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速递 / 正文

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10年路,创建上海影视制作行业全产业链大家庭

过去的10年,这家从无到有的协会,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影视产业令人振奋的高速发展,也用典型的“上海服务”为上海影视产业营造出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为上海构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贡献出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成为全国瞩目的影视产业发展的“上海样本”。

随着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各地出台的利好政策和帮扶措施也越来越“卷”,而论起为外来剧组服务上“卷”的前辈,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这十年来的种种有益实践在业内可谓有口皆碑。

过去的10年,这家从无到有的协会,见证了上海乃至中国影视产业令人振奋的高速发展,也用典型的“上海服务”为上海影视产业营造出了强大的集聚效应,为上海构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贡献出富有创造性的工作经验,成为全国瞩目的影视产业发展的“上海样本”。

“十载耕耘路 聚力向未来”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10周年庆典12月8日在青浦区体育文化中心举行。仪式上,协会对过去10年中的优秀单位进行了表彰,知名影视行业的从业者也到场表达了“上海剧组保姆”的感谢。

从无到有,创建上海影视制作行业的全产业链大家庭

时间回到2013年6月9日,上海市广播电视节目制作业行业协会挂牌成立。当时的上海影视企业习惯了各自为战,协会起初并没有什么存在感,会员单位不足百家,秘书长于志庆回想起最初的工作状态是,“举步维艰,完全无法践行做好政策传达和反映企业诉求的协会定位。”

活动现场

于志庆上任半年后的10月份,被业界称之为“上海电影新政”的《关于促进上海电影发展的若干政策》出台,上海影视行业迎来了新一轮的快速发展期。“我们抓住这个重大机遇,所有协会工作人员全都走出办公室,拿出真心去和影视企业交朋友,想企业所想,为他们解决困难,也帮他们出谋划策,找准发展方向。”于志庆回忆说,因为事事有落实,很多影视企业开始真正视协会为“娘家人”,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企业主动找到协会,要求加入成为会员单位。

2014年,协会创新性地创立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成了辅助上海电影新政的“服务窗口”。 2015年,协会更名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服务范围更为广泛。10年间,这里的规模翻了十几倍,会员单位超过1300余家,设有投融资、法务、制片人、编剧、国际交流、后期制片、元宇宙等专业委员会,覆盖了当下影视行业的全产业链,真正成为了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从业者的温馨大家庭。

“过去的十年,我们协会见证了中国广播影视产业的飞速发展、上海‘全球影视创制中心’的加速建设,也见证了我们会员单位在创新和竞争中展现出的蓬勃生机。”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会长杨文红说。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也盛赞了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的工作,他说:“协会拓展工作思路,创新方式方法,致力于推动行业发展、提升行业水平,推出了许多有特点、有亮点的活动,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广播影视文化作品,不仅成为了上海文化服务的新名片,更成为了中国广播影视行业服务领域的新标杆,得到行业和会员单位的广泛认可。其先进理念、创新做法和成功经验,值得全国广播电视行业借鉴学习。”

拍摄版权“双引擎”驱动 电影人点赞“上海服务”

作为全国闻名的“剧组老娘舅”,上海的摄制服务机构真正做到了“小支点撬起了大产业”。在12月8日举行的活动中,导演徐峥、阎建钢、唐季礼、刘江,演员郑恺等,从自身的拍摄经历出发,分享自己在拍摄中所感受到的“上海服务”。

活动现场

徐峥说,自己年轻时看好莱坞电影的录像带,就发现“美国人一拍片就去纽约,在城市里‘折腾’,或者去拍巴黎、拍东京,我就在想,中国要拍电影,上海作为国际化的都市,绝对不可以缺席”。于是,他的多部电影都选择了在上海取景,经介绍,他得知了协会和拍摄机构能帮忙协调取景地,从此,他在上海的拍摄之旅非常顺畅。“拍《我和我的祖国》的《夺冠》单元时,在拍摄服务机构的帮助下,把静安区一处待拆的弄堂恢复成上世纪80年代女排三连冠时的弄堂,那一刻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都非常兴奋,大家都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徐峥所说的“幸福的感觉”,导演阎建钢也深有感触,他在上海拍摄重点剧目《人生之路》时,他略带夸张地说“协会和机构救过我的剧组”,帮他排除了很多困难,让拍摄顺利进行。“《人生之路》今年播出之后,收视率极高,我非常感谢上海。”

演员郑恺今年在上海有多部戏的拍摄,包括了刚刚杀青的电视剧《繁花》:“从上戏毕业之后,我去了北京发展,成为了‘北漂’,但因为上海出色的影视产业环境,我成家立业之后又把事业重心搬回到了上海。在上海拍这些戏,我觉得特别顺利,特别过瘾,也希望更多的年轻创作者和艺术家们,能来上海取景、制作。”

在拍摄服务的基础上,2019年年底,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的挂牌成立,与拍摄服务机构一起,成为协会服务全国影视产业的“双引擎”。拍摄服务机构和影视版权服务机构的高效运行,让上海影视产业的发展,走上了与其它兄弟省市靠影视基地等方式完全不同的差异化发展之路。

截至2023年11月底,拍摄服务机构共受理政策、信息咨询和协调服务13307件次,其中咨询类服务11359件次,协调类服务1948件次,项目受理达标率为100%,机构服务至今为0投诉。接受咨询服务的单位共7968家,其中上海单位5730家,外地单位2238家;接受协调服务的影视剧组共767个,其中上海剧组400个,外地剧组367个,在库推荐影视拍摄取景地数量417家。

截至2023年11月底,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受理版权协调咨询803例(包含电视剧政策咨询、申请剧本公安协审、版权运营专项咨询等),协调影视版权纠纷279例(包括申请法务协助,合同纠纷调解等),版权金融服务141例(包括投融资指导,IP开发运营等),举办线上线下影视版权讲座80场,中心公众号共发布影视版权法律知识问答108期,影视版权微讲堂周周答62期,累计问答数近510个,影视版权系列案例50期,影视版权微讲堂以案说法32期,特定情景实操式法律知识专问专答8篇,影视版权一周资讯134期,影视版权讲堂抖音内容录制12期。此外,还编印《上海市影视版权中心手册》一套,《上海影视版权指南》一套,《影视版权普法手册》三本,《影视版权案例详解》二本,《影视版权一本通》一本,编撰《行业视界》(双月刊)八本。

“近年来,许多优秀影视作品都体现了强烈的在地属性,上海是独具特色的文化地标之一,在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影视作品中充当了城市底色,也为影视创作者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剧组很愿意来上海拍摄,但他们对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一开始又有着距离感,总觉得在这里拍摄会很难,我们要做的,就是用真诚的、免费的服务,告诉他们,上海欢迎他们来拍摄、来创作!”身兼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主任、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主任数职的于志庆说。

见证上海影视产业10年高速发展

在这个10周年的庆典上,回看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的一系列成绩,也见证了过去10年来上海影视产业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在创作方面,十年来,协会以“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 “全面小康”“建党百年”“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为契机,大力服务会员单位创作精品佳作,推出了一批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多部“上海出品”影视佳作荣获了金鸡奖、百花奖、华表奖、金爵奖、“五个一工程”奖、飞天奖、白玉兰奖等主流奖项。上海市广播影视制作业行业协会副会长蔡剑介绍,“这些作品中所描绘的无论是新中国诞生之初上海的城市面貌,还是近当代上海的时代变革大潮,抑或是围绕普通百姓的平凡生活故事,都具有鲜明的上海特色、浓郁的海派风情,呈现出了浓厚的文化品格和地域特色,以及在中国社会发展进步中透出的情绪心态与人生百味。”。

历年来,协会会定期组织会员单位参加东京国际电影节展、釜山国际影视节展、中美电影节、迪拜国际电影节、香港国际影视展、戛纳电视节、欧洲电视节、中泰电影周等国外重要影视节活动,并与相关影视机构签订影视合拍、版权支持、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战略合作协议,累计参展单位近150余家,参展作品近500部。许多上海出品的精品,在协会的帮助和支持下,积极“走出去”,到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自身高速发展的同时,上海的影视产业也在积极开展帮扶工作,带动国内影视产业一起发展。2020年-2023年的三年期间,协会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协同上海市影视摄制服务机构、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联合上海影视企业单位与云南省开展了关于影视产业布局发展、影视摄制服务机制建设的援建帮扶工作,并与三明市建立对口合作关系,以“打造新时代对口合作典范”的目标要求,产业共建、资源共享,展开多领域深度合作。

在人才培养方面,十年来,协会一直致力于加强青年专业人才队伍的培养,依托协会各专委会和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的资源,协会开展各类线下实战培训,制定全方位,多层次,全案例的课程内容,定期举办“影视后期制作管理高级研修班”、“网络电影编剧高级研修班”、“影视版权系列讲座”等专业课程和专题辅导,保证课程内容质量和专业水平,为行业队伍不断充电。

立足当下,展望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将涌现更多的创新业态,呈现出更多的发展方向,协会负责人表示,协会将坚持服务意识,紧跟时代脉搏,推动上海影视制作高质量发展,为构建全球影视创制中心贡献智慧与力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