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问心》导演黎志:写实是标准,年轻化是表达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黎志谈到过去几年中目睹了一些朋友的离去,有了新的体悟,这些体悟并未局限在医疗、健康本身,而是更加复杂和多维。此时《问心》的剧本出现了,黎志敏锐地把握住了它的优势:一个以医疗“破题”的温情现实主义题材。

2020年至2022年期间,青年导演黎志的《二十不惑》系列陆续播出,在这两部作品中,他以近乎白描的方式展现年轻人的生活群像,在朴素自然的“生活流”中,用真实有趣的细节,唤起观众们的广泛共鸣。那时,他面对的创作挑战是:如何把一个像真实生活的故事,拍得有趣味,不平淡。

而最近热播的新作《问心》里,他面对的挑战却截然不同:如何在生离死别的强情节中,把生活的真实质感还原,把社会百态的人生况味置于其间?

离开了“螺蛳壳里做道场”的创作场景,在一部大体量的医疗题材温情现实主义作品中,这位青年导演做到了将宏大的时代情绪与微渺的个体叙事相结合,在医疗题材天然的强情节属性之下,依然保留了他擅于描摹妙趣日常的创作特色。

《问心》海报

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黎志谈到过去几年中目睹了一些朋友的离去,有了新的体悟,这些体悟并未局限在医疗、健康本身,而是更加复杂和多维。此时《问心》的剧本出现了,黎志敏锐地把握住了它的优势:一个以医疗“破题”的温情现实主义题材。

在过往对于医疗剧的定义里,它们的主要戏剧任务,应当是作为行业职场剧展现治疗疑难杂症的职业奇观,以及极致的生死抉择,用以带给观众新鲜的感官刺激;在过去几年的爆款作品中,多数是以渲染极致的情感与情景,用话题绑架观众情绪,制造大量焦虑推动剧集热度,却并不给社会现实以真正的回应和解答。

而《问心》则与众不同,以点带面,以生死场景带出人生百态与社会万象,它的本质是“医疗场景下的社会生活剧”。剧中,以东立医院心脏中心为叙事圆心,次第辐射个体成长、医患关系、社会议题,形成以现实民生为坐标系的时代社会剖面图。该剧在强情节带来的情绪刺激之外,满足的是这个时代大众的被治愈需求,指向的是医患之间信任的重建,回应的是如何在经历了过去的几年之后,反思生命的可贵,重拾人与人之间的链接。

“我们和医生的关系,某种程度上折射的是我们和生命的关系。”这句来自《问心》总制片人徐晓鸥的话,也与黎志创作的初心吻合。

《问心》剧照

以写实现实主义为先锋

“环境可信”是《问心》完成其温情现实主义叙事的基石。对于黎志来说,在剧中营造环境的可信度,靠的是协力合作又分工明确的“笨功夫和硬功夫”。

首先,对于《问心》中所涉及的医学专业领域背景知识,黎志坚持一丝不苟,不能为了降低理解成本,而回避、弱化医学知识的专业复杂性。“剧中对于医疗行业的专业呈现,不但要经得起我和观众的考验,还得经得起医生、医学院和学生们的考验。”剧本端的大量调研采访是坚实的基础,要落实到视听语言的呈现,是黎志要面对的重要挑战。

黎志带领导演组分头搜集案例相关的所有资料,共同研读,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其拆解为美术、道具、场景、妆造等部门的分工任务,将一个真实的医疗叙事场景搭建出来。穿梭在医院中的人或许为疾病奔波而无暇顾及所处环境的具体样貌,一旦跳出来隔屏静观,熟悉感是最不能骗人的。狭窄逼仄的医院走廊、灯火通明的住院大楼等,都是导演及团队为让观众信服而在细节上下的苦功。

“家”

“医院”

在医院以外,“家”的布置让每个角色都有来处,为剧中人物的关键选择提供了相匹配的背景信息。比如周筱风的家虽然空间大,色调却始终为冷光,到家即开的平板、一闪而过的“母亲三部曲”小说终章《清风三叹》看似闲笔,实则暗合他内心的内敛孤独;方筱然的嫩黄色房间里物品多而不杂,年轻女性对于生活的用心经营映照在一叠动物认养证上,显示着她的善良温暖;林逸的家温馨却又拥挤局促,他与家人关系亲近,但稍显窘迫的生活也为他在感情上的退缩埋下伏笔。不同的家庭环境,使得角色间各异的性格更加可信。

摄影影调上,黎志采用紧凑与轻松节奏切换的方式传递生死战场与日常生活交织出的起落。节奏对于剧中的众多抢救场景尤为重要,黎志注重营造第一镜头感,摄像机的视角转换渲染紧张、悬疑氛围,令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进而随之产生九死一生的理念之辨、人性之思。而在医生的日常里,又会很快切换为明亮暖愈的色调。这种跳跃,恰恰也是对于生活律动的真实复现。

《问心》剧照

反思现实主义之扬弃

在《问心》中,对医疗案例和戏剧情景的抓取与呈现,也做到了不回避阶层差异、同行竞争、制度缺陷、医患矛盾等客观问题,体现的是对于社会复杂性的不回避。“因为生活的真实性来源于其多元化和复杂性。”黎志说道。

在黎志看来,剧中心内科和心外科构成的心脏中心,天然具备真实性和复杂性。当面对医生的天职时,心内心外同仇敌忾,联手拯救病人;但当面对学科间交织又竞争的关系时,有人存“攫取名利”的私心,有人有“护自己人”的本能。“医生也是人,医生也要面对名利和职业道德之间的选择。”黎志谈到,“将医生回归‘人性’而非‘神性’,才谈得上给观众更多元地思考医生这一职业的角度。”因此在剧中,黎志专门设计并呈现心内心外两个科室从美术风格、摄影影调,到人物状态、表演语调的种种不同。心内、心外科医生语调平静内敛与紧促外放的对比,扩心病病人的形容枯槁、呼吸急促,以及心衰患者的“二尖瓣面容”等,都使得心内心外科室的日常面貌更加具象立体。

而在医疗案例选取上,比如当身体已经千疮百孔的杨贵兰再次陷入险情,医生也会陷入全力尝试还是干脆放弃的抉择;长期滞留医院、成为全体医护牵挂所在的失能老人“花儿”,他究竟走过怎样的人生道路;当最无助的人遇上最疲惫的人,失能老人被护士“虐待”是真相还是另有隐情......这些与当下现实生活紧密相关的戏剧事件都触动着观众心弦。在具体呈现上,黎志也立足于复杂性的书写,比如疑似心衰的患者庄家顺,出场时“无理取闹”——因怀疑医院为牟利开具不必要检查项目而对医生大打出手,但在他入院后妻子和女儿向医生的恳求中,又能看到普通人生活的艰难。在武断的价值判断之外,剧集选择将人物塑造简单的“恶人”属性,再挖掘一步,深化成在现实面前普通人的挣扎与人性复杂度的讨论。

“我希望每个案例,所承载的丰富性和可解读空间都足够大。”正是因黎志对于这些人物细节的精准把控,使得桩桩件件的医疗故事,能与观众的个人经历耦合碰撞,引起立场不同的广泛探讨,多元化的引申理讨,将现实叩问带上新的思辨维度:构建直面生死的话语场,破除二元对立的刻板印象。

最后,作为戏剧,黎志坚持一定要尊重故事人物的复杂性。《问心》中的主角团里,两个有同母异父的复杂前史,一个有家族遗传病的阴影笼罩,三人优势各异,弱点也鲜明。“我希望能分享几个真实的普通人,脱下白大褂,他们有属于普通人的困境,穿上白大褂,他们又出现了新课题:医者不自医。”黎志说到,“这种人物的复杂性,命运的流转,也是多维度的。”

《问心》剧照

引领现实主义之年轻化表达

医疗题材本身具有沉重性,但黎志却发挥自己擅于捕捉细节的创作优势,在沉重议题中,不着痕迹地插入诙谐轻松的喜剧调剂。这使得《问心》中现实主义的表达更加年轻化、生活化,原本沉重的生命议题更多几分明亮底色。谈及此,黎志表示这是青年创作者讲述年轻人现实故事的水到渠成。

关于剧集之所以引发年轻人共情热议,黎志谈到,“剧中年轻人的纯粹最可贵,最具感染力。所有人底色各异,无论内敛、莽撞还是阳光,他们都没有去迎合外界的要求,而是选择诚实地面对自我,也诚实地面对病人。”这也决定了他们的一切行为皆为病人,处理起矛盾格外果决爽利,观念上的冲突也会在互怼和笑谈中逐渐消融。

在医疗之外,主要人物在日常工作里的温暖幽默,被刻画得真实又贴近生活。主角团中,冷幽默的周筱风养殖异宠守宫,“小太阳”方筱然践行枸杞泡水、睡前泡脚的朋克养生方式,“暴躁小狗”林逸给周筱风的备注为谐音梗“真心烦”等等,这些都是创作者对年轻角色特质的外化创作。这些设计使其在医生身份之外,保留了新时代医生群体的生活特性,很有亲切感。正是因为这些生活碎片式的片段存在,才构建出主人公在医生身份之外,作为普通年轻人的生活坐标。

“在生死一线的紧张里穿插逗趣日常,我们希望自带一种幽默的调和,这也是一种乐观的生活态度,让观众在生活里多笑一下。”黎志补充道。

从《二十不惑》到《问心》,从“白描日常中提炼趣味”到“强情节与日常兼备的戏剧节奏”,随着题材复杂性和创作难度的增加,黎志导演个人的表达、风格、技法更趋纯熟,展现出对“强情节和小细节、沉重严肃与诙谐轻松、时代感与日常感、思想精深与好看好追”等几组创作辩证关系的全面把控实力。也正是如此,《问心》没有将生活里的狗血戏剧化搬至荧幕去榨干观众的情绪,而是以细腻的描摹,反向滋养观众的情绪,献上一场又一场温暖的人间关怀。

在短视频对长剧集造成一定冲击,影视创作中卷“极致”“噱头”以抢夺流量成为风潮之时,柠萌影视携黎志回归创作本位,回归基础严谨的现实主义叙事,并赋予现实主义以更年轻化的表达范式。这样的尝试无疑非常具有挑战精神,但也只有精心搭建出温情现实主义兼收并蓄、与时俱进的话语场,才能真正让现实题材故事回归于生活本源和社会土壤,完成对时代情绪的反哺。此番看来,《问心》、黎志与柠萌影视都做到了,并且做得很好。

《问心》剧照

关键词: 导演 标准 黎志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