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金马奖上击败《周处》的《老狐狸》,成为年度华语佳片

从知名度和票房来说,《周处》绝对是王者。但要从内涵来说,《老狐狸》可以说是今年华语片的惊喜之作,今天就来聊聊它。

在第60届金马奖上,有一部叫《老狐狸》的影片,全方位击败了《周处除三害》(以下简称《周处》)。同样是7项提名,《老狐狸》一口气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等4项大奖,收入囊中,而《周处》只拿到最佳动作设计奖。

从知名度和票房来说,《周处》绝对是王者。但要从内涵来说,《老狐狸》可以说是今年华语片的惊喜之作,今天就来聊聊它。

《老狐狸》

金马系剧组

说实话,《老狐狸》的关注度不算高。宣传少,再加上创作者行事低调,导致网友有种开盲盒的感觉。

先介绍一下,影片的幕后功臣。这部片的导演叫萧雅全,60后,产量不多,质量上乘,一直在进步。他是位走电影节/奖路线的电影人,颇受金马奖宠爱。

萧雅全与金马的缘分有多深呢?

1994年,短片作品《倒数契约》,入围金马国际影展观摩短片;1998年,担任副导演的《海上花》,获金马评审团大奖;

2010年,导演作品《第36个故事》,入围金马2项提名;2023年,导演作品《老狐狸》,获金马4项大奖。可以说,他的艺术生命,是在金马奖的鼓励和认可下,逐渐丰满起来的。

萧雅全的作品,以现代题材居多。《命带追逐》描绘都市男女的另类生活;《第36个故事》聚焦咖啡馆创业趣事;《范保德》描绘两代人的亲情感应。现代人的生活困惑、情感需求、精神状态,是他关注的创作母题,《老狐狸》也延续了这个特色。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除了导演之外,主演阵容里也有两位金马系选手——刘冠廷+陈慕义。

刘冠廷曾凭借《阳光普照》获金马男配,这次饰演一位在酒店工作的年轻父亲。陈慕义饰演影片灵魂人物老狐狸,凭借出色表演,拿到了金马男配。

两位主演和导演一样,都属于低调有内涵类型,作品比本人名气大。或许也是这个原因,让《老狐狸》有种踏实感,看起来一点也不浮躁。

穷爸爸与富爸爸

台湾电影,喜欢以小孩视角,去审视大人世界。比如《一一》《第四张画》等,都用了儿童视角。创作者用儿童最直接真实的反应,撕碎成年人对于家庭、婚姻、生活的谎言。这种创作方式,营造出的错位反差感,真挚又动人。

《老狐狸》也用了这种创作手法。不过,它的聚焦点更大,它要说的是房价飞升、变幻股市、资本大佬的时代。

影片的时间背景,设置在1990年。男主角廖界(白润音 饰),是个11岁的小孩,与父亲(刘冠廷 饰)相依为命。这对父子精打细算,知道水龙头怎么使用,能防止水表转动;热水器怎么开,才最节省。

父亲在酒店工作,每晚都会打包酒店饭菜,给孩子吃。业余时间,还做裁缝补贴家用。连孩子的头发,也是父亲剪的。可以说,这对省吃俭用的父子,就是打工人家庭的群像。

打工人对未来的畅想,简单又实际——房子。父亲告诉廖界,再等3年,就能存够钱买房开理发店,告别“催缴房租,看人脸色”的日子。买房的想法,变成了小家前进的动力。可没想到,半年内,物价房价疯涨。影片真实且残忍的主题,开始浮出水面。

1990年,是全民炒股的时代,台湾股市一路狂飙,又在短时间内迅速崩盘。老百姓想要跟着暴富,最后却成了重灾区。

只有11岁的廖界,无法理解这些变化。他只看到,炒股时代有人暴富。他意识到,有钱就可以买房子,生活会越来越好。

于是他反问父亲,有人炒股赚钱,你为什么不炒股?甚至因为父亲的无动于衷,开始生闷气。就在这个时候,灵魂角色老狐狸出场,他是廖界一家的房东。有天,郁郁寡欢的廖界,遇到了老狐狸。

老狐狸住豪宅、开豪车、有许多房产,实力雄厚。那些欺负廖界的同学,一看他上了老狐狸的车,屁都不敢放。廖界再次惊叹于金钱的威力,羡慕地说出:“我想跟你一样。”

剧情进展到这里,观众会发现,导演用儿童视角,将故事套进了“穷爸爸与富爸爸”的对比模型里。但影片并没有因此落俗,而是先营造爽感,再揭露暗黑一面。

老狐狸一听,廖界也想成为自己这样的“强者”。于是,传授了三大成功秘诀——喝冰水、闭上眼睛、默念“干我屁事”。秘诀的核心是告诉廖界,要懂得利用不平等创造不平等,以及戒掉同情心。

廖界真的这么做了,没多久便与父亲爆发了一系列矛盾。他开始看不上,父亲节俭的生活习惯;气愤父亲为何不出手,抄底凶宅。

导演用廖界的童真视角,把穷爸爸与富爸爸串联在一起,然后对所有人发出疑问。有钱才是人上人,没钱做啥都是错的吗?

这个阶级焦虑问题,看似是孩子天真发问,实则困住了许多人的一生。欣慰的是,影片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和稀泥,而是试图唤醒人们的良知。

人文关怀

影片最打动时光君的原因,是导演的人文关怀。老狐狸教育廖界,想要被尊重,就要变有钱,想要有钱就要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人。

而廖界的爸爸,则言传身教告诉自己,只要你善待这个世界,世界也会回报同样的善意。

导演想借这个对比,来表达什么呢?许多所谓的强者思维,是资本编织的话术。他们许诺你一个富有未来,然后要求你听话、内卷、变冷漠、弱肉强食,从而更顺理成章地压榨劳动力和私人时间。

美好的强者思维背后,藏着逻辑漏洞——社会结构性问题、资源分配问题。比如,影片中闪现的股市泡沫,以及疯涨的物价与房价。这些都让老百姓痴迷,最后又付出惨重代价。

当这些深层次的问题,一个个呈现出来后。你会发现,原来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强者思维;原来,有同理心的人,也能拾起重担。而所谓的强者,也未必人生幸福完美。像老狐狸,他曾经也是一个自卑,且怀有同情心的人。在割舍人性后,虽然赚到了钱,但儿子却并不认同他,并与他断绝联系。说白了,老狐狸有贯彻一生的情感漏洞。

老狐狸之所以与廖界走那么近,某种程度来说,是一种情感寄托。他看中了一张白纸,想把他培养成小狐狸,顺便填补自己的情感缺失。但廖界却告诉他,人也是需要在乎其他人感受的。

经过与老狐狸的相处后,廖界最终共情了父亲的选择。进而意识到,父亲的同情心与善良,并不是懦弱,而是人性之光。影片的结尾处理,简洁有力。廖界长大后,成为盖房子的人,也被称作“老狐狸”。但这个“老狐狸”的含义,却不尽相同。廖界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人们,即使身处在不平等的社会里,依然可以选择善良。至此,影片完成叙事闭环。

影片出现的时间节点,很有现实意义。当下,年轻人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学历焦虑、工作焦虑、阶级焦虑。在这个时候,《老狐狸》站出来安抚年轻人,告诉他们——当你了解到生活的真相,看到世界的复杂后,切忌变成一具冷冰冰的躯壳。尽可能用善良去对待这个世界,做到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弥天真。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