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说说,认真追剧、专注剧评品人生百味,愿你不用身披盔甲,也能抵挡万千生活不易。
《宁安如梦》里的姜雪宁不算是大女主,要说这部剧里的现成大女主,是姜雪宁的姐姐姜雪蕙,姜雪宁还有公主都是经历一番变故世事,才活得越来越清醒,越来越好的女子。
姜雪宁有两次情感纠结的时刻,很幸运她的身边有清醒之人,帮她解惑。
第一次,是姜雪宁和张遮分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都走不出失恋的痛苦,明明这是她自己的选择,却一直郁郁寡欢。
谢危并不知道姜雪宁的两世经历,也不知道姜雪宁和张遮分手,是因为曾经的记忆恐惧。在谢危看来,姜雪宁选择了分手,放弃了这份感情,但是又非常的自责和遗憾,迟迟走不出情绪的困境。
于是,谢危借口让姜雪宁看燕临的来信,邀请姜雪宁去府上。姜雪宁替燕临高兴,虽然流放之地艰苦,却也成全了燕临的自由翱翔。谢危试探性地问姜雪宁,是不是也向往自由。
姜雪宁说京城是繁华之地,曾经是自己向往的地方,可是来过之后才发现繁华之下满目疮痍,她想离开。这是姜雪宁经历两世,才会生出沧桑感,也是张遮母亲的意外之死,加重了姜雪宁对命运抗争的无力感。
看着姜雪宁要离去,谢危犹豫再三还是讲出了想要说的那番话。他说张遮的性子过于冷直,其实不适合姜雪宁,所以失去未必不是好事。
姜雪宁心里本就难受,现在被谢危这样戳到痛点,转身质问谢危,你又凭什么过问我的事。
这是姜雪宁最不愿意面对,或者说心里最痛最不堪的地方,结果被她总是提防的谢危揭破了。
人就是这样,走不出的困境,久久挥之不去的难过痛苦和焦虑,其实都是一种内耗。
可以回想一下,与人争执,为了一个对错或者输赢,会在停止或者沉默的那一刻,会身心俱疲,因为这样的争执会消耗体力、精力和时间。
那么内耗呢?内耗就是自己和自己的争执,也可以说是内心的挣扎,是两种反向力量的拉扯,如果很快有了结果那就是思考的过程,一旦长时间滞留于内心,便是精神内耗。
面对姜雪宁的质问,谢危轻叹气道,你如果坦然接受,我又何必多费口舌。
的确,破内耗的第一步就是接受结果,或者说臣服于这个结果,才可以停止两种反向力量的拉扯困境。
谢危接着以自己为例,说自己一路走来所遇到的事情,哪一件不是狭路相逢险中求生,二十多年和命运抗争,都没有想过低头,姜雪宁又有什么理由向世俗规矩妥协,向命运低头呢?
其实这里,也看到了谢危鼓励姜雪你的一面。在谢危看来,姜雪宁和张遮分手,姜雪宁要么接受已经分手的事实,要么就不要瞻前顾后选择分手。
他是要告诉姜雪宁做出选择便不要再去纠结。
姜雪宁被谢危这一番话触动,责问的气势去了八九分,弱弱地问先生为何要与我说这些?
重点来了,谢危说,你是我的学生,我不想看到你困于抑郁,失去常心。
谢危知道此刻并不是自己表白的时机,便要强调他们之间的师徒关系,让自己的这番开导能够名正言顺。这是很久之前,谢危对姜雪宁就存着这份心了。
他曾说,姜雪宁的心思不坏,假以时日是能够敞开心扉,建立信任的。
谢危说的失去常心,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心态,困于内耗之中,心态难免失衡,所谓的判断选择,都会出问题。
这是姜雪宁第一次的内耗,是被谢危解困的,而第二次她的感情出现犹豫,开始内耗的时候,是公主的一席话,让她豁然开朗,从此她对感情选择坚定了很多。
姜雪宁有很长一段时间,是无法相信她和谢危之间会有感情羁绊的,这不在她曾经的记忆里,也就是最为失控的一件事情,既不是记忆的重新印证,也不是她想要改变的事情,更为重要的是,她对谢危也有一份恐惧。
她害怕她和谢危兜兜转转,最后还是自己被谢危嘎掉的结局,所以她根本不敢面对这份感情。
这份恐惧旁人自是不知,可身为闺蜜的公主,能看到的是姜雪宁对谢危动心了。公主告诉姜雪宁,活在当下的重要性,当下的感受最重要。
为已经发生的结果懊恼,为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担心,都是精神内耗,因为只有这一刻的感受是真实的。
一如脚步匆忙赶路的我们,无论是频频回头看,还是目光所及的未来,都存在一定的主观想法并不受我们的控制,只有脚下正在走的路,是最为真实的,是你可以选择要迈左脚还是右脚,是要重重踩下去,还是轻轻抬起来。
看那些过得越来越好的人,那些活得越来越清醒的人,都有一个特质,就是不做精神内耗,不纠结,不自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