将独具魅力的江苏故事落于纸面,可谓硕果累累。2021年初秋,学员们的平均年龄更年轻化,创作热情极高,学员们提交的选题策划案,为江苏电影储备了一批优质的题材。
到了2022年底,连续举办三届的青年编剧集训营,被纳入江苏电影“十四五”行动计划及全省电影工作要点,助力青年编剧们进一步提高站位、拓宽视野、强化担当、提升本领,创作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作品。
而本次“第四届江苏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学员们对创作主题的阐释角度更加多元化,多题材类型的选择都彰显了视野的开阔性。同时,学员们都勇气可嘉,在尊重历史及创作规律的前提下,以新视角进行了解读传统与经典的尝试。真正践行了本届集训营“善用传统文化题材的创作宝库,挖掘革命历史题材创作富矿,敏锐把握现实题材创作重点”的写作导向,未来可期。
师生真切的感悟,也对承办方继续办好青年电影编剧集训营、培养优秀编剧人才队伍增强了信心和动力。江苏省电影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将继续发挥好省电影创作中心作为编剧 “娘家” 的作用,支持青年编剧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不断夯实电影创作的“蓄水池” “储备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