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中心 / 正文

看电影与法律交融,艺术与正义共舞

以电影为载体的普法宣传较传统说教式的宣传更加立体形象,案情案例在电影中表现样式更多元,带来的效果也更直击人心。

 在过去的一年里,中国电影遵循党的二十大所描绘的宏伟蓝图,致力于“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从情与理、道德与法律、公序良俗与国家法制等多个层面出发,持续展现出对现实主义精神的深刻挖掘以及对法治社会良知的坚定追求。

《今日影评》邀请到了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董坤做客节目,共同聚焦电影与法治这一话题。

电影是普法宣传的重要渠道

研究员董坤表示,用电影的形式来进行普法宣传,效果更佳,也更能引人深思。

以电影为载体的普法宣传较传统说教式的宣传更加立体形象,案情案例在电影中表现样式更多元,带来的效果也更直击人心。

例如电影《孤注一掷》就取材自真实案例,揭秘了境外网络诈骗全产业链,让观众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到境外诈骗的运行过程,防范的意识在观影过程中就得到了提高。

同时,电影普法宣传的波及面更广,波及力也更强。如电影《第二十条》的上映,就引发了社会对于“正当防卫”这一法律问题的广泛讨论,观众不仅在影院内感受到了法律的力量,更在影院外展开了更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作为国内首部聚焦“正当防卫”议题的法治题材影片,《第二十条》以现实题材故事、小人物视角作为切口来展示《刑法》第二十条法条背后的公理人情,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正当防卫”,了解当面对不法侵害时,应该如何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避免被害。

电影的影响力推动法律的进步

法律不能一成不变,但也不能朝令夕改。研究员董坤指出,社会不停地发展变化,使得法律的制定存在滞后性,而这些法律题材电影的出现,给我们的立法和司法机关也带来了一些新的影响。

例如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对药品产业的改革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对法律界也产生了相当大的震动,也影响了《药品管理法》后续对于“假药”“劣药”相关规定的修订。

《保你平安》《热搜》反映的是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的问题。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上网络谣言和网络暴力也大量出现,有的甚至产生了严重、恶劣的后果。

2023年9月,“两高一部”联合印发《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违法犯罪的指导意见》,这就是针对网络暴力这种违法现象,我们的司法机关积极作为的表现,也体现了相关电影创作对于司法完善进步的影响。

法律的完善助力电影产业更好发展

除了对法治建设的宣传推动之外,电影作为一个产业,也需要相应的法律法规来保障自身有序地发展,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就是国内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座里程碑。

但董坤也表示,与电影相关法律中依然存在着条文不健全的情况,如最近争议不断的“屏摄”事件,就说明了相关法律条文还需要进一步去完善。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第31条中明确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任何人不得对正在放映的电影进行录音录像。”但它只是规定了禁止性行为,没有规定已经产生了这些行为后的惩戒举措,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有些法律条文是一种没有“牙齿”的条文。

因此,当新的现象和问题出现,《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以及相关的法律也有了下一步要完善的方向,对这些禁止性行为应当要出台相应的细则,这样才能帮助我们的电影产业不断蓬勃发展。

在未来,我们也期待着电影和法律之间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研究员董坤用了三个关键词为电影产业的发展进言献策:

“第一个是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讲述身边人身边事,拉近法制与老百姓之间的距离;第二个是新,聚焦社会热点,发挥电影自身优势,助力法治中国建设;第三个是精,要不断打造精品电影,让老百姓在欢乐中感受法治力量。“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