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爆裂点》创作回归“舒适圈”,徐克林超贤陈可辛不简单

香港电影圈一直讲究薪火相传,林超贤师从陈嘉上导演,首次执导影片的唐唯瀚,则师从名导陈木胜,而陈木胜的师父同样是陈嘉上导演。这次两人的合作也很好地呈现了香港电影传承的一面。

由林超贤担任监制、故事及总导演,唐唯瀚导演的动作巨制《爆裂点》,即将于本周末在两广地区进行首轮点映活动。

这是导演林超贤在拍摄完《长津湖》系列之后,重新回到标志性的警匪犯罪动作大片领域。从目前释出的物料中可见,林超贤过往《证人》《线人》等作品的气质回归。

香港电影圈一直讲究薪火相传,林超贤师从陈嘉上导演,首次执导影片的唐唯瀚,则师从名导陈木胜,而陈木胜的师父同样是陈嘉上导演。这次两人的合作也很好地呈现了香港电影传承的一面。

导演林超贤在经历了《红海行动》《长津湖》等影片的创作之后,对大场面的镜头调度上,有了更强的表现,此次重回自己最擅长的题材类型后,电影《爆裂点》从各方面都呈现出极其稳扎稳打的状态。

无独有偶,不少香港导演也开启了全新的项目创作,或是回归,或是重新启程,对于处在创作欲巅峰的他们,这种回到擅长的“舒适圈”,又会带来怎么样的加码惊喜呢?

“虐”“魔鬼”……一直是导演林超贤身上非常强烈的标签,而在《爆裂点》中,似乎有了更极致的放大。正因为这些特质的放大,“动作”成为了林超贤非常标志的符号,尤其是《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中,动作戏已然是超越了演员本身,成为了影片的主角。

林超贤曾经在采访中说,这两部电影当时创作吸引他的是事件本身,是用动作去推动事件。但之前拍摄《证人》《线人》都不是动作片,“它们是剧情片,是落在人本身”。

从人到事件,用动作带动剧情,早就是导演林超贤身上最具符号化的创作标识。

此次新作《爆裂点》同样如此,电影落在了缉毒总督察李振邦(张家辉 饰)和卧底警员江铭(陈伟霆 饰)身上,尤其后者化身疯批“反派”,两个人纠葛的对抗中,亦正亦邪的人设之间找了戏剧张力,也让故事有了爆点。

林超贤以一部《爆裂点》让大家找回他原本的感觉,随后继续新作《红海行动2》的拍摄工作。相较之下,其“师公”徐克重回武侠世界,绝对称得上是一次回勇。(注:陈嘉上导演的师父是徐克导演)

毕竟,徐克上一次拍摄古装武侠电影,还是2018年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甚至之后很长时间里,不管是徐克出品,还是华语影坛,鲜有武侠电影出现。

他在拍摄完《长津湖之水门桥》之后,结束了和金庸十余年恩怨,官宣新作《射雕英雄传:侠之大者》将改编金庸先生知名小说《射雕英雄传》。故事讲述了蒙古大军在成吉思汗带领下西征灭金,并欲南下灭宋,中原武林各门派高手混战其中,以郭靖为代表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集结中原武林力量,力守襄阳。

由此来看,影片或许是聚焦在小说《射雕英雄传》中后期的故事,在武侠江湖中,对抗外敌。

在徐克眼里,“武侠世界就是很自由,根据个人的正义感去解决不公平状态,用自己的本事去把奇异现象,揭发到它后面的真相也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在武侠世界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可能性。”

而此前,《智取威虎山》等影片中,徐克还是用动作,以及人与人的情感去带动剧情。但在经历《长津湖》《智取威虎山》的创作之后,徐克电影的戏剧冲突不仅是英雄与反派斗争产生的侠义情怀,更有家国情怀炙热地挥洒。

众所周知,小说《射雕英雄传》以宋、金、蒙古三国对峙为背景。江湖之外,是对家国进行守护。从目前梗概来看,更多落脚在郭靖守护襄阳城,自然能给徐克带来很大的发挥空间。

与此同时,被徐克称为“文化人”的陈可辛,虽然近几年题材类型越来越多元,但是他的作品始终聚焦对主演角色之间关系的探讨。就连他监制的影片《七月与安生》《喜欢你》亦是如此。他一直在定义自己的作品,“关系片”。

此次陈可辛更是计划在《酱园弄》中强化剧作中的人物关系,他也在采访中谈及,“虽然这是一个女人杀父的故事,但这不会是一部惊悚电影,也不是一部悬疑片,而是我最熟悉且擅长的关系电影,我更在乎这个女人在这段婚姻里,为什么决定动手。”

只是过去陈可辛的电影作品中,这些人物关系主要聚焦在有限人物关系之中,而经历《夺冠》这类以排球队为核心,展现教练成长的叙事方式,或许也能未来在《酱园弄》中,拓展出更多元的戏剧张力。

相较于上面三位导演的归类,导演刘伟强则表示,“因为我怕闷,我不想重复拍某一个题材,也不希望别人把我定义成'拍什么题材很厉害'的导演”。

刘伟强从不希望自己电影被限定,不管是自己创作,还是命题作文,即便坦言,“拍电影很累,但很开心,要告诉自己这么幸运,现在还有这么好的机会拍电影。”

新作《水饺皇后》则改编自中国驰名品牌“湾仔码头”创始人臧健和女士的真实经历,讲述了这位女性人生浮沉。完全有别于过去观众印象里,刘伟强此前拍摄的《中国机长》《中国医生》。

但其过去的作品谱系中,不少影片的表达都始终离不开人物的成长,比如《头文字D》中的拓海。

甚至在《中国机长》中,观众也能看到整个机组人员在面对危机时的心理变化,以及乘客等形象的成长线。相信对于臧健和女士的传奇一生,刘伟强在求真的过程中,也会有更不一样的表达。

这种回溯看起来像是回到“舒适圈”创作,但这里的“舒适圈”并非贬义。

很多人常说,“一个导演一生只拍一部电影”。人都有局限性,工作中也是如此。而导演也会有自己擅长的内容,如果什么都拍,未必都能够拍好。如此在单一模式中打磨,也让创作者更加专注,其核心会慢慢地成为导演本身的标志。

打破可能性,然后回归,或许又是一种积累和转移。用前作累积下的经验,辅助后续作品,这点在林超贤身上尤为明显。他不少影片的拍摄中,都融入了过去典型的香港商业电影的拍摄手法,让不少影片有别于以往同题材影片的呈现,市场反馈也得到了最大化的效应。

在未来,在香港电影式微的当下,我们期待这些导演探索更多的可能,将更多新鲜的因子融入进香港电影创作中,也在创新中传承下去,让观众看到更多优秀的影片。

关键词: 创作 徐克林 陈可辛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