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映14天,《八角笼中》累计票房已突破16.65亿。六年前,王宝强的导演处女座《大闹天竺》使他拿到第9届金扫帚“最令人失望导演奖”,33.7万豆瓣用户打出了3.7的评分。
尽管观众骂声不断,王宝强却是首位亲自到金扫帚奖现场领奖的导演。虽然业务水平欠佳,但心胸是圈内楷模。
在颁奖现场,王宝强承认了自己在导演能力上的不足,并做出保证:“我一定会继续努力,争取下一次能够推出更有力的作品!”
2023年,王宝强践行了他的诺言。
生活中来
相信看过影片的朋友们,都会对向腾辉“牙签挑雪茄”的片段印象深刻。向腾辉有点像暴发户,他戴着金链子,用一根牙签挑着雪茄。
“雪茄”,一个意味着身份、地位的符号,当与牙签这样平民化的日用品相结合时,瞬间沾满了生活气息,整个人物接地气多了。这样看似坚强、实则拮据的人物,就是被一个个这样的生活细节打磨出来的。
《八角笼中》不仅在表演细节上追求生活化,在语言表达上同样别出心裁。王宝强这一次挑战了对他而言陌生的四川话,方言虽小,但是对于电影塑造起了关键作用。
首先,四川话有助于观众理解地域色彩。《八角笼中》的原型故事发生在四川,用四川话交流,能把人物的精神面貌塑造得更生动真实。另外,王宝强作为喜剧演员深入人心,而正剧《八角笼中》需要“去宝强化”,同时还须保有其个人色彩,四川话拉开了“向腾辉”和“王宝强”之间的区分度。第三,电影中的素人演员数量庞大、年龄偏小,用四川话会增进导演和演员之间的亲近感,这正是负责任的主创团队应做的。
苏木赢得胜利之后,向腾辉点燃了一根新的雪茄。其实,生活本身都是平淡的,跌宕的是某些瞬间。一根新雪茄,细节满分!
小人物传
《八角笼中》讲的不仅是流于表面的“有志者事竟成”鸡汤大道理,更可贵的是讲述了大山里孩子们的故事。每个观众都能从中看到自己,被小人物的奋斗所激励。
在电影市场高度商业化的今天,好莱坞超级英雄大片、主旋律电影、国产都市爱情悬疑题材已成为票房的主力军,鲜有创作团队将目光聚焦于底层人民的生活。
农村人和儿童,相比城里人和成人来说是弱势群体。山区的孩子们需要被大银幕看见,苏木、马虎、苏小步……那些带着泥土、汗水和青春的面庞,正是影视作品社会效益最有力的输出。
不过,王宝强坦言《八角笼中》是一部纯男性电影,唯一的女角色只有苏木姐姐。传统意义上,女性处于弱势地位,而残疾更是放大了这种弱势。虽然用于表现底层女性的笔墨较少,但苏木姐姐的形象却并不单薄,她凭借残缺的身躯撑起了家庭。她没有名字,即使是在演职员表上,也只有“苏木姐姐”四个字,这是千千万万女性的缩影。但即使窘迫至此,她的眼睛始终是亮亮的,眼睛,代表着希望。
大山中有无数女性在这样为亲人付出,有无数孩子渴望打破“八角笼”,走向更广阔的天地。当苏木赢得了比赛,不止是台上的人赢了,台下的向腾辉、苏木姐姐都赢了。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小人物,想要打破那方“八角笼”,就要做自己人生的主角。
逆袭之路
王宝强不拍喜剧,转拍现实主义,难免会有质疑的声音。因此,电影要传递的精神需要明确、清晰,那就小人物的成长和逆袭。
苏小步的演员甲央求朗,和其他小演员一样是素人出身。王宝强表示,见到甲央求朗之后,不需要太多的语言交流,他就能感受到孩子纯净的内心世界。实际上,主创团队也是透过甲央求朗,去看童年的王宝强。
电影中有一句台词:“格斗是我唯一的出路”。对于电影人来说,真诚拍电影就是唯一的出路,王宝强更是如此。《八角笼中》有着天然的优势,作为国民演员,观众熟知王宝强早年跑龙套的经历,再加上外形的普通、演技的优越,王宝强在电影界一直代表着普通人的逆袭传奇。逆袭导演拍逆袭故事,层层嵌套,效果更是震撼人心。
向腾辉经历了可怖的网络暴力,这是除了物质匮乏之外的另一层精神压迫。因此,打破这双重“八角笼”的向腾辉才能爆发出耀眼的光芒。和2012年陈凯歌导演的《搜索》一样,《八角笼中》讨论网络暴力话题,呼吁慎做“键盘侠”,不要为了体现个人存在感而攻击任何一个善良的人。
在网络暴力中涅槃重生,这样的故事由王宝强讲出来,更有它的寓意和力量。作为导演和演员,王宝强同样曾经历过轻蔑与诋毁,经常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逆袭”之路,不是看你怎么说,而是看你怎么做,看角色如何格斗、导演如何创作。
小编相信,有许多观众在看《八角笼中》时,不仅看到了孩子们的逆袭,更看到了王宝强本人的经历与人生。
我们也会从中受到鼓舞,只要相信梦想会实现,就能够冲破逆境,实现一切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