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收官,借中华文物讲中华文明

 《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创新表达,生动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在国宝言说的千言万语里,我们与历史心意相通,并能更加确信地走向未来,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壮丽华章。

近日,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收官,至此《如果国宝会说话》系列第一阶段落下帷幕。从了解仰韶文化的人头壶开始,到欣赏《九龙图》完结,这部一集5分钟、共100集的纪录片如同从文物维度解读中华文明的视频索引,构建起了一个庞大的文化资料库。

  从新石器时代到宋元明清,《如果国宝会说话》目光跨越几千年,摄制组足迹遍布全国各地,拍摄了近百家博物馆和考古研究所,五十余处考古遗址,千余件文物。虽然每集只有5分钟的篇幅,却凝结着有温度的解读、有态度的知识、有情感的信息、有意思的叙事。《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呈现了宋代到清代的文物故事。其中宋代文化昌明,宋瓷的“形”与“色”达到了一定高度,还有尚意的书法、成熟的山水画、新兴的文人画,都彰显出中华文化中的韵致。元代辽阔的疆域,为原来难以通达的文化提供了交流空间,催生出浑厚雄奇的元青花等器物。明清两代,社会中世俗化、娱乐化的民俗活动增多,产生了无数与其相关的物件,使服务于皇室宫廷的器物与体现文人旨趣的器物成为传世文物的两大方向。

  作品延续了此前几季借文物讲文明故事的主旨,以“一”化“万千”,又以“万千”归“一”。中华文明的一以贯之,是话语中的“一”;国宝的千姿百态,是话语中的“万千”。节目深挖中华文明共性中每件国宝的个性,是一化万千;节目又以兼具个性与共性的国宝故事,诠释中华文明的一以贯之,是万千归一。比如,作品从面容的视角切入,用一个个被时空凝固的文物面容,串联起不同时期的历史片段:第一季人头壶的面容让人看到了仰韶文化初探世界时的纯真;第二季里秦兵马俑的面容,彰显出大秦一统河山的豪情;第三季中仕女俑的面容,诠释出大唐的美与自信;还有第四季里《陈国公主金面具》一集中辽代黄金面具定格了陈国公主18岁的面容,也镌刻着千年前世界的模样。这一集的结尾处,前几季出现的文物面容一一闪现,将遥远的历史浓缩其中,让观众由此感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理解中华文明的一脉相承。

  在叙述形态上,《如果国宝会说话》第四季创新性地采用各具性情的“你”“我”作为叙述视角,将万千国宝的故事娓娓道来。在节目中,“我”时而化身为《泉州湾后渚港宋代海船》中的泉州舟师,领航远洋海船;时而成为《宋刻本〈昌黎先生集〉》中好食书页的蠹鱼,“吃透”刻本;时而又是《元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梅瓶》中用苏麻离青画出来的韩信……如果国宝会说话,那么它们的声音恰似万千个“你”和“我”汇聚成的南腔北调,中华文明故事因此愈发生动丰富。

  在视听语言方面,《如果国宝会说话》百集故事中,运用的视听手法不胜枚举,各具艺术巧思。例如第四季终章《九龙图》的镜头始终对准《九龙图》,从卷首至卷尾展现画作的每一处细节。随着画卷徐徐展开,变幻的九龙形象仿佛化作了流动的故事,变换着情节,升腾着情感。跟随视听节奏,龙展现不同姿态,人也不禁思绪万千,感悟龙的传人的情怀。

  《如果国宝会说话》通过创新表达,生动地讲述着中华文明故事。在国宝言说的千言万语里,我们与历史心意相通,并能更加确信地走向未来,奋力书写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壮丽华章。

关键词: 中华 国宝 文物 文明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