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最高检谈《第二十条》: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作为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电影《第二十条》在情与理、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平衡求索中,探寻公平正义的真正解答。

2月10日起,由张艺谋导演,雷佳音、马丽主演的电影《第二十条》上映并引发社会公众广泛关注。截至2月20日,该片已取得了超16亿票房。

在最高人民检察院的指导下,作为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电影《第二十条》在情与理、公序良俗与法律法规的平衡求索中,探寻公平正义的真正解答。

01

小人物视角展示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电影《第二十条》有哪些独特之处?

“影片讲述挂职检察官韩明人到中年,想在事业上最后拼一把,不料卷入一起分歧巨大的案件。他排除各方干扰,守住法律底线,准确适用法律,还当事人以公道。”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制片人张婷婷参与了影片策划、制作的全过程,据她介绍,影片以鲜活的现实题材故事、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来展示刑法第二十条关于“正当防卫”法条背后的法理人情。

正当防卫,是贯穿电影《第二十条》叙事始终的关键词。“我们在创作之初就是想弘扬‘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理念,激活沉睡的法条,制止不法侵害,弘扬正义和见义勇为精神。”张婷婷透露,影片中的案例参考了昆山反杀案、福州赵宇案和涞源反杀案等现实中真实案例。《第二十条》高度还原了现实中的办案检察官,他们也有工作压力和生活中的日常琐碎,人到中年升职的压力、孩子升学的压力,检察官也有平常人的喜怒哀乐,这在电影中都以稍带诙谐的方式真实地予以呈现。

02

体现“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的价值取向

《第二十条》展现了韩明的内心成长,也从他的角度全面系统地呈现了从不敢适用、不愿适用到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过程。片名中的“第二十条”指什么?该如何理解影片中讲述的“正当防卫”?

我国刑法第二十条规定,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最高检第一检察厅副厅长周惠永表示,正当防卫不仅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重要权利,也是人民群众同违法犯罪斗争的重要武器。他表示,虽然刑法规定了较为完善的正当防卫制度,但其相当一段时期却在司法实践中得不到全面准确适用。

据介绍,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法律本身规定较为原则外,还涉及正当防卫的案件事实、证据认定比较复杂,相当部分的案件缺少证据;受传统司法理念、司法惯性的束缚,因为“以前的案件都是这么定的”,导致司法人员不敢适用;一些“死者为大”“谁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社会认识,客观上也对正当防卫制度适用造成了影响。

然而,以2018年最高检直接指导下办理的昆山反杀案为标志,司法机关近年来依法办理了赵宇见义勇为案、河北涞源反杀案、浙江盛春平案等一批社会高度关注的正当防卫案件,“唤醒”了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这一“沉睡条款”。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关于依法适用正当防卫制度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提出:要切实防止“谁能闹谁有理”“谁死伤谁有理”的错误做法,坚决捍卫“法不能向不法让步”的法治精神。

周惠永表示,法律允许防卫人为制止不法侵害造成一定损害,甚至可以致伤、致死,这不仅可以有效震慑不法侵害人甚至潜在犯罪人,而且可以鼓励人民群众勇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体现“正义不向非正义低头”的价值取向。他表示,电影《第二十条》提醒我们,司法人员需要在解释与适用法律中,回应和实现人民群众朴素的正义期待,让司法结论与老百姓心中的那杆“秤”同频共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关键词: 最高检 第二十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