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豹》《红色沙漠》等在上海影城SHO展映,看老电影也可以引领城市生活新风尚

《豹》《红色沙漠》《同流者》《天堂电影院》《邮差》《灿烂人生》……这样华丽的片单属于9月15日至24日在上海影城SHO展映的“光影之旅·辉煌意大利艺术影展”。上个周末,影城的千人厅人流涌动。最新潮时尚的电影院,和历经时代考验历久弥新的老电影碰撞出新鲜的生活乐趣。

《豹》《红色沙漠》《同流者》《天堂电影院》《邮差》《灿烂人生》……这样华丽的片单属于9月15日至24日在上海影城SHO展映的“光影之旅·辉煌意大利艺术影展”。上个周末,影城的千人厅人流涌动。最新潮时尚的电影院,和历经时代考验历久弥新的老电影碰撞出新鲜的生活乐趣。

而因这个影展而聚集的一群电影人,也借由电影打开话匣子。9月16日,“不止电影,不止生活”影展交流会在上海影城SHO举行,影展主办方上影集团、中国电影资料馆(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上影旗下中文艺术类核心期刊《电影新作》编委代表,以及上影演员剧团艺术家、电影创作者、影评人和影迷代表们一起看完了《邮差》,对于电影和城市生活的未来,大家都有许多话说。

影展交流会现场

覆盖性、代表性、多元性的选片

此次影展的片单堪称重磅,从这些经典修复的意大利电影中,观众看到朴素的生活、鲜活的人物和纯熟的电影艺术技法。

中央戏剧学院电影电视系教授李铭韬高度肯定了此次影展的选片,认为它最大限度达到了“覆盖性、代表性、多元性”,“用最少的8部影片,最大限度地把意大利电影的优势给它展现出来了,在抒情性、社会性和对电影本体实验性方面,都兼顾得特别好。其中比如说流传最广的《天堂电影院》和《邮差》是典型的这种抒情性的,同时《灿烂人生》《豹》《洛克兄弟》《同流者》《伯爵夫人的耳环》很显然把意大利的这种社会性的传统体现出来。至于《红色沙漠》,说实话我们上学的时候看到就仰之弥高,年轻的时候看困了,现在也人到中年了看反而格外有感触,很感激还有一些这样的电影。”

影迷手中拿着《天堂电影院》的册子。

上影演员剧团的表演艺术家赵静注意到电影里表演的细节,《邮差》中演员的语言,“好像是被有意识地刻画的,不像正常的一种有着语言声线。”赵静感慨,“这些电影中演员呈现出对生活真实的再现,没有夸张、多余。另外,从他们导演的这种选材和拍摄角度来说,都特别有思想,所以也希望将来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的电影资料馆都应该多向观众开放一些这样的片子,让大家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电影’。”

作为一位已经退休的老演员,赵静也欣喜于看到今天的年轻人依然对经典的老电影感兴趣,“电影真是属于年轻人的,但还是要把老一代的东西传承下去。”她提到今天的年轻人许多已经不知道胶片这样的介质,“我们过去拍片子是胶片的,非常严谨,导演手里拿表,3秒5秒10秒,他就喊停,要演员精准地在规定的时间里把要表现的东西给它展现出来,这就给演员提出了一个相当高的要求。当时我和年轻的朋友说他们也觉得很有意思。”

一直将《邮差》奉为自己最爱的导演朱枫,也是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的会长,此次在杜比剧院的大银幕上观看了这部自己钟爱的电影,朱枫十分感动,并分享了电影的幕后故事。原来《邮差》的主角Massimo Troisi原本定了要去做心脏手术,但为了拍这个戏将手术推迟,结果最后一个镜头杀青几个小时以后他就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了。“真正好的电影,它是要有这种‘求道’的精神,是要靠艺术家以自己的鲜血甚至生命作为祭品放到艺术的祭坛上去‘殉道’的,可能我们现在缺的就是这个东西。”朱枫说。

作为主办方,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思玮在致辞中表示,通过这次影展的契机,我们的团队将优质内容与海外的版权合作方,一起引入与上海集团的这次的合作。希望将京沪两地优质的品牌强强联合,也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在北京呈现上海的精致内容及艺术家们的优秀作品。

影展现场可以敲章、领宣传卡片

当年轻人来看老电影

在早就致力于打造“周周有影展”的上海,经典大师名作吸引影迷们蜂拥而至并不稀奇,不同的是,作为第34届上海市旅游节重点活动之一,此次影展打造一场“电影+文旅”的光影盛宴,年轻的观众们从影院出来,被好电影滋养过心灵,又忙着晒着票根排队敲章,在周边的网红商铺消费打卡,出门就漫步到上海风情的梧桐街区,电影和城市生活,成为更有机的整体。

上海戏剧学院电影学院院长厉震林教授在目睹观众的观影热情后有感而发:“老片市场是可以培育的”。厉震林说,“戏剧可以保留剧目,我们电影为什么就不能呢?比如说现在中国电影资料馆推出了‘周末档’,建议也可以寒暑期推出‘经典档’,学生观众就会很多。我们可以给一个来电影院的理由。现在我们一直在讲这个概念:后电影产品、后影院产品,它实际上是可以再利用的,再度上市、上线的,可以多次开发的。”

厉震林提议,上海可以以影城为中心打造“亚洲影艺之都”。“就像好多人去巴黎,去伦敦,很多目的不是商务的目的,都是文化的目的,去看戏的,去看电影的。如果很多来上海旅游的人,有百分之六七十是来上海看戏的,来上海看电影的,基本上就是形成‘亚洲影艺之都’了。旅游节期间有这样的影展活动,也许江浙沪的人都会开车过来,来看这种4k修复的老电影,也是一种时尚的体验。”

作为年轻一代的影迷代表,播客观影会的发起人曹柠分享了对当下年轻群体对待看电影这件事的观察。“我们90后一代还是对电影有很多情结的,我们在电影院收获我们重要的人生的一些moments。更年轻的人常常是通过刷抖音对某部电影产生兴趣,好像电影已经成了一个博物馆艺术,大家专门来参观一下。”虽然有些伤感,但不得不承认,电影这个介质在更大众的年轻人群体中已经有所不同。曹柠思考电影对于他们的意义,“最后找到了两个,一个就是思辨,一个就是社交。”

上海影城SHO排队的影迷

播客观影会一开始是几个主播想做个线下活动,因为都爱看电影,于是就以电影为由头,包场聊天,“自己先分享,并请一些嘉宾,有的时候是主创,算是为电影的阐释提供很多丰富角度。”最后曹柠觉得“最重要的部分是观众发言的交互性,我们在现场的观众的活跃度是每次都超时,一个半小时根本不够,有的人说着说着会把自己说哭了”。同时,曹柠认为,“电影是一个很好的社会文本,能把一些我们想说但说不出来的话,或者我们没有形状的一些感知给明确的作为问题提出来,在一个貌似公共空间的地方形成一种讨论,这种感觉是很重要的。”

作为电影策展方,中国电影资料馆的策展人沙丹谈到,我们的身段是影迷的身段,“真正的以一种平等的关系去服务观众,我们期待中国电影资料馆和上海这边的所有的机构能够更好地为全中国的我们的影迷做好贡献。”

上影集团新闻与公共事务中心总监、《电影新作》主编钮怿在影展的首周末,深切地感受到“只要观众在,电影就在”。“没有想到影展能够引发观众这么大的热情。当时我们给这本专刊定的兑换条件,看4场电影免费兑换一本杂志,没想到影展第二天就全部兑换完毕。”钮怿看到上到白发苍苍的老年夫妻,下到与同学结伴而行的学生群体,都把“我来看电影”这件事当作一种生活的方式,“我们的城市文化,一定会生生不息地一直演绎下去。所以我们也有意愿去把光影之旅做一个‘深度游’,不敢说做多少次,但是我们每年都想努力能够有这样的一个机会,把各方面的资源做一些整合,能够让大家在这个环境之下做一些交流。”

同时,钮怿也透露,未来上影希望把影展作为一个起步,来推动更多工作,“上影的电影它不单单是上影的,它是叫上海电影,它甚至是中国电影相当重要的一个构成。我们未来很重要的方向就是通过各种交流活动,能够把我们想做的这些事情一步一步地把它做成。”

关键词: 城市生活 风尚 电影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