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视频最近推出的两部剧集《九义人》和《繁城之下》,都带有明显的复仇文学的影子。
但跟传统的复仇文学不同的是,这两部剧都被嫁接上悬疑元素,让复仇的过程变得更加诡谲也更加摄人心魄。
不过,即便同为悬疑元素加持下的复仇题材,《九义人》和《繁城之下》同样显出很大的不同。
《九义人》侧重在复仇的过程,它要说的是复仇为何来之不易,重点是法制的艰难。
《繁城之下》则重在原因,它要说的是人为什么要复仇,重点是人性之恶和社会之坏。
也就是说,尽管都是在借复仇说故事,但它们还是会因为叙述方式和侧重点的不同,让故事显出天差地别的迥异来。
复仇的套路
POST WAVE FILM
复仇在全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里,都是一个原始母题,而且在千百年来的文化演变里,经久不衰。
比如孔子,就在《论语》里被记述曾说过“以直报怨”的话,意思是说,在面对恶人恶行的时候,孔子是绝对不会手软的。然后到了《史记》里,司马迁专门写了《游侠列传》,来讲一帮人行侠仗义的复仇故事。
《繁城之下》每个死者都配有一句《论语》
法国文学里的《基督山伯爵》,英国名作《哈姆雷特》,美国经典小说《白鲸》,中国传统文本里的《赵氏孤儿》《窦娥冤》,以及鲁迅先生的《铸剑》《女吊》等等,都有着强烈的复仇意识。
近些年大热的韩国影视剧,更对复仇题材热衷至极,尤其是《黑暗荣耀》系列更是如此。
所有这些复仇故事,无论悲剧还是爽剧,主角复仇之路上的点点滴滴,总能牵动读者或观众的心。
尖锐的冲突、缜密的计划、冷酷坚定的主角、正反两方的不断交锋,弱者向强者飞蛾扑火般的纵身一跃,可以在残酷撕裂的现实里,为观众制造出大仇得报的快感。
或许因为在现实中的复仇太难,观众才在这些作品里,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和想象。
就像《模范出租车2》,它所面对和解决的复仇对象,从来都是法律没办法解决的人和事,所以如果非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剧情,那就是:“正义消失的社会,只要一个电话,就帮你解决。”
也就是说,所有这些复仇的故事,都是在说用私刑惩罚罪恶。
近年来,这种复仇故事在影视内容上越来越大面积地出现,剧中的主角无一不是在在法律范畴外,对恶势力和反面人物,进行“复仇和清洗”。
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加吸引人?
这其实是有套路可循的,这个套路总结来说就是:受迫害—隐忍/准备—复仇—重获尊严/荣誉。
所不同的是,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的复仇故事里,人们喜欢把重点放这个结构的前半部分。
所以我们经常看到的是柔弱无助的主人公,受到恶人欺负和凌辱后,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或在善心人帮助下,实现身份地位逆转,进而展开复仇的剧情。
在这些故事里,描述主人公如何受欺压、受凌辱的内容比重更多,而复仇却是在最后阶段猝不及防地到来,给人以虎头蛇尾的感觉。
最典型的就是童话故事《灰姑娘》,甚至很多以它为原型的改编,也都还在这个套路里不停打转。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人专注于复仇故事,人们似乎意识到,复仇的快感,在于细节上要引人入胜。
换句话说就是,人们并不只是想要一个复仇的结果,更想要的是复仇的过程,是主人公靠着怎样的手段实现逆反,靠着什么样的技能,赢得本就属于自己的正义。
所以在近些年以复仇为主题的影视剧里,主创不停地在放大主人公复仇的过程和细节,也就是上边说的复仇套路的后半部分。
比如《疾速追杀》系列里,就特别重视复仇的快感在于过程,而不是结束——在这个故事里人们看到,约翰·维克如何靠着自己坚韧不拔的绝杀精神,向那些欺侮自己的个人和组织发起挑战。
最典型的当然还是《黑暗荣耀》,它的整个故事就是从复仇开始的,而主人公文东恩的动机和谋划,都是在复仇过程里零星予以展现。
类似的当然还包括《九义人》和《繁城之下》。
在《九义人》里,它给予复仇和原因同等重要的地位,《繁城之下》则更直接,当复仇的行为完成,复仇的原因也就被讲清楚了。
复仇的快感
POST WAVE FILM
这就是说,相比于复仇本身,越发优质的影视内容,也开始对复仇产生的动因给予足够的重视——它不再是理所当然的,而是有着深刻的成因,背后裹挟的是正义的缺席,和法律的失效。
也正是这层原因,复仇故事更容易引起观众共鸣,因为在现实生活面前,越来越繁重的生活重压,让人们的生存经验里充满了自觉不公正的人和事,而这些东西恰好又是法律所不能兼顾周全的地方。
人们会不自觉地把自己觉得公义缺席的感觉,代入到复仇的故事里去。
就像编剧金恩淑,在解释《黑暗荣耀》何以能风靡全球时说的那样:“有钱无罪,没钱有罪,这就是社会现实——剧中文东恩这样的孩子们,确实在现实中没有有钱的父母和富裕的家庭背景加持,所以我想给他们助威撑腰。”
也就是说,就是因为韩国的司法体系没办法把将黑恶势力和不法分子全部绳之以法,所以黑暗英雄以牙还牙的复仇套路,才会更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和代入感。
说穿了,复仇的快感之所以强烈,是因为人们在这样的故事里看到了一个事实,那就是人们对社会公权力的公平性以及社会正义,抱持着强烈的不信任态度。
与其把解决问题的权力交给别人,不如用自己的方式惩罚恶人,为自己找回公平。
当然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存在,那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侠客般的主角,他们本人并没有遭遇不公,但就是因为强大的共情能力,见不得别人被欺侮,索性就“该出手时就出手”,对着不法恶人施以惩戒。
这方面的典型人物是《水浒传》里的鲁智深,无论打死镇关西还是大闹野猪林,他所行的仗义都跟自己毫无关系,他只是见不得别人被恶人侮辱。
这个套路后来被丹泽尔·华盛顿学了去,所以在《伸冤人》系列里,他一路火花带闪电地干掉了不少黑恶势力,然后拂一拂衣袖,深藏功与名。
就像最新的《伸冤人3》里,他的出发点其实很小,就是因为他打车时发现一个老司机的养老基金,被一个电信诈骗团伙给骗走了,所以他就帮司机找回属于他的钱,顺道端了当地的贩毒集团。
韩国剧集《模范出租车》系列也是这个套路,既然社会公权力没办法还你公义,而且你又没办法解决这层苦恼,那就给他们打电话,他们分文不取地还你一个公道。
在这些复仇故事里,坏人最终会受到应有的惩罚,是它们给我们的承诺,也是我们提前知晓的结局。
所以绝大多数复仇故事,都没办法跳出此前总结的复仇的四步套路:受迫害—隐忍/准备—复仇—重获尊严/荣誉。
在近些年的复仇影视剧里,真正开掘出深度的是《黑暗荣耀》、《九义人》和《繁城之下》。
这是因为,它们不仅讲清楚了复仇的过程,也在追溯原因时,探讨清楚了公理、正义和人性之间的关系。
更厉害的地方在于,它们还在遵循这个复仇套路的同时,抛给了观众这样一个问题:复仇的人,究竟会得到什么?
说得更直白些就是,受害者/复仇人最终会从自己的复仇行为中,获得重生的力量吗?
在这个问题下去比较这三部剧会发现,《九义人》是最乐观的,大约是因为它完成复仇的动作,靠的是公权力本身。
《黑暗荣耀》则是更思辨的,因为让文东恩获得重生的并不是大仇得报,而是在追求者的关心、爱和渴望里,找到了自己内心的纯洁。
相对来说,《繁城之下》是最悲怆也最真实的,即便真的以牙还牙去复仇,最终的结果更有可能是两败俱伤,甚至是同归于尽。
毕竟,之所以会有复仇存在,就因为社会正义存在问题。
当社会正义存在问题,就不会有永远的赢家,谁都有可能变成被欺侮的那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