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迎来了第三十届学会奖的颁发。在上海松江区“浦江之首”的石湖荡春申堂,“年度华语电影十佳”奖项连同一系列单项奖揭晓。
上海评论学会奖(上海影评人奖)创办于1986年的,是有全国影响力的专业奖项。30多年来,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和上海影评人奖坚持并尊重正向的价值取向、多元的艺术趣味、高雅的学术品味,为中国电影发展尽自己的力量。
因为疫情等原因,该奖项去年停办,今年的年度十佳囊括了过去两年里的优秀国产院线电影佳作,最终,《爱情神话》、《长安三万里》、《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流浪地球2》、《妈妈!》、《漫长的告白》、《奇迹·笨小孩》、《人生大事》、《雄狮少年》和《1921》获得“年度华语电影十佳”。
“年度新人男演员奖”由惠王军(《拨浪鼓咚咚响》)摘得;“年度新人女演员奖”由汪飏(《柳浪闻莺》)摘得;乔思雪凭借《脐带》获“年度新人编剧奖”,《雄狮少年》孙海鹏获“年度新人导演奖”;《长安三万里》获“年度新人新作奖”。丁亚平、李亦中两位电影学者获得本届“年度电影理论评论贡献奖”。
《爱情神话》中都市中产群体真实自由轻盈的情感生活状态为国产爱情片增添了新的质感;《长安三万里》中用3D动画展现大唐风华的繁荣激荡和诗人李白的豪情人生;《封神》打造东方魔幻史诗的野心和创造性实践留给人们无尽的想象空间;《流浪地球2》将中国科幻推上新高度的技术与叙事功力令人脑洞大开又心潮澎湃;《雄狮少年》让院线动画在神话和合家欢的既定印象之外进入现实主义叙事;《妈妈!》在关怀阿尔兹海默群体之外将两代中老年女性的生活与情感与历史时代深沉勾连……随着奖项颁发,现场观众一一回顾的,是近两年中国电影蓬勃的力量和依然繁荣的市场,不同类型的影片在各自的领域里继续着探索和开拓。
同时,从单项奖项的表彰中,也能发现电影评论学会对于新人新作的支持和发现。获得年度新人男演员的惠王军向全场介绍自己:“我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也是一个演员。”这位在电影中带着本色出演底层小人物的表演新人,在接受采访时回想自己当初被导演找到的时候还在跑出租,长年在外和妻子聚少离多,因此对于电影的故事也很有代入感。在见过导演后,惠王军一度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角色,但导演让他相信真实的力量,“他让我留着胡子,不要再剪头发,不用刻意减肥。”来到上海领奖,惠王军很激动,“制片人跟我说去趟上海,有好事,感谢导演给我这个机会打开梦想之门。”
年度新人男演员惠王军
最佳新人女演员获得者汪飏在接过奖杯后也动情到哽咽。作为一个“新人”,她已经毕业十多年,2009年毕业于中戏音乐剧班后,表演之路并不算顺利。《柳浪闻莺》中的女小生垂髫融入了自己许多的体会与情感。同时,她也告诉现场的观众和影评人,因为拍摄《柳浪闻莺》后自己重燃对电影的热情,今年在本片监制郑大圣的鼓励下去了法国继续学习电影。“演员就是不断寻找全新的自己。感谢上海电影评论学会给我这个荣誉,也是我继续为梦想奋斗的动力。”
最佳新人女演员获得者汪飏
今年的“年度新人导演奖”和“年度新人新作奖”两个重磅奖项都由动画电影摘得,第一次担任制片人的《长安三万里》90后制片人宋依依在发表获奖感言时, “感谢大家认同动画可以和同时代的其他作品站在同一个舞台上。”同时,她也介绍追光动画将会坚持每年一部的高质量出品,明年暑期《白蛇:浮生》会如期和大家见面。”
“年度新人导演奖”和“年度新人新作奖”两个重磅奖项都由动画电影摘得
作为一个专业的影评人奖项,上海电影评论学会自2016年起特别设立了“电影理论与评论贡献奖”,以褒奖每个年度在电影理论建设和电影评论工作中的学者,这也成为该奖项特色。今年中国高等院校影视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学部长丁亚平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授李亦中共同获得该奖项。
丁亚平作为当下中国电影学术界最为活跃的学者之一,长期致力于中国电影教育、中国电影学术发展,他的《中国电影史学》等学术专著以其特有的人文关怀和思考,为中国电影学术留下一份影像言说和文化思辨,并把中国电影学术推向世界。李亦中今年主编的多卷本《中国早期电影面面观》别开生面,通过对电影外史的独具匠心的钩沉,以独特的架构设计,梳理中国电影的历史脉络,系统而厚重,感性而温暖,为中国电影史的深度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电影理论与评论贡献奖”
李亦中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从事理论、评论,甚至史论研究,对于电影来说是“幕后的幕后”,“一个国家的电影事业要繁荣,除了创作作品,周边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智力系统在支撑,我们也很愿意在这个领域继续发力。”
丁亚平表示,自己收到这份荣誉,“又惊又喜还有些不安”,谈到当代电影研究的成绩“缘起于共同场域的支持,缘起于电影星斗的历史钩沉和交互实践,感谢电影给予人们诸多的可能性”。同时他也从一个评论家的角度评价了这个奖项——“虽然小众,但是在全国有影响,有它的角度和坚持,我分外欣赏它的坚持和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