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视与剧集 / 正文

《行进中的美丽中国》口碑热度双丰收,用动人影像共建绿色家园

《行进中的美丽中国》运用纪实影像的表达与呈现手法,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密围绕挖掘中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生动展现我国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深入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义。

大型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于4月19日完成首播,“五一档”重播并正式收官。作为一档有诚意、具新意的人文生态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运用纪实影像的表达与呈现手法,深入贯彻落实2023年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紧密围绕挖掘中国各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成功经验,生动展现我国推进建设美丽中国、坚持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深入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意义。央视综合频道(CCTV-1)为观众奉献了这样一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生态中国影像传记。

2024-04-22 20:50:21.999000

自播出以来,《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热度与口碑持续飙升,从开播到收官共计斩获“收视率三项第一”:首期节目15-24岁观众占比涨幅高达70%,在傍晚时段上星频道播出的所有纪录片中位居第一;第三期节目收视率飙升至0.49%,在同时段全国上星频道排名第一;根据CSM数据,截至目前,《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五期节目平均收视份额高达4.02%,双网同时段均排名第一,首播累计触达观众1.4亿人次。

在新媒体端,《行进中的美丽中国》全网视频总播放量突破1500万次。5月1日-5月5日期间“行进中的美丽中国”直点播,在央视网多终端访问用户187.4万,视频播放次数325.0万。节目被“学习强国”总平台收录并登上纪录片频道高位推荐,向全国“学习强国”平台用户推荐观看,为讲好建设美丽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传播平台;纸媒报道方面同样发力强劲,全国数家媒体的深度采访解读与推荐,《中国电视报》《深圳特区报》《长沙晚报》等以头版头条进行矩阵式报道,光明网、北青网、新京报等权威媒体进行传播助推,共同彰显《行进中的美丽中国》在行业内外的突出影响力。

2024-04-22 20:54:43.166000

IMG_2532

IMG_2534

IMG_2533

点绿成金,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统一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引导下,首期节目《绿色之路》首先为观众展现了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淳安县的千岛湖这一自然美景,并由此引入下姜村村民们二十年来所经历的家乡生态与经济的双重巨变。在下姜人的精心治理下,山渐渐染绿,水悄然澄清,村民们也在用诸如种植冬笋、发展民宿、电商直播等方式,来助力美丽乡村的建设,既是生态文明的建设者亦是受益者。

2024-04-22 20:59:03.580000

值得一提的是,《行进中的美丽中国》在播出过程中,实现了多个热搜霸榜第一:#盛开在戈壁之上的发电向日葵#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手法,为观众介绍了甘肃省酒泉市大力发展的各式循环可再生能源,并由此直观感受到新能源的巨大未来潜力。透过工作人员的讲述与影像化的直观呈现,观众一方面增进了对于风电项目管理与敦煌“超级镜子发电站”的了解,感受风力发电与光伏发电“逐风追光”之魅力,另一方面还理解了熔岩塔式光热电站的全新工作机制:熔盐储存罐里封存的巨大热能在太阳落山后依然能够持续释放,因而可以实现24小时全天候供电。这些技术方面的发展创新,同样与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这一要求是紧密贴合的。

2024-04-22 20:59:42.217000

来武夷山一定要看的斗茶,为观众具像化呈现了茶文化爱好者们不能错过的这一项传统民俗,武夷山的如画美景与当地茶叶品质的比拼较量,携手绘成了一幅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辩证统一的动人图景。正如领导人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所强调的那样: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2024-04-22 21:01:30.038000

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

2013年9月,国务院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十条措施》(简称“大气十条”),标志着蓝天保卫战就此打响。这场规模力度空前的防治污染攻坚战,只为一个愿望:要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梁素海的湿地保护区,巡护员马海明救助疣鼻天鹅,让这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乌梁素海繁衍生息。《攻坚之战》进一步追踪乌梁素海的污染源头,通过严格控制并防止河套平原的化肥进入湖中,从根源上解决污染问题。碧水、蓝天与净土三大保卫战保持力度、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不断迈上新台阶。

2024-04-22 21:02:17.105000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趋势。”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女子巡护队的姑娘们架设起红外相机观察东北虎豹及其他生物的生活动向,以及自然环境的生态情况,让东北虎从一个遥远的传说,变得越来越具体,越来越生动。她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守护生物多样性,探索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之道。正如领导人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发表的讲话:“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生物多样性使地球充满生机,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助于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

2024-04-22 21:26:49.265000

有一处地方变得林木繁盛,鱼虾富足,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鸟儿选择在这里栖息,这是林广旋和工作人员们共同为生态建设努力的成果。一系列保护措施下,除红树林外,珊瑚礁、海草床等多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形成了稳固的生物金字塔。红树林的保护,为子孙后代留下了一个美丽、健康的生态环境。

图片3

从治理之道到全球之约,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大国担当

在上海这样一个人口密集的超一线城市,一种由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建设、共同分享环保成果的新制度正在日益成熟。首先,生活垃圾四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干垃圾和湿垃圾)的方式能够很好地培养公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让低碳环保成为一种最潮的生活方式。再者,公众参与的程度往往折射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水平。

图片20

当夜幕降临时,充满生机与活力的生境花园内,也迎来了性格温顺的“新房客”——貉。志愿者通过记录、询问等多种方式进行“貉口普查”,由此掌握貉的数量和分布区域,为相关制度的实施提供有效参考。越来越多的貉出现在城市中,实际上是城市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的一种指标与印证。2023年,《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出台,野生动物城市安家成为重要内容,为野生动物在城市里的生息繁衍提供保障。更科学的制度体系,更完备的法律保障共同形成一股强大的绿色合力,推动美丽中国建设不断向前。

图片5

在第四集《治理之道》中,石棉县栗子坪大熊猫检测巡护队队员核实野化放归大熊猫“华妍”是否产崽的这个故事,在一开始就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观众在镜头中直观看到大熊猫种群复壮和生态廊道建设的这一过程,由此展现出国家公园制度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保护,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而在第五集《全球之约》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交上了一份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库布其答卷”,创造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防沙治沙绿色奇迹,为全球荒漠化防治奉献“鄂尔多斯经验”,充分体现出了中国智慧与大国担当。

IMG_274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纪录片《行进中的美丽中国》于生态美景之中探寻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之道,每期节目在主题侧重上各有不同,从鲜明具体的个体叙事,到时代精神的自然表达,共同勾连起一幅美丽中国的生动画卷,以动人影像展现新时代的绿水青山与生态文明。“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