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映的电影《申纪兰》根据“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申纪兰同志生前真实事迹改编,讲述了申纪兰坚守西沟、心系农村、情系农民的传奇一生。作品通过讲述申纪兰的感人故事,再现共同的历史事件和集体记忆,深度诠释个体与国家的深刻命题,兼具主旋律电影和人物传记电影的双重属性,在业界和观众中获得好评。
申纪兰作为第一届至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把全部心血奉献给西沟村的乡亲父老。她始终坚守自己的农民身份,将“人民代表为人民”的初心使命践行一生。她所提的议案和建议都以“三农”问题为出发点,以“知道农民想甚、盼甚”为落脚点。比如,她提出的“男女同工同酬”,是对劳动女性的切实维护,是对封建落后观念的宣战,也是消除性别差异的理念实践。还有植树造林践行生态环保理念、村村通公路助推乡村振兴、发展旅游助力脱贫攻坚等举措,都是在时代语境中的有力之举。
影片以克制的镜头语言和微观的叙事视角再现申纪兰带领西沟村村民全面发展的过程。这个人物从历史深处走来,带着满身的泥土气息,在回首往事时将真实的历史事件和真挚的情感故事娓娓道来。其中既有个体成长的生命轨迹,更有时代发展的恢宏历史印记,二者融汇在一起,共同塑造出鲜活、真实的英雄形象。书写真实人物不易,申纪兰的感人事迹早已在观众心中落地生根。所以,创作者试图在保持历史真实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进行情感铺陈和细节雕琢,对人物精神进行高度凝练和价值提炼,从而带领观众重回历史现场,进行冷静审视和理性思考。
影片以申纪兰最后一次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履职行程为切口,打破常规线性叙事的时空约束,通过个人视角的“跳入跳出”为观众呈现青年、中年和老年时期的申纪兰以及其对应的典型事件。这种反常规的叙事方式没有依据事件发生顺序进行讲述,却更契合叙述者的情绪流淌和情感逻辑。影片开场便是申纪兰不顾身体病痛执意要去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情节,并在这个过程中巧妙衔接过往她的三个生命阶段,在时空对望中实现人物的立体塑造。结尾处,弥留之际的申纪兰在国歌声中坚强站立,眼含热泪,深情凝望。这一刻,她“人民代表为人民”的愿望在现实时空得以实现。这种首尾相接的闭合叙事正是她一生为人民的生动表现。
影片内化广阔的历史空间于集体记忆,外化丰富的情感内涵于影像叙事,深入西沟村的生活肌理,全景再现中国农民群体跨越几十年的接续奋进,多维度呈现中国社会的发展面貌和农村生活的历史巨变。从这个角度看,片中的“申纪兰”已超越了个体人物的具象特指,化身为具有时代标识的精神符号;“西沟村”突破了现实地域的空间指涉,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缩影。两者共同构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生动注脚,发挥着鲜明的价值导向作用和强大的精神引领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