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短剧很热,它到底是什么魔力

都是文化产品而已,现在影视生产制作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未来完全可能去掉中间商,自己和AI聊,想看什么让电脑自动生成就行了,反正都是机器在处理。

我大概是从两个月前参与短剧制作的。干了一些编剧,制片的工作,下一步会变成短剧的导演。之前我参与过一些更为主流和“正经”的影视剧工作,在一些还算出名的片子里有过各种岗位署名,虽然我本人的名字并不值得大家了解,但也算是一个标准的影视民工了。

随便说说一些近期关于短剧的现象和思考,供大家参考,在我这个算半业内的人眼中,短剧到底是什么玩意?如果有说的不对的地方,那么大家就当自己听错了,不要怪我在瞎说。哪怕是同一个象,摸到象腿、象鼻子的感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但它就是那同一头大象。

近期观察到的现象,是大量与影视剧无关的自媒体开始注意到了竖屏短剧这个产业,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个能挣钱的领域。按照历史经验来说,当大部分人都知道某个工作能挣钱的时候,这个产业就差不多到头了,剩下的就不是从“淘金”中挣钱,而是从“想要去参与淘金的人”手中挣钱。所以我的经验就是,不懂的不要碰。否则人人都想挣钱,最后击鼓传花炸弹落在自己手里,也是很可悲的。

拉拉杂杂说了那么多,总算入了正题。

短剧是什么?

在资本的眼中

如果说在电影创作中导演构思和工作成了最重要的部分,在电视剧中占大头的就变成了头部的演员和制片人、编剧,而在短剧领域,制片人则毫无疑问是整个项目的核心。竖屏短剧毫无疑问是一种文化产品,它的产生是当下资本创造性的发明。

几年以前,当我在某制片人课程上听到老师说,“电影根本不算什么,只是游戏的广告”时,我是非常震撼的。对于大资本来说,想赚钱要有点想象力。拍电影根本不需要挣钱,甚至票房亏点也无所谓。只要当做一个大广告就行,然后卖游戏,卖周边,卖明星价值,卖主题乐园,搞房地产,这些都远远比电影更挣钱。事实上,中国今年的电影票房截至11月是500亿人民币,而游戏产业今年上半年收入规模为1442.63亿元,剩下的产业还能比电影挣钱,所以也难怪制片人这么考虑问题。

在资本眼中,电影是广告,影视剧也可以是。它们都是进一步挣钱的工具而已。

对于竖屏短剧来说,这就是一种依托于时下“短视频算法”而快速催生的商品。

大约两三年前,还在“歪嘴龙王”的时代,网络小说平台发明了制作非常简陋的赘婿文短视频,作为卖书的广告出现。以这样表演浮夸,剧情直爽的“小短剧”,进一步吸引了读者去阅读和给网络小说订阅付费。但后来网络书商们发现,原来这种短视频对观众的吸引力甚至比书还大。这很容易理解,反正网络小说的内容也是很简单粗暴的,那干嘛不以更加简单直接的视频去吸引观众呢?只要他们愿意像订阅网络连载小说一样,给视频付费就行。

在还没利用到大数据的年代,通过微信私域订阅,想看这些剧的观众付的钱,就直接够制作这些剧的人收回成本赚钱了。还没有中间商去克扣差价。同时,因为是“私域”,所以对于内容来说,只要不过分黄暴,不违反基本的法律,那么暂时也没有人会对内容做更严格的监管。

而这些内容的制造者,同时也是资本,又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既然那么多人喜欢看这种内容,我如何才能把它们推到更多潜在观众手中呢?于是抖音等平台又发挥了作用。

抖音的算法推广机制,某种程度上是相当公平的。你花钱就能把内容推给你想推的观众。而他们当中如果有一部分愿意付费订阅你的内容,那么你的推广费和制作费就有了回报。按照ROI(投资回报率)的数据,你就可以继续推广这个内容,直到新的观众不再给你付钱,说明你的东西就卖到头了。

竖屏短剧,在机器算法的推波助澜下就开始野蛮生长了。

它的本质就是有的观众喜欢看,愿意花几十块、一两百元去看完整部剧。他们不在乎这笔钱可能比一张电影票都贵。相比电影,他们更喜欢这种短剧。如果没有人愿意付费,那么这个商品就卖不出去;但他们愿意付费,资本就愿意生产、推广,再卖给他们。

这是一个非常公平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品。

无论大部分观众如何不了解,或者看完不喜欢,甚至鄙视这些短剧的内容,都还有很多观众乐意给一些剧付费。这就是事实。

偷偷说一句,按照典型的机器算法的画像,这些愿意购买竖屏短剧的观众,典型的形象男是40岁左右的超市小老板,女性是35岁左右的“小嫂子”。他们又有时间,又有消费这类文化产品的内在需求,同时手上还有一些闲钱。

资本发现了竖屏短剧这个有趣的新文化产品,就迅速搭建了一条“生产——传播——付费”的路径。未来如果短剧不新鲜或者饱和了,只要有其他视频内容观众愿意付费,那么一样会成为热钱想要追逐的对象。

对于资本来说,卖的是什么一点不重要。是兔子毛或是狐狸毛的衣服都可以,是衣服是裤子也都可以,是服饰是吃的也都行,是有形的还是无形的也不重要。这就是资本的逻辑。

在制作者的眼中

短剧的出现,让影视制作人员着实兴奋了一下。

我朋友圈里,大量都是每天组训照、开机照、票房捷报的宣传。一个明显的感觉就是,大家都有活干了。

其实影视制作是压力不小的一个行业。那些每天去影视制作公司上班的,经常因为赶项目,全年无休,24小时颠倒地工作。那些半自由状态的,比如编导演、制片人和剧组人员,则密集干完一个活,不知道下一个活在哪里,收入时有时无。

前两年,各行各业又都不景气,相比穿衣吃饭,普通人对于文化消费的需求更是排在之后,所以影视行业更加没有余粮。

但资本最近喜欢短剧。钱一来,大家都有工可以开,有工资可以挣。虽然也不存在一夜暴富,无非还是靠原来的那些技术挣钱,但活多了,至少也能喘一口气了。

短剧还有一个好现象,就是需要的投资少,所以机会多,也更自由。

网络流媒体的快速发展,在十年之间已经悄然更替了整个影视剧的制作形态。曾经优酷、搜狐这样的网络平台,在初创伊始还缺少视频内容,甚至只能求着人去制作。而大鹏导演这样的草根神话就是这样起来的。但到了现在,电视台等传统媒体已经没落,网络平台吸引了大量曾经给电视台拍影视剧的制作人员参与。

所以越来越卷了。

时下走红的,曾经的编剧,现在的“文化人”汪海林老师,有过这样一个观点:他怀念影视投资来自煤老板的年代。那时他们不干涉制作,无非希望把自己的女朋友加进去露个脸就好。但到了网络流媒体时代,流媒体的工作人员自认为掌握了流量密码,开始以复杂的考核指标挑选“更好的影视制作项目,更有回报率的演艺明星”,彻底以机械方式来禁锢文化产品的制造过程。

现在影视制作人想要推出一部影视剧,需要和网络平台死磕甚至几年时间,不停地呈报各种文字资料,不停地一级级开会过会,最后才能得到平台爸爸批下来的制作费。而大量让观众不满意的影视产品,都是通过这样机械的生产流程制造出来的。网络平台认为这些观众还在看,仍然还掌握着流量密码,直到观众越来越不想看了,他们看了下数据,才会知道原来市场已经变了。

这是一个缓慢流动变化的过程。

但短剧不一样,因为投资少,周期快,效果好不好立刻可以被市场验证,同时也没人知道哪个题材一定能够成功,所以内容的大量复制和更新特别快。虽然被同行抄袭仿制是免不了的,但是你也可以自己去制作原创内容,只要观众愿意买单就行。这是个畅快而自由的创作过程。

当然,风险就是你成功了这一个,会带动后面的一批内容抄袭复制者,在一个月之内就产生出和你差不多的内容。这是个野蛮生长的市场。自由,同时也很野蛮。

但对于影视制作者来说,等待爱优腾等平台几年对内容的审批和干涉,已经受够了,不如拍眼下自己想拍的,擅长拍的就很好。

短剧的内容和未来如何?

今天的短剧,就像上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前几年初期诞生的网络大电影一样,处于一个没有人多管,所以大量生产、复制的阶段。

但相比曾经的香港电影,现在竖屏短剧的内容是完全不值一提的,大量重复的题材和剧情,都停留在战神、甜宠几个小的范围之内,剧情内容也大同小异。大家对情节桥段相互抄来抄去,既没有人在意,也没人管得了。

很难解释这是为什么。可能是非常可悲的,就像为什么曾经有过“抗日神剧”?因为事实就是确实有观众喜欢看。

眼前短剧的红火就是因为有观众喜欢付费观看这些内容。即使它不会有任何流传下去的价值。

短剧的未来大概就是这两种可能:

有一天观众对现有的题材和桥段觉得无聊了,不愿再花钱买单了,就会逼迫短剧制作者们调整短剧内容。好莱坞漫威电影观众都会看腻,短剧的迭代更是会很快。到了那一天,当更多观众想付费观看更有水平的短剧,那么短剧的内容就升级了。在自由竞争的文化市场中,也许我们会更接近曾经香港电影的水平。就像今天的网络大电影,也是不少过时的香港电影人在参与制作生产。而王晶导演也刚刚开始了短剧的制作。

或者在观众厌烦之前,因为大量内容的重复和无意义,已经阻碍到了文化市场的高雅发展,那么就会有审查的介入。现在的网络大电影都有平台审查的备案号,所以内容题材会比几年前更规范一些。同时这个市场也会变得很小,甚至再次被流媒体平台所掌控,一次又一次通过算法和过会来决定能拍什么,不能拍什么。毕竟备案号是一种稀缺资源,不是任何人想拍就能拿得到的。最近网络平台开始下架了一批短剧,这就是一种开始文化自查的现象。

当资本发现短剧市场开始变小,赚钱变得越来越困难,那么市场就会变得更正常一些,而不是眼下如此火热。最后留下一批影视制作人专门做数量有限的短剧,专门给愿意付费的这批观众看。

这个市场有多大或多小,没人知道。但这个市场的兴起和它的湮灭都会很快,这是大部分现在参与短剧的从业者的共识。

也许未来,AI制作的短剧很快就来了。那时对内容制作要求不高的观众,完全可以订制自己想看的短剧。也许很便宜,输几个关键词给AI软件就行,随便把一段网络小说的情节复制一下也行,让喜欢的明星换脸演出也可以,几百元就能让机器吐出一部自己想看的东西。

都是文化产品而已,现在影视生产制作的门槛已经越来越低,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未来完全可能去掉中间商,自己和AI聊,想看什么让电脑自动生成就行了,反正都是机器在处理。

到了那一天,也许文化产品的消费者才能明白,原来这些可以大量复制、生产的内容是缺少意义的。因为AI一天能写出一万部网络小说,拍出十万分钟的明星电影。

但其中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在人类电影节拿奖的精品,仍然是很少的。这会让它们更加变成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而越发珍贵。

如果让猴子不停地去按打字机上的字母随机打字,在无限的时间内,它最终会生产出一部《莎士比亚全集》。但眼下我们只是猴子而已,在盲目地按下打字键。

关键词: 短剧 玩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