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千里送鹤》已于11月16日全国上映,本片由万玛才旦监制、导演拉华加执导、王钊编剧、马海泉、拉华加,以及主演周拉多杰、朋毛样专、尕代扎西,为观众呈现一场治愈心灵之旅。
01
内敛表达,追求纪实性
影片《千里送鹤》以青海高原藏区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主要以少年多杰和姐姐格桑为主角,聚焦亲情、送别、和解的主题。
拉华加是万玛才旦的得意门生,他曾执导过《塔洛》和《气球》,并以《旺扎的雨靴》声名鹊起,在这部电影中,拉华加延续了他一贯的纪实性美学语言,通过内敛而精确的调度表达了父子关系。
影片以少年多杰和姐姐格桑的生活为切入点,呈现了一个普通藏族家庭的日常。少年多杰早年失去母亲,与姐姐和奶奶相依为命,而父亲则长期在外工作。
一天,姐弟俩偶遇一只受伤的小黑颈鹤,他们决定将其带回家照顾,冬季将至,没有亲鸟的带领,小鹤无法完成迁徙,姐弟俩便决定骑摩托送它前往云南越冬地,父亲得知孩子们擅自离家后,立刻南下寻找。
这趟艰险的旅途注定将是一家三口的成长之旅,也促使他们重新审视亲情的涵义。
在拉华加看来,电影关注亲情、家庭、成长和陪伴,通过内敛的情感表达和细微的情绪变化,展现了父子关系逐渐融洽的过程。
小鹤的自由象征与人的本质相吻合,而旅程对父亲和孩子同等重要,成为一场关于亲情意义的旅途,影片通过极简而精确的调度,呈现了拉华加继承自老师的纪实性美学语言。
02
两种不同类型的爱的对比
在《千里送鹤》中,拉华加表示,影片通过内敛的情感表达,细微的情绪变化,呈现了父子关系逐渐融洽的过程,小鹤的自由象征与人的本质相吻合,小鹤的伤恰恰展现了小孩子内心的伤。
旅程的意义对父亲和孩子同等重要,因为爱孩子,父亲必须要面对的旅程如同拯救小鹤的过程。
电影细致入微、充满诗意地描绘了两种不同类型的爱。一种是发自本能和自发的,如姐弟俩对小鹤的善良照顾;另一种是深沉和无条件的,如父亲对孩子的默默关怀。
拉华加表示,影片关注亲情、家庭、成长和陪伴,没有采用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通过内敛的情绪表达,细微的情感变化,来展现父子关系逐渐融洽的过程。
两种不同类型的爱的对比,一种来自于本能和自发,另一种则是深沉和无条件的,通过这种对比,电影细致入微地描绘了亲情的丰富内涵。
影片以少年多杰和姐姐格桑的视角展示了爱的意义,通过两种不同类型的爱的表达,引发观众对亲情的深思。
03
藏地电影的新探索
马海泉表示,《千里送鹤》淡化了传统观念与现代社会的冲突,更注重对普世情感的呼应与投射,他通过多次亲赴青海藏区采访,了解到失去父母的藏区孩子缺少大人呵护的现状。
马海泉将这一现象与黑颈鹤的生活习性联系起来,黑颈鹤需要在父母的带领下完成迁徙,否则将面临生存的困境。
影片通过敏感地表达了这种关联,巧妙地利用黑颈鹤这一象征,展现了藏地文化与亲情的深刻关联。
马海泉通过电影,呼吁更多人关注藏区孩子的命运,以及对亲情的渴望。他认为电影是一个强大的媒介,可以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并在情感上引导观众思考。
这种新的探索方式让电影更加贴近人性,强调人与自然、人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影片通过深入挖掘青海藏区的文化底蕴,呈现了一种全新的电影表达方式。
这也是马海泉在电影中所追求的,他希望通过电影引起观众的共鸣,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关爱这个世界。
04
真实而质朴的表演
导演拉华加喜欢启用非职业演员,认为他们能更真实地呈现生活中的质感。在《千里送鹤》中,小演员周拉多杰和朋毛样专由影片《旺扎的雨靴》一直成长到现在,《千里送鹤》成为他们演艺生涯的又一巅峰,他们的表演状态质朴而真实,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
电影通过小演员的真实表演,深刻而细腻地呈现了藏地父子关系的特殊内涵。观众在影片中能够感受到真实的亲情,仿佛置身于青海高原的风景中,这种真实而质朴的表演成为电影的一大亮点,让整个故事更加感人、打动人心。
拉华加认为,真实的表演是电影能够触及人心的关键,他注重演员的内心表达,而非过于夸张的演技。小演员周拉多杰和朋毛样专通过自己的表演,将电影中的情感传递得淋漓尽致,这也让观众更容易产生共鸣,感受到电影中所传达的真挚情感。
《千里送鹤》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情感描绘,为观众呈现了一段治愈心灵的旅程。
在青海高原的背景下,拉华加导演以纪实性美学语言,展现了父子之间的内敛情感,让观众在亲情、送别、和解的主题中感受生活的真实与温暖。
这部电影不仅是对藏地文化的独特探索,也是对亲情深深思索的一次感人之旅。
原文链接:https://www.dianyingjie.com.cn/2023/1117/3746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