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人影事 / 正文

65岁的王家卫:拖延症是如何练成的?

3天前的7月17日,正是王家卫65岁生日,这位曾执导过《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的香港导演,早已模糊了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边界,也跳出了高雅和流行的束缚。他比明星更加传奇,但正是这份“传奇”,也引发过争议。

如果不是刻意提及,谁能想到整日戴着一副墨镜,游走在文艺圈的王家卫导演,如今已经65岁了?

3天前的7月17日,正是王家卫65岁生日,这位曾执导过《重庆森林》《花样年华》的香港导演,早已模糊了商业片和艺术片的边界,也跳出了高雅和流行的束缚。他比明星更加传奇,但正是这份“传奇”,也引发过争议。

王家卫如何变成“王家卫”?他的拖延症从何而来?又为什么能在华语影坛独树一帜?

不得不“拖”

2013年的《一代宗师》之后,最让影迷期待的王家卫作品,毫无疑问是剧集《繁花》。虽然这十年间,由他监制的项目为数不少,可担任导演的作品唯有这一部。

《繁花》改编自金宇澄的同名小说,获得过茅盾文学奖,也引发过不小的讨论热潮。该剧由胡歌、唐嫣等担任主演,自2017年开始筹备,宣布立项,一直就是胡歌粉、剧迷和王家卫拥趸们心中的重头戏。

直到六年后的现在,据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王健儿透露,《繁花》有望今年9月开播。但会不会再次延期,仍是个未知数。在此期间,胡歌从三十多岁拍到四十岁,连女儿都已出生,还没等到《繁花》开播。

事实上,这一雷打不动的拖延症毛病,从1990年的《阿飞正传》就已经开始了。

开拍前,张国荣正要告别歌坛,读书进修,本打算在演唱会前的空余时间,以配角身份在《阿飞正传》中亮相。可等演唱会全部结束,王家卫还迟迟没有开拍。直到1990年初,张国荣才进组拍戏,从戏份不多的客串,莫名其妙地成为男一号,历时近一年才最终杀青。要知道,那会儿港片的平均拍摄周期是两个月。

如此拖延让原先上下两部的经费,被王家卫全部花光,《阿飞正传》成本高达4000万港币,结果票房不到1000万,气得出品人邓光荣直接住院。

此头一开,王家卫再没收住。拍摄《东邪西毒》时,他率领张国荣、张曼玉、张学友、梁家辉、梁朝伟和林青霞等一线大牌明星,奔赴陕西戈壁拍摄,一待就是两年。

急得联合制片人刘镇伟赶忙加工出《东成西就》,填补投资漏洞,因为该片的出品方据说还有黑道势力,弄不好就会有生命危险。

王家卫并没有吃一堑长一智,拍《春光乍泄》时,张国荣一气之下独自回到香港;拍《2046》的五年间,主演木村拓哉经历了恋爱、结婚、生子,可王家卫依旧慢慢琢磨怎么拍才对味。

更不用说,《一代宗师》从构思到上映长达13年之久,竟让张震练成了八极拳高手。

王家卫为什么会这么拖?因为他的创作方式并非先剧本故事,后拍摄调度,而是从灵感意念出发,寻找最对头的演员,再用音乐咂摸情绪,用场景寻觅滋味。

所以,他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拍摄,需要一次又一次地推翻。这种近乎直觉的艺术家脾气,让他无法妥协不对味的节奏感,也绝不接受模棱两可的创作过程。

成为“王家卫”

王家卫的创作之路,并非一开始就如此执着,而是经历了一段漫长的蜕变过程。

1958年,王家卫在上海出生,外祖父曾是法租界著名的园林设计师。到5岁时,他跟随父母来到香港,因为不懂粤语,和本地的小伙伴没法结伴玩耍,母亲和小王家卫面临着同样的社交困境,这让母子二人将闲暇时间全部留给了影院。

据说,在六七十年代,王家卫就这样看了上千部电影,既有邵氏、嘉禾的商业类型片,也有左派电影人的佳作,甚至还有不少的欧洲艺术电影。

不仅如此,说着一口流利英文的父亲,还要求王家卫在上大学前,熟读中外文学经典。这或许也解释了,为何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总是弥漫着浓厚的文学气息。这在香港同辈电影人中,实属罕见。

大学期间,王家卫读的是平面设计,他酷爱摄影,经常流连于香港的大街小巷,学着摄影大师布列松,捕捉即时光影。等本科一毕业,他就到电视台实习,随后就顺理成章地当了编剧。

1982年,王家卫进入新艺城公司,和奚仲文等人合作,联合编剧了他的首部作品《彩云曲》,这也是刘德华的大银幕首秀。

之后几年间,王家卫从新艺城转到永佳公司,并成为基本编剧,撰写了《空心大少爷》《伊人再见》《龙凤智多星》的剧本,结识了陈勋奇这位配乐奇才。

直到1987年,王家卫为邓光荣的影之杰公司编写《江湖龙虎斗》后,受到赏识,终于有机会执导处女作《旺角卡门》,拿到1150万港元的票房,声名鹊起,也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九十年代。

有意思的是,虽然我们如今屡屡调侃《阿飞正传》票房失利,但它在电影奖项和影评人口碑上的成功,让王家卫的艺术水准在香港本地获得高度认可。但1994年的《东邪西毒》和《重庆森林》,却以截然不同的反馈,让王家卫措手不及。

《东邪西毒》不但在票房上惨败,在口碑上也大受批评;可《重庆森林》则恰恰相反,虽然票房差强人意,但等它在9月份的多伦多电影节展出后,引起海外观众如潮好评。

法国的《电影手册》《世界报》、美国的《首映》等媒体都给出了“不可思议”、“难以归类”的评语。等昆汀在11月份的斯德哥尔摩电影节上看到《重庆森林》后,急吼吼地催东家米拉麦克斯买下该片,做北美发行。

翌年,同为急就章的《堕落天使》延续了《重庆森林》的海外口碑,照样大受欢迎。王家卫瞬间成为一股不可小视的新兴势力,引起世界影坛的瞩目。于是乎,1997年的《春光乍泄》为王家卫拿到戛纳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2000年的《花样年华》虽未擒获金棕榈,但成就了梁朝伟的影帝头衔,以及张叔平、李屏宾、杜可风等三人的技术大奖,更别说该片在全球的影响力,让王家卫的声名达至顶点。

可以说,王家卫的传奇之路并不轻松,拿他和香港另一位成就卓著的导演徐克相比,后者是在初期追求极致的艺术表达,中后期却成为类型片的能工巧匠。

而王家卫恰恰相反,他早年的编剧生涯,是在烂俗类型片中摸爬滚打,即使是首部作品《旺角卡门》,也充斥着浓烈的江湖动作片风格。但自《阿飞正传》后,他如脱缰之马,成了看似漠视商业规则的艺术家。

港味和欧味

让我们回到一个关键性的问题:王家卫真的是游离在港片体系之外,自说自话的“无脚鸟”吗?并非如此。

因为从小观看大量的武侠片、功夫片,后又从事过近十年的类型片编剧工作,港片因子早就深入王家卫的骨髓。

且不说《东邪西毒》《一代宗师》,直接采用武侠片的类型模式,就说《重庆森林》一片,就暗含了警匪动作的元素,林青霞饰演的杀手,映照着吴宇森江湖片的影子。《堕落天使》同样如此,只不过表现方式更为极端夸张而已。

至于《花样年华》《2046》,在文绉绉的台词和隐忍克制的氛围下,谈情说爱,但它们的外衣却是悬疑惊悚,和港片里的伦理奇案题材不无相似。当然,更为直接的港味,是明星面孔。

王家卫为什么偏爱一线大牌明星?是因为他们的演技?还是垂涎迷人的容颜?这些可能都是附加项,更为核心的考量,是类型片面孔的私密化表达。

不管是梁朝伟、张国荣、刘德华,还是张曼玉、林青霞、刘嘉玲,这些演员都活跃于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商业片,他们/她们的面孔,天然携带着类型片的魅力。

说白了,他们自带“故事性”。只要他们一出场,观众就会想到张国荣的《英雄本色》《倩女幽魂》,梁朝伟的《喋血街头》《辣手神探》。

但这些大明星们,只有在王家卫的电影里,才会眼神迷离,神情低落,说着文艺腔十足的台词,撩拨着另一人隐秘的情丝。进一步来说,王家卫的电影,成为港片明星的情绪自留地,观众唯独在这里,能看到从未瞥见的腔调。而这种腔调,来自于戈达尔式的跳切手法,来自于基耶斯洛夫斯基式的心境处理,来自于安东尼奥尼式的空间营造。

港味,是王家卫电影安身立命的土壤,而欧味,是其淬炼提纯的魔术,这两种味道的糅合,才是完整的王家卫电影。

这一后现代主义的拼贴风格,或许正解释了,侧重细腻情感的王家卫,为什么会得到粗犷莽撞的昆汀的赏识。随着世界电影的加速杂糅,王家卫的影像风格,在欧美电影中越来越常见。

2016年的《月光男孩》,正是导演巴里·詹金斯效仿王家卫的有力证明;而去年爆火的《瞬息全宇宙》,则更像是两位导演对王家卫的偏爱致敬,片中有段男女主角错过的戏份,借鉴了《花样年华》的色调和运镜。王家卫会过时吗?

他此后执导的作品或许会,但他所创立的电影风格却永远不会。《阿飞正传》《重庆森林》和《春光乍泄》这些经典之作,会如同《小城之春》《恋恋风尘》《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一起,在华语影坛,熠熠生辉。

关键词: 王家卫 练成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