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驳的白墙、泛黄的瓷砖、堆积如山的课本……电视剧《追光的日子》里“粗糙”的细节,还原了真实的校园环境,通过“不完美”成就了作品的现实质感,让观众看到了青春时光里的不完美缝隙,以及从裂痕中迸发的青春火焰。
繁复的人生难题,相互映照的辉光
剧中的师生、父女、同学在困境中相遇,纷至沓来的难题萦绕着每个人,不一样的缘由造成了一样的境遇。高考,宛如伫立不远处的灯塔,而向着光芒奔去,成为所有人摆脱当下困厄的希望所在。
故事开篇,每个人物的初登场都带着一丝狼狈,以踉踉跄跄的姿态出现在众人视野中。在以往的青春励志题材作品里,老师通常都是开导人生的形象,然而剧中导师郝楠出场时是一个留着长发、穿着宽大的花衬衫的台球厅老板。郝楠与大众心目中的教师形象截然不同,更像个玩世不恭的学生,只是这一面让他成了一名更接地气的老师。
故事没有过度渲染老师在三尺讲台上的无私奉献,而是从“共生”的角度,刻画师生之于彼此的意义。郝楠老师会哼唱“魂斗罗”主题曲,也会玩“超级玛丽”,本性中的叛逆和孩子气,使得他真正走进了“十四班”学生们的内心世界。只不过,重回讲台的郝楠是否心中也有怀疑和退缩?假如故事能够呈现更为复杂的内心世界,故事中的师生关系或许能有更为丰富的层次。
曾经因“唯分数论”导致严重后果,让郝楠的教学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台球厅回归讲台的郝楠既是拯救者,也是被拯救者。作为老师的郝楠在帮助学生们一一揭开青春的绳结的同时,也找到自己生命中值得追寻的光。落榜考生、叛逆学霸、厌学“富二代”……十四班里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心结,这些心结使得他们看起来和学校有些格格不入,无法成为通俗意义上的好学生。
或不幸,或琐碎,或迷茫,剧中人的困窘各不相同,但都在朝着光明的方向奋力前行。因此,当他们以全新的面貌示人之时,意味着已经历了深刻的心理抉择,用醒悟和努力换来行为的转变,这样的经历让他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斑斓的色彩。
平凡人生,因“追光”而不凡
“每次说飞机的时候,眼睛都放光。”任真、高远等学生,不管身处怎样的困境,眼里的光总会因梦想而燃起。以往青春校园题材作品往往着眼于朦胧而纯粹的情感,而《追光的日子》从励志的角度讲述学生的追光之路,用求学与成长诠释青春的含义。
整个故事始于任真填报志愿的风波,“高考志愿”是青春梦想的具象化形态。求学目标背后,是少年人对未来饱含热情的期许。医生、飞行员,或是赚钱养家,每个人都有对生活的期待。他们看向未来的炙热的目光,照耀着当下的自己。
高远看到飞机的时候眼藏不住雀跃,任真穿上白大褂一扫生活的阴霾……虽然追光者是在向着前方的光奋力奔跑,但真正点亮灯塔的是他们自己。这种对“光”的向往,超越年龄段和行业的界限,其意义也远远大于“青春校园”类型本身。
《追光的故事》中,学生们的困境来自原生家庭的“拖累”、对父母的反叛,或是误入歧途的审美观和恋爱观。次第展开故事塑造了生动的群像,每一个人的生活串联起整个剧集,每位学生的个人故事都有其代表性,也有值得思考的现实意义。故事从学生们的家庭生活和内心世界入手,以深切的人文关怀厘清学生的困窘,发挥教育对于人深邃的影响力。
然而,当笔墨集中在学生们的心理与家庭时,课堂之内的故事就偏居台侧了。剧中在“原生家庭”方面重复挖掘,却对学生攻克学业着墨较少,也较为泛化。其实,学业压力或许才是所有高考生面对的共同难题,也许有人挑灯夜读却依然不甚理想,诸如此类与学习博弈的“共性”问题,同样值得花费篇幅去细致地雕琢。
同时,从叙事的角度来看,电视剧的叙事魅力相当一部分在于“欲听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章回体般的悬念。“高考”的主线像串珠一样串联起每个人的故事,但是整体来看,故事之间的层层递进感不够强烈。在单元化地分别讲述每个人的故事时,戏剧张力仍有可提升的空间。
总而言之,电视剧《追光的日子》有着强烈的现实关切,老师扮演着“解惑者”的角色,在追光途中指引方向;一个个追光奔跑的少年人,锐利而鲜活,穿越生活的风暴和迷雾,伸手触碰那束点亮人生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