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越来越多中国图书亮相“全球书架”,如何让出版“走出去”之后还能“走进去”?前天,2023“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发布,《庄子百句》英语版、《中国译学史》韩语版、《金乡》阿拉伯语版获得资助。
业内指出,助推中国故事涌入海外主流市场,扎根更多国外读者心中,除了翻译质量到位,对制作、发行外文版图书的外方出版社也有较高要求,其中一个“硬指标”就在于能否把译作推送进目标语言市场的当地主流渠道。
不低于70%的资助经费给到译者
“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由上海市新闻出版局、上海市版权局创设,通过重点支持外籍或长期在国外学习、工作、生活的译者译介中国作品,促进更多优秀中国图书在世界范围内的出版、传播和推介。相较其他“走出去”类扶持项目,“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更侧重译者身份和文化背景,要求从外籍人士或长期居住国外的人士中遴选译者,更注重激励译者,要求不低于70%的资助经费给到译者。
今年入选的三种图书外文版均已在海外市场出版发行,既有面向欧美的被广泛使用的大语种图书,又有兼顾多样化需求的小语种图书,涵盖通俗文学读物和严谨学术专著,从不同维度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体现了当代中国文明发展,传递了中国精神。
其中,《庄子百句》为“文化中国”系列丛书之一,英文版《庄子百句》甄选《庄子》经典词句,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解读,前英国外交官、曾在中国香港大学邓志昂中文学院学习汉语的托尼·布里森翻译,生动诠释了道家经典文字和精彩寓言故事。译作对原文还原程度高,字里行间的瑰丽奇幻想象,为国外读者理解庄子智慧开启了一扇窗。托尼·布里森曾译过马原《西海的无帆船》、王周生《生死遗忘》和钱宁《新论语》等多部作品,对中国文化相对熟悉。
记者获悉,“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自2015年实施以来,累计资助了40种图书,涉及阿拉伯语、英语、日语、韩语、法语、保加利亚语、德语、俄语、哈萨克语等语种,涵盖历史、文化、艺术、设计、语言学、文学、经济学和医药学等类别,输出至美、英、日、韩、法、德、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该计划在审读申报项目中文原版和外文翻译版时,从翻译质量、外文版在目标市场的发行价值、目标市场读者接受程度、译者水平及外方出版社在目标市场推广能力和影响力等多维度加以评议,在翻译界和出版界反响颇佳。
中国故事与东方美学亮相“全球书架”
译者的挑战在于,不仅要实现文字转码,还要做文化的“摆渡者”。为了进一步扩大跨文化传播的“朋友圈”,“上海翻译出版促进计划”立足中国元素与东方美学持续寻找优质底本,希望藉由翻译让更多中国故事亮相“全球书架”。
以学术著作《中国译学史》为例,这部系统梳理中国译学理论发展历程和脉络的开创性著作,专业性较强,翻译具有一定难度。韩文版译者金泰关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中文系,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获博士学位,现为韩国东义大学中文系教授,为了让译文符合当地读者阅读表达习惯,他在翻译过程中对原著中的专业词汇及典籍专门进行解释,相当于做了本“导读手册”。
从浙江省温州苍南县的金乡镇,能否以小见大透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城乡巨变?作家哲贵长篇非虚构《金乡》以这个小镇作为观察样本,探讨金乡与时代庞杂而微妙的关系。其阿拉伯语版由黎巴嫩阿拉伯科学出版社出版,译者夏班尼·阿布迪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中国生活了20多年,曾翻译过《野象小姐》《最好的礼物》《流浪地球》等文学作品及《父母爱情》《媳妇的美好时代》等影视作品。
因此,《金乡》阿拉伯语版忠实原著,几乎没有跳译、选译或漏译,采用通俗易懂、贴切普通阿拉伯读者阅读水平的表达方式,准确灵活地将外国人较难理解的涉及中国历史的表述尽力传达到位,让更多阿拉伯语国家受众能从书中直观感受到中国发展的脉搏和当代中国百姓的精神面貌,这也为出版“走出去”提供了样本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