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活动 / 正文

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在京举办,培育中国影视新力量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近800名影视学者相聚一堂,围绕“现代化与高质量: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及趋势”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全面梳理学会发展历程,总结学会发展成就,展望中国影视教育发展趋势。

今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第二十三届年会暨第十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在北京电影学院怀柔校区开幕。

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高校近800名影视学者相聚一堂,围绕“现代化与高质量: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及趋势”这一主题展开深入研讨,全面梳理学会发展历程,总结学会发展成就,展望中国影视教育发展趋势。

01

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

培育中国影视新力量

开幕式上,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教授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他表示,北电与学会渊源深厚、血脉相连,40年来共同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怀揣同心共筑教育梦的热忱,践行培育行业时代新人的使命,在推动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电影教育发展中取得了阶段性成绩。站在新起点上,北电将一如既往地参与学会工作,支持学会发展,共同培育中国影视新力量。

北京电影学院党委书记钱军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瑞对学会未来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建议:一是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正确方向导向;二是聚焦中心工作,加强影视理论研究;三是认真履行职责,更好服务全局工作,要通过年会、论坛等手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四是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国瑞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表示,学会自诞生之日起便与中国影协结下了不解之缘,共同见证了中国电影体量规模的外延拓展,也见证了前辈学人精神血脉的赓续传承。当前中国电影事业机遇与挑战并存,这尤其需要学会、影协等机构及全体中国电影人的共同努力,推动中国电影事业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文联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电影家协会分党组书记张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田进在致辞中指出,中国影视学人要自觉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高举思想旗帜,坚持正确方向,充分发挥引领支撑作用,为推动文化繁荣凝聚智慧和力量;把握时代之需,聚焦时代之变,助力文化强国建设,投身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坚定文化自信,坚持守正创新,不断巩固文化的主体性,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力量。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原副局长、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田进

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认为,经过40年的砥砺奋进,学会已发展成为中国影视学术研究的重要引领者、创作实践的积极推动者、教育改革的重要参与者。资料馆将继续与学会通力合作,为构建中国特色的电影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为培养更多能够担当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电影工作者贡献更大力量。

中国电影资料馆党委书记、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主任孙向辉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指出,学会四十年发展的背后,承载的是一代代高等影视教育工作者的育人初心,展现的是影视教育领域的勃勃生机与创新活力,是中国影视学人努力奋斗、锐意进取的重要缩影。相信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年会与论坛一定会结出更多硕果,并对中国影视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和高层次人才培养产生积极影响。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

在开幕式上,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戏剧与影视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星教授,全国艺术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中央音乐学院学位管理办公室主任宋慧文,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研究员,学会常务理事、浙江传媒学院副院长姚争教授宣读贺信。

周星、宋慧文、饶曙光、姚争宣读贺信

学会会长丁亚平研究员在主题发言中谈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学会将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学术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坚持自我革新、内涵发展,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特色、发挥优势,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不断增强学术权威性、会员凝聚力、社会服务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学会会长丁亚平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为学会部分资深会员(1993年前入会)颁发终身荣誉会员证书,为年会历届承办方颁发致谢状,为“团结共进四十载,守正创新向未来——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成立40周年”主题展、第四届全国高校影视学科建设展、首届传媒新技术展揭幕。开幕式由北京电影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俞剑红教授主持。

02

专家学者共话“现代化与高质量”

不断创新提高中国影视教育水平

在随后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主题论坛上,五位知名专家学者围绕“现代化与高质量:中国影视教育的发展历史、经验及趋势”的主题进行了精彩发言。主题论坛由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复旦大学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孟建教授主持。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在题为“知行合一: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的实践路径探究”的发言中指出,在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如何不断创新提高中国影视教育水平,是当前亟需面对的问题。在影视行业日新月异的今天,只有做到知行合一,与时俱进,在理论教学基础上,为大学生搭建更多交流平台、实践机会,带给年轻人主流精神、人文意识和国际视野,才是构建中国特色影视艺术教育的必由之路,才是中国高校影视教育的价值之所在。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文化国际传播研究院院长黄会林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作了题为“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需要冷思考真问题”的发言,提出推动电视剧高质量发展是下一步工作重点:要心怀“国之大者”,持续推出展现新时代新征程恢弘气象的高峰之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创作百花齐放;加强四大体系建设,营造有利于精品创作传播的环境;加强教育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综合水平;持续落实文娱领域综合治理部署。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电视剧司司长高长力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表示,本次艺术学科目录调整拟解决人才培养、文化传承、上升通道等核心问题,面临着专博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成果评价体系、相关政策保障等共性问题。新环境下影视学科专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其未来发展要凸显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推动以知识理论为主体的第一课堂、以社会实践为主体的第二课堂、以专业实践为主体的第三课堂的融合。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胡智锋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分享了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在影视行业中培养充满活力的新生代人才、研发新鲜节目设计和开拓创新方式方法的经验。

华纳兄弟探索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东南亚区总编辑魏克然·钱纳

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教授认为,影视教育要不断强化教育强国的战略引领,奋力承担起文化强国的使命担当,积极面对数智时代的转型挑战。

学会副会长、北京电影学院研究生院院长王海洲

今天下午,第十六届中国影视高层论坛进入分会场平行论坛环节,共有270多位学者现场发言。本届论坛征稿共计298篇,经遴选共有258篇入围18场专题论坛,加上特邀开设9个专场论坛,分会场平行论坛总共达到27场,这些数字都创下历史新高。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