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剧,从去年火到了今年。春节期间,短剧便迎来“开门红”,#短剧春节档破8亿#的热搜引发行业关注。所谓《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等爆款让背后的出品人咪蒙收入过亿,也被传得沸沸扬扬。
3月3日,CCTV-2央视财经频道《天下财经》栏目连续播出两则报道,关注横店微短剧产业。这个产业,同样存在很多幕后工作者。其中,有一类就是编剧。短剧编剧都是从别的行业转型而来,比如网文、短视频、长剧、漫画等,网文作者占比80%—90%。
在横店,我们找到两位“横漂”,她们从演员转型为短剧编剧。
根据有关调查,有近三分之一的微短剧作品改编自网络文学IP。在人物、题材设置上,微短剧有浓重的网文影子。
学生时代,王钰就已经是一名网文写手。1997年出生于吉林的王钰,学的是编导专业,2018年一个人来到横店,在演员公会注册成了一名横漂演员。“我的偶像是周星驰,一直觉得一个优秀的编剧要能导会演。”
片场演戏的经历,对善于观察生活的王钰来说,是锦上添花。“写剧本和写网文还是会有不同,在我看来,写剧本得有导演思维,比如考虑到现场的各个机位。”
2020年,受疫情影响,王钰拍戏的机会变少,她把重心转向了剧本创作。“横店,算得上‘中国影视行业的晴雨表’,正是因为在这里,让我能很早地接触到短剧。”
写短剧有套路,内行人把吸引观众一集集看下去、勾起观众付费欲望的情节设计叫做“钩子”。明确的“钩子”勾住观众的情绪,一个“钩子”接一个“钩子”,观众的情绪逐渐累积。差不多15集结束,付费窗口弹出,观众为了剧情买单。一次短剧和观众的交易达成了。
相比市场上千篇一律的剧情,有着网文基础的王钰更喜欢原创,并且偏爱在剧情中融入一些喜剧元素。“嗨,毕竟我的偶像是星爷。”王钰说,不过,经过这两年在短剧市场的“磨练”,她现在会更加考虑市场和受众的喜好程度。“当然,最重要的还是看甲方需要什么样的内容。”
最近,她手上同时有3个短剧剧本要完成,每个剧本80到100集,每集1到2分钟。3集一个小高潮,5集一个大高潮。“每天高强度创作。”不过,3个剧本意味着3份收入。
“的确,短剧有短剧的好。”90后横漂赵芹在横店拍戏的时间更久,两年前,她开始尝试创作短剧剧本。“和同行们交流,大家觉得长剧‘夭折’的可能性高,很多时候投入半年创作一个项目,最后没了结果,只能拿到大纲的费用。短剧结项可能性相对高,对于编剧来说,收入虽然比不上长剧,但比较稳定。”
“假千金身份暴露”“结婚三年后,我们第一次见面”“看似废柴的男主实则是三界战神”“女主带着5个孩子以新身份回归”……赵芹利用空余时间刷了大量短剧,包括她自己在内,和身边不少人一起经历了从看不起这个行业,到看到短剧爆火带来的机遇。
在市场方看来,一个剧本能不能火是最重要的,而判断火的标准掌握在剧组和公司。开头5集有没有爽点,镜头是否有足够的可执行度,题材是否能引起话题度,这些是衡量一个剧本重要的标准。
从2022年到2023年,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不断对短剧进行专项整治。在赵芹看来,烂剧变少了。“从内容低俗、低成本制作,到输出高品质剧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比如,2024年春节期间,爱情、亲情、萌宝等题材明显增多。
“观众的审美无疑也需要创作内容去引导。”王钰觉得,爆款短剧不代表剧本一定好,好的剧本也不一定就能爆。
王钰和赵芹有相似的观点,那就是一个优秀的短剧编剧,首先需要一点天赋,其次日常要多看影视剧、小说、短剧等内容,最后就是对内容的理解和审美了。毕竟,相比于习惯建构剧情逻辑的电影、电视剧编剧,竖屏短剧编剧更注重将短剧情绪做到极致,黏住观众的注意力。“擅长写长剧的编剧不一定写得好付费短剧,短剧情节紧凑,还需要不断进行情绪叠加,网感很重要。短剧编剧出手很快,短则几天,慢则半个月就要出一个剧本,跟传统影视相比,靠量取胜。只不过在这个赛道,有的编剧忙不过来,无人问津的也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