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8K纪录片《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12月12日开播,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

该系列将更加全景式地展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魅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该片还会译配成多国语言,进行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展示中国参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共同出品,上海广播电视台技术中心、百视通联合出品的超高清8K生态人文纪录片《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将于2023年12月12日在东方卫视和东南卫视联手推出,百视通电视大屏同步播出。该片是国家广电总局“记录新时代”重点项目,也是总局“十四五”纪录片重点选题规划项目。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海报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是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着重打造的生态人文纪录片IP“我们的国家公园”系列的第二部。第一部《青海·我们的国家公园》于2021年播出,广受好评,屡获国内外大奖。在今年首届中国纪录片大会上,《我们的国家公园》第三部正式发布。

作为美丽中国“皇冠上的明珠”,国家公园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重要、自然景观最独特、自然遗产最精华、生物多样性最富集的部分。

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唯一一个既加入世界人与生物圈组织,又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的国家公园。《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全篇分为三集,每集45分钟,既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彰显了人文之光,讲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动人故事。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剧照

第一集“山水”,展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优美的自然环境,那里是丹山碧水的胜境,恩泽着万物生灵。

第二集“众生”,聚焦武夷山国家公园的珍稀动植物,这里是“世界生物之窗”、“鸟的天堂、蛇的王国、昆虫的世界”、“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第三集“源道”,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山水之间,人文之光辉映古今中外。

据了解,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旗下的“王硕工作室”,和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的纪录片导演,历经一年的拍摄,完成了全三集的制作。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剧照

主创团队拍摄到了2022年在武夷山国家公园发现的新物种“微小蘑菇”,和2021年发现的新物种“武夷山对叶兰”;同时,片中还呈现了众多珍稀动植物,包括古老孑遗植物鹅掌楸、南方铁杉,国家一级或二级保护动物穿山甲、黄腹角雉、阳彩臂金龟、雕鸮等,以及以武夷山为模式产地命名的中国特有种——武夷巨腿螳、挂墩角蟾、崇安髭蟾等。

通过一年四季的拍摄,全片还展现了春夏秋冬的山水美景,尤其是地处中亚热带的武夷山国家公园十年来罕见的雪景。

自2021年中国宣布首批五个国家公园成立以来,中国的国家公园到底是什么样的?片子展示的不仅是自然风光及珍稀动植物,更是通过一个个平凡个体的人物故事,思考关于山水、动植物,以及人类的内在关系。

生活在国家公园内的当地居民,依靠着自然,同时也在守护着这方青山绿水。比如,武夷山国家公园洋庄管理站护林员暨厚军,他的父亲是1979年武夷山作为首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后的最早的护林员。如今,暨厚军既是茶农,也是一名护林员,因为“有了生态,我们才有了各方面美好的东西”,“也是靠保护好这份生态,才给我们带来旅游产生的效益”;

武夷山是世界红茶和乌龙茶的发源地,在红茶产地桐木关和岩茶核心产地的三坑两涧,那里的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绿水青山间,武夷茶日益香浓,声名远播;

黄腹角雉研究专家程松林,40多年来在黄岗山观测黄腹角雉,他认为,我们如果要保护一个物种,就必须要保护好它们生存的条件,即整个栖息地。

《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剧照

在技术层面上,《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采用8K超高清全流程制作,从清晰度、色域度上,都为提升作品品质、升华主题表达,提供了强大助力。

8K超高清视频技术,是目前主流高清视频的16倍。其中用超级微焦距镜头展示的微小动植物形态和细节,如武夷山国家公园中的兰花,珍稀动物阳彩臂金龟等,都为观众带来更高质量、更加沉浸的视听体验。

2022年11月,《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先导篇(30分钟)播出,取得了良好的播出效果。2022年12月,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第二阶段(COP15-2)会议在加拿大蒙特利尔举办,会议期间,《武夷山·我们的国家公园》先导篇法语字幕版在当地展映,获当地民众极大的认可。先导篇还获得了中加国际电影节“最佳电视纪录片”大奖,亚洲电视大奖“最佳自然历史/野生动物节目”提名,以及“第29届中国纪录片短片十优作品”。

该系列将更加全景式地展现了武夷山国家公园的魅力,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新成就。该片还会译配成多国语言,进行国际传播,向世界展示中国之美,展示中国参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