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比海更深》《海街日记》《小偷家族》等电影的主题相同,是枝裕和于2014年拍摄的《如父如子》也是一部探讨家庭关系的影片。该片以父子关系为主线,围绕两个家庭在换回自己孩子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故事,对“怎样成为父亲”这一命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并通过温情细腻的艺术手法,感动之余令人深思。
《如父如子》围绕野野宫良多与斋木雄大这两个家庭的故事展开。当年两个家庭的妻子同时产子,野野宫家富裕,斋木家贫穷。因护士的一时怨念,导致两家的孩子被抱错。直到六年后孩子入学查验血型时才揭开真相。影片首先呈现了野野宫良多的家庭。良多是典型的职场精英,一家建筑公司设计部的高管,每天有忙不完的工作,很少有时间陪伴家人。他对儿子庆多的教育十分严格,孩子需要遵守很多规矩,比如不许咬吸管、不能喝大麦茶与矿泉水以外的饮料、要学会一个人洗澡,甚至连拿筷子的方式也要纠正。而庆多腼腆敏感、乖巧懂事,从小就学会了服从。斋木是一家电器商店的小老板,他为人和蔼可亲,夫妻恩爱,与孩子打成一片。他的人生信条是:能留到明天再做的事决不今天做。儿子琉晴生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家庭氛围中,性格天真活泼,无拘无束,凡事都喜欢问为什么。显然,两个家庭在育儿理念、亲子相处模式方面有着较大差异,这也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此外,影片还探讨了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并非在孩子降临人世的一刻,就能自动完成从男孩到父亲的角色过渡。正如影片的日文原名的直译:“然后,才成为父亲”,片中借斋木之口发出“父亲也是无人取代的工作!”的感叹,这就表明父亲不仅是一种身份,还是一份事业,需要每个为人父者好好经营。
在艺术表现上,《如父如子》没有大起大落的情节,而是用平实、温情、细腻的笔触娓娓讲述人间悲欢,静水流深,很好地诠释了影片的立意。同样是讲述家庭故事,《如父如子》的新意一方面通过描写日本社会不同阶层家庭的父子关系,既反映了日本的社会生态,也对父亲的角色定位进行了深入探讨,故事发展一波三折,并未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此外,影片虽然展现了两个家庭之间的矛盾与父子之间的情感冲突,但没有将其演变成悲剧,片中有许多美好动人的场景,总是能够直抵人心,让人在柔和的画面中,化解悲伤,绽放笑颜,感受到世间的温情。
柳亚子曾说:“近代对于儿童教育最伟大的人物,我第一个推崇鲁迅先生”。鲁迅曾在《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中讲到父亲与孩子的相处方式:第一是理解。“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第二是指导。“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第三是解放。“尽教育的义务,交给他们自立的能力”;“同时解放,全部为他们自己所有,成一个独立的人。”在对父子关系的认识与表现上,《如父如子》与鲁迅的观点高度一致,因此,该片堪称是一部关于“怎样成为父亲”的教科书式的电影,值得所有为人父者观赏与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