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8月22日发稿前,2023年暑期档电影票房已达192亿元,十天之内,中国电影市场将迎来首个票房破200亿元的暑期档。
相对于今年暑期火热的市场表现和丰富的影片供给,多位才华横溢、个性鲜明创作者的涌现同样让行业欣喜。在暑期票房过15亿元的影片中,《消失的她》导演崔睿和刘翔是行业新人,《长安三万里》也是谢君伟和邹靖的首部导演作品,《孤注一掷》和《八角笼中》分别是申奥和王宝强的第二部导演作品。
2015年,在北京的一间会议室,吴京、宁浩、陈思诚、田晓鹏等十余位青年导演济济一堂,对当时产业的新现象、新热点进行梳理、总结和讨论。那是第一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转眼八年过去,2023年8月29日,第六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将在吉林长春举行。
八年时光荏苒,中国电影的创作实力、竞争力和产业规模显著提升,电商、互联网企业、短视频平台等新兴企业向市场注入活力,青年观众成为电影消费的主体和推动产业发展进步的重要力量,国产现实题材影片屡得观众认可,电影工业化成效显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电影的结合愈加紧密。
在此期间,创作者们和电影产业相伴同行。当年的“探路者”成为给后辈答疑解惑的“领路人”,一大批年轻导演、编剧、演员等创作人才集群式崛起,接过前辈的接力棒,成长为中国电影的中坚力量。
01
“传帮带”造就现实题材“爆款”
这个暑期,现实题材和青年力量是绕不开的两个话题。《消失的她》深挖女性议题,《八角笼中》聚焦山区青少年现状,《孤注一掷》把全民反诈进行到底,《热烈》创新聚焦年轻人的街舞题材,《学爸》将家长苦心搬上银幕,《我经过风暴》关注家庭暴力……新导演们观照现实,聚焦社会话题,回应时代之需,引发观众热捧。
其中,申奥导演的《孤注一掷》和崔睿、刘翔执导的《消失的她》预计最终票房均超过30亿元,位列今年暑期档票房榜的前两位。这离不开宁浩和陈思诚两位“前中国电影新力量”的鼎力支持。
2006年,在刘德华“亚洲新星导”计划的助力下,宁浩凭借《疯狂的石头》脱颖而出,现实题材是宁浩的拿手好戏。2016年9月,由宁浩担任艺术总监的坏猴子影业,宣布正式启动“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为青年创作者提供更多创作机会与发展渠道。创立七年时间,宁浩的新人扶持计划推出了《我不是药神》《受益人》《热带往事》《奇迹·笨小孩》《孤注一掷》等多部现实题材佳作。
《孤注一掷》是申奥的第二部导演作品,也是申奥与宁浩的第二次合作。在采访中申奥表示,两次合作,宁浩都无私地把手中掌握的电影募资、主演班子搭建、正式拍摄、后续发行和宣传等影视相关资源贡献给了年轻导演,但不同的是在《受益人》时,宁浩一直伴随、指导着自己创作,合作《孤注一掷》时则给予了自己非常大的空间。
“之前拍《受益人》时,还有点手把手教我拍片的意思,《孤注一掷》合作起来就更顺畅了,我们的意见更一致,沟通起来也更轻松。关于电影中多线叙事的考量我们曾出现过分歧,宁浩导演可能觉得时代不一样了,如今大众的观影习惯,以及电影语言的叙事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他怕多线叙事对观众不友好,我还挺坚持的,宁浩导演也尊重了我的想法。”申奥说。
签约坏猴子时,宁浩说过一句让申奥印象深刻的话,“宁浩对我说,导演不是一个一个出的,是一个时代一个时代、一批一批出的,你们就要做这一批人,互相搭梯子、抬轿子,一起往上走。”截至目前,“坏猴子72变电影计划”签约导演已增至19位,其中的路阳、文牧野、申奥、温仕培等,都已被观众熟知。
陈思诚和宁浩类似。2019年12月,由他监制的影片《误杀》上映,收获票房13.33亿元,这是陈思诚的首次以监制身份用类型片经验为青年影人创作赋能,也是青年导演柯汶利第一次走进观众视野。
之后,陈思诚创立的壹同制作厂牌之下先后走出了戴墨(《误杀2》)、来牧宽(《回廊亭》)、张大鹏(《无价之宝》)、余非(《冰峰暴》)等导演,以及李鹏(《误杀》系列)、刘吾驷(《唐人街探案3》)、回子捷(《法医秦明之雨中协奏曲》)、林小革(《重返二十岁》)、全丽璇(《外太空的莫扎特》)等编剧,现实题材的感染力和类型片的商业性在陈思诚监制的作品中有机结合。
《消失的她》的两位导演中,崔睿是首执导筒,刘翔则是第二次导演长片。陈思诚继续以监制身份为这个项目保驾护航。
“《消失的她》能够取得如此高的票房,是因为切中了当下观众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和社会热点事件,使得观众有了情绪上的共鸣。”陈思诚认为,通过起用新人导演进行创作,才能带出真正对商业类型片和现实题材电影具备创作热忱的青年导演,“国产电影想要真正意义上更大地扩展市场规模,让更多观众对类型片和主流商业片产生信任,就一定要有一代接一代的创作者。”
不仅宁浩和陈思诚,多位资深电影人都在为后辈架桥铺路。目前热映的影片中,苏亮导演的《学爸》是黄渤“HB+U”新导演助力计划当中的作品,路阳是《我经过风暴》的监制之一,即将于8月25日上映的影片《最后的真相》,主演黄晓明也任监制一职。
此外,刘江江导演的《人生大事》和王沐导演的《温柔壳》出自贾樟柯创办的平遥国际电影展“平遥创投”单元,滕丛丛导演的《送我上青云》和乔思雪导演的《脐带》则有姚晨、曹郁创办的坏兔子影业支持,徐峥、吴京、郭帆、文牧野等联合发起的“金钥匙创投”也已选定12组作品入选“金钥匙创投”计划年。
新一代的中国电影创作者交上了令人欣喜的答卷,他们带着刚刚破壳而出的朝气锐气,书写着中国电影全新的一页,而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的精神也将助中国电影传承发展,遍地开花。
02
“接力者”助推中国电影工业化迭代
在今年,春节档的《流浪地球2》和暑期档的《封神第一部》接连引发观众对“重工业电影”的赞叹,中国电影在视觉呈现和制作水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银幕之外,是中国电影新力量的接力探索。
时针拨回到2015年。那一年,全国影院数刚刚突破6000家,当年过10亿票房的5部国产影片:《捉妖记》《寻龙诀》《港囧》《夏洛特烦恼》《煎饼侠》,都出自新导演之手。在二三线城市的新观众群体、互联网等新媒介和中国电影新力量的共同作用下,中国电影产业在所有文化领域中率先完成了代际交替。
那一年,田晓鹏、许诚毅、大鹏、闫非、彭大魔等第一次以导演身份参与创作。也是在那一年,“重工业电影”成为行业热词。
2015年,经历两年剧本创作,10个月筹备,200多张概念设计,超过60分钟动画预览的《寻龙诀》收获票房16.79亿元。在2016年的第二届中国电影新力量论坛上,导演乌尔善在总结该片的创作经验时坦言,“工业化应当是工业流程和系统在起作用,不是某个人,某个环节。中国电影还处在手工业阶段,某些导演、某些制片人、某些监制、某些演员起到了核心作用,而不是整个流程、整个体系起到决定性作用,所以还称不上工业。”
此后八年中,“新力量们”帮中国电影工业化实现了“从0到1”的蜕变。
《流浪地球》将片中环境的科幻感融入影片的整体叙事中,让观众开始相信中国电影人也能拍出一流的科幻电影;《刺杀小说家》将动作捕捉、面部捕捉和虚拟拍摄等多个视效难点集中在一部国产电影中;《长津湖》三个导演组同时工作,形成了一套系统化的流程,为未来同类型电影拍摄提供了值得参考的示范模板;《独行月球》的剧本创作、特效制作等部门均按照工业化模式进行分工,提升了剧组的运作和管理效率;《流浪地球2》中视觉冲击的批量化制作更成熟,在科幻电影工业化的管理和可操控性层面跃上新高度;导演乌尔善为《封神三部曲》专门成立特效分发公司,负责将需要特效的镜头进行统筹规划,将不同特点、不同难度的镜头,分给全球各家合适的特效公司制作……
在郭帆、路阳、乌尔善、张吃鱼等创作者们的大胆尝试和传承接力下,国产电影拍摄从绿幕抠像升级到CG动画,又跃升到虚拟拍摄,并引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仅为观众带来了更震撼的感受,也为中国电影的标准化、类型化、流程化和规模化探索积累了宝贵经验。
伴随着中国电影工业化的发展,产业链各环节也越分越细、工种越增越多。据统计,近10年间有动作捕捉、虚拟拍摄、数控编程、3D打印等20多个新的电影相关工种诞生,其中七成以上的新增工种跟数字化技术的进步有关。礼学指导、民俗顾问、历史顾问、科学顾问等展现对文化内涵和专业细节追求的电影个性工种也成为剧组“常客”。
到了2023年8月19日,《封神第一部》票房突破22亿元,在“自来水”加持下朝着25亿更高目标稳步迈进。经历了《封神三部曲》4年多剧本创作、近2年筹备和438个拍摄日之后,乌尔善表示,《封神》的创作过程不仅验证了学习到的先进工作方法,也通过工作培养出很多专业的工作人员,“他们愿意用这些方法去工作,未来一定会给中国电影带来更好的工作效率和更优质的作品。”
从《捉妖记》《寻龙诀》到《流浪地球》《刺杀小说家》《长津湖》《独行月球》再到《流浪地球2》和《封神三部曲》,“新力量们”逐步架构起了中国电影工业化的整体框架,为之后的“接力者”铺陈了更高的起点,也助推中国电影的工业化生产迭代进了一个新周期。
03
“新力量”引领国产动画电影崛起
2023年7月,国产动画电影《长安三万里》上映,迄今收获票房近18亿元,位列中国电影市场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二位,超过4200万观众欣赏了这部电影,同样在“自来水”的助力下,大唐群星们波澜壮阔的诗意人生在各大社交平台广泛传播。
点映的时候,《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深海》的导演田晓鹏也观看了这部电影,走出影院,他发了一条微博:“如诗一般的电影,追光十年值得!”不知当时他是否想起了八年前,那个属于他的盛夏。
2015年7月,《西游记之大圣归来》横空出世,收获9.6亿元票房,不仅成为中国电影市场上的现象级作品,更为之后的国产电影创作蹚出了新路。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导演饺子就曾表示:“如果没有‘大圣’,就不会有‘哪吒’。”《姜子牙》的导演程腾也坦言:“《大圣归来》近10亿的票房成绩,让更多人开始认识到中国动画,更多资金愿意流入动画电影,很多项目才得以立项,很多年轻的动画创作者才有机会表达自己。”
之后,2016年的《大鱼海棠》,2017年的《阿唐奇遇》,2018年的《风语咒》,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青年动画创作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成为每年暑期中国电影市场的“标配”。
尤其是《哪吒之魔童降世》,50.35亿元的票房不仅刷新纪录,为该类型影片“再添一把火”,还帮助当年国产动画电影市场占比攀高至65.9%,首次超越了进口动画。
在观众的支持和行业的鼓励下,2020年的《姜子牙》,2021年的《白蛇2:青蛇劫起》,2022年的《新神榜:杨戬》,再到2023年的《长安三万里》,程腾、李炜、赵霁、黄家康、谢君伟、邹靖等一批动画电影导演走进观众视野,以追光动画和彩条屋影业为代表的中国动画电影相关企业也越来越多。
数据显示,2017年,能够完全制作动画的中国企业不超过30家,如今中国有近1000家动画上下游企业活跃在前线,其中120家可以制作高质量动画。中国在全球动画产业链中的地位也明显提高,在内容制作方面开始出现“逆向外包”趋势。
《长安三万里》的导演谢君伟在2006年入行,他见证了行业从为国外公司代工到开掘本土故事的转变。
“我们有越来越多自己的故事了。”谢君伟说,“但几家公司的成功案例不能代表整体,只有当行业有15家、20家公司每年都能推出一部优质电影,并且整个体系特别健康时,才是中国动画电影的成功。”
目前,追光动画、彩条屋影业、上影集团、北京精彩等多个企业都有相关动画电影项目正在推进,也有不少青年创作者和新的企业开始投身动画电影创作。电影主管部门也在政策方面予以扶持,《“十四五”中国电影发展规划》中明确指出,要扶持彰显中华民族精神和东方美学风格的动画电影,中国作家协会也启动“揭榜挂帅”活动,对中国原创动画的创制发出邀约。
“一代代人接受知识的方式在变化。95后、00后习惯于通过视频接触新鲜事物,要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吸引更多人接触和了解,进而更加热爱传统文化。”追光动画总裁、《长安三万里》监制于洲表示,“年轻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让我们相信国产动画电影崛起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当下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