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年少日记》上映,为何它是年度最高分院线华语电影?

影片《年少日记》自4月19日上映以来,豆瓣收获8.6分,大批观众表示“很好哭”“预订年度十佳”。这部由新人导演卓亦谦执导,为大家讲述少年之困,的影片,为何能收获好评如潮?

一封没署名的遗书、一群看似无恙的学生,让中学老师郑Sir(卢镇业 饰)想起充满暴力与遗憾的童年往事。面对妻子离别、父亲病危,老师必须找出遗书中企图轻生的同学,一段往事便随之浮现......

影片《年少日记》自4月19日上映以来,豆瓣收获8.6分,大批观众表示“很好哭”“预订年度十佳”。这部由新人导演卓亦谦执导,为大家讲述少年之困,的影片,为何能收获好评如潮?

影评人藤井树和主持人李丹,在看片过程中屡屡被打动,流下了“N次”感动的泪水。藤井树看完后直言:“太好了,我能打到9分。它的情感力量很强,看完之后还想哭,眼泪还止不住。”李丹在看完影片后,同样一直沉浸其中,直到片尾字幕走完......

《年少日记》在中国香港地区上映之后,仅用一个半月的时间就收获了2345万港币票房,成为了2023年中国香港地区华语片的票房亚军。不仅如此,影片在内地点映仅开启后两小时,豆瓣的评分便从8.5分涨至8.6分,稳居近一年华语院线电影第一名。

情感冲击

《年少日记》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优秀的成绩,最大的原因或许就是它的情感冲击力非常强。影片包括很多现实的社会议题,例如家庭暴力、校园霸凌、青少年抑郁症、原生家庭创伤......这些都在影片当中非常细致地展现出来。

演员郑中基饰演的父亲具有暴虐和控制欲,对孩子采取窒息式打压。而且父亲不光打这个孩子,他还打母亲,而母亲将自己在婚姻中不幸的责任又推给大儿子(哥哥),而那个处处比哥哥优秀的弟弟却只表现出一种漠然。

藤井树在观影中第一次流泪的桥段,就是片中哥哥从后面抱着弟弟的时候,当哥哥想让弟弟多跟自己说说话聊聊天的时候,弟弟却说“我太困了,我要睡觉了”。此时,相信很多观众都会被打动,心里很想去抱抱这位哥哥。

我们一开始看到这位哥哥在天台上呐喊,说自己是一个垃圾,而后面可以看到,他的父亲一直而且不止一次地告诉他“你就是一个垃圾”。这些打压是无缝地弥漫在家庭里,让这个十岁的男孩最后做出了不可逆的悲剧。

意向:遗书 日记

本片的导演卓亦谦是一位新人导演,此前参与了《杀破狼·贪狼》《激战》等影片的编剧工作,其文字把控力较强。《年少日记》的英文名为《TIME STILL TURNS THE PAGES》,翻译过来叫做《时间仍在翻篇》。

片名中“PAGES”在英文中是“文稿”的意思,这使得我们会想起片中的两个意象。一个是电影开场时出现的那封遗书,另一个是在片名当中的日记。可见导演用了前二十年和后二十年两个时空的交错的结构,以平行叙事的方式贯穿整个影片,而它的载体就是开片时的一封遗书。

男主人公郑老师提议,去找出这封遗书到底是班上哪位学生写的,然而由此也引发他过往的年少时期的记忆。这个记忆围绕着一本日记,遗书和日记正是两个时空的载体,也是情感具象化的一种表现。而在这两者的交叉叙事中,导演又埋了一个很大的悬念。

开始我们会以为那个好不容易长大的弟弟可能是日记的作者,但是实际上最后发现那个日记的作者是那个一跃而下的十岁的哥哥。而最后成为一名老师的人,其实是小时候看起来什么都很优秀的弟弟。

除此之外,影片还有许多亮点,例如读日记时是用的十岁哥哥的声音,非常具象地细致地描写了当时十岁的男孩面临了怎样的绝境和巨大的这种绝望感。而剧情在进行到这一刻时,长大后的弟弟,也就是郑老师,给他的前妻写了封信。在这封信里面,时隔了这么多年,他才有勇气去直面自己的童年创伤。

不消费伤痛

回顾以往大银幕上的作品,也有不少聚焦校园暴力、抑郁症、女性独立等等这一些旗号来消费弱势群体的影片。“这一部《年少日记》并没有辜负这个题材”,藤井树在观影前也曾担心导演消费社会话题:“我也身为一个十岁男孩的家长,跟影片中的那个小男孩的岁数是一样的,所以我在去观看这部电影时特别害怕电影会过分地直面暗黑。”

在镜头下,《年少日记》并没有为了疼痛而疼痛。即使有很多的段落可以用更夸张的方式去呈现更具冲击力的画面,但是导演拍得非常节制,用简洁、温柔的呈现方式把故事展现出来。例如很多转场非常利落,不刻意渲染,不卖弄情绪——“我不要消费伤痛”或许是导演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坚持的艺术标准。

也正是如此,电影《年少日记》几乎抚慰到了每一个选择它的观众,就跟片中长大了的弟弟一样,我们会被这个世界善良地温和地对待,同时我们也可以有能力去温和、善良地对待每一个人......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