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飙》“老默”不卖鱼,改跑腿了?
近日,“老默”的饰演者冯兵以一身骑手打扮在上海被路人认出。戴着头盔,骑着电瓶车的他穿梭在大街小巷,风风火火地赶着送单,几乎与真正的骑手无异。面对路人的疑问,冯兵淡定地回应,自己刚好在上海拍戏,化身骑手是为了体验生活。
早前徐峥执导的《逆行人生》杀青并官宣阵容,冯兵的名字赫然在列。该片取材于成百上千个外卖员的真实故事,冯兵短暂进军骑手界,大概是为塑造人物做准备。
事实上,外卖员也好,医生、老师、飞行员等群体也罢,无论是演绎特定人群还是社会名人,体验生活既是演员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艺术创作的根源。好的表演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技巧,更需要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
冯兵只是万千演员的缩影。正因为生活沉浸滋养和准备功夫到位,演员们才有机会塑造出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惊艳无数观众,助力佳作诞生。
体验生活 成为角色
聚光灯下,光芒万丈。演员可以“穿越”时光隧道,深入各种各样的角色,回望历朝历代,体会人生百态;同时也是极具挑战性的职业,需要通过丰富的想象和深刻的理解,将剧本角色具象化。
深入生活,汲取灵感,再融入角色,要倍下苦功。
拍摄《我的父亲焦裕禄》时,饰演焦裕禄的郭晓东走访了焦书记曾经生活过的所有地方,不仅干起了繁重的农活,还听了数十节党课,衣食住行全按书记的模样来体验。郭晓东说,“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不愧对‘焦裕禄’这三个字。”
《梅兰芳》促使黎明甘愿跟随梅葆玖领略京剧精髓;刘烨为了在《守岛人》贴近王继才的形象,提前来到岛上暴晒,皮肤数度灼伤红肿......
演员通过体验原型人物的生活,甚至模仿原型人物的习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表演时才能更准确地呈现角色的状态。
退一步来说,即使无法找到跟角色完全一样的原型,体验生活也能让演员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找到角色共同点,成为塑造人物的抓手。
赵丽颖在《第二十条》中饰演聋哑人,为此专门到聋哑家庭学习手语和观察;朱一龙进组《志愿军:雄兵出击》之前,进行了三个月军事化训练;李冰冰为了在《平凡英雄》饰演一名乘务长,主动要求去航空公司进行专业培训......
无论是演绎特定群体还是社会名人,体验生活都是演员职业素养的体现,也是艺术创作的根源。浸润式地感受剧本描述的点点滴滴,找到在特定环境里自然生活的状态,是演员交出优秀表演的第一步。
感受生活 润物无声
学艺先修身。除了为某个角色感受特定人物或特定群体的生活,演员自我增值,拓宽知识视野,增强文化素养,同样能为艺术创作提供灵感和支撑。论演员自我修养,能以日常生活观察所得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各色各样的人物塑造里,这也是更深刻的表演层次。
“所谓体验生活,不要想得太复杂,只要对看见的一切充满问号,然后解答自己的疑问,就是最好的观察。观察的收获可能暂时未知,但这很重要。”张颂文谈及表演时说道。
张颂文无疑是个善于观察的演员。闲暇时在家种花养草,去周边市集溜达,他与商贩熟识,偶尔帮忙叫卖;他与街坊亲近,喜欢坐观棋局。街上熙熙攘攘的人群是他的观察对象,店里忙到热火朝天的工人也在他的眼里。
张颂文曾经留意过一个炸鸡店员工的日常,从准备食材到炸制鸡肉,再到递给顾客的微笑。不经意的观察让张颂文对他的状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某部作品里碰到类似角色,他说自己的表演不自觉地“还原”那位员工。
朱一龙曾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在《人生大事》里饰演接地气的殡葬从业人员“莫三妹”时,脑子里经常出现平时的生活素材,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体验生活已然成为他表演方法的重要一环,“在不同的人物身上找到和角色共通的地方,再把它们集合在一起,让脑海中有角色具体的样子,这样内心是充实的,不能光靠想象去塑造一个人。”。
“该坐地铁就坐地铁,该坐公交就坐公交,该看人生百态就得看人生百态,如果没有这些的东西,就永远没有办法演好想要演到的角色。”
在张晚意看来,艺人不要把自己当成艺人,而要把自己当成普通人,观察生活发生的事情,才能汲取表演养分。
吴磊招牌vlog《骑有此理》、易烊千玺视频化的生活日记......大众常常可以在社交平台上看到艺人们晒出随手所拍,他们沉浸在生活里收获快乐的同时,也在提醒自己在体验中积攒经历。表演需要创造力。生活即是取之不尽的创造力源泉。
近年电影频道持续推出“星辰大海青年演员优选计划”,旨在挖掘潜质力量,组织他们扎根基层一线,丰富生活体验,完成创作采风,初衷亦是鼓励演员回归本心,反哺表演。
演员不仅是表演者,更是观察者,通过多元的方式体验生活,用实际行动丰富阅历,才能助力表演更有感染力和说服力,为观众带来更多真实温暖的感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