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电影《盟军敢死队》:盖·里奇改拍“抗德神片”?

《盟军敢死队》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军事评论员魏东旭介绍说:“电影的原型事件有一个行动代号,叫“邮差行动”。

一场未经官方授权的秘密行动,一个深入敌后的特工小队。他们,文可插科打诨、能歌善舞;武可手搓炸弹、百步穿杨。这群身怀绝技,独具风格的敌后武装特工队,到底是何来头?

本期节目邀请了中国传媒大学教师金宇轩,带您评鉴盖·里奇新作——《盟军敢死队》。

@金泽:如果十分满分,您能给这部电影打几分?

@金宇轩:给6.5分吧,作为盖·里奇的影迷,2分给导演、1.5分给主演亨利·卡维尔、3分给电影的剧情。

《盟军敢死队》这部电影取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军事评论员魏东旭介绍说:“电影的原型事件有一个行动代号,叫“邮差行动”。当时英国派突击小队试图击毁为德国潜艇提供秘密补给的“公爵夫人号”货船。而小队的成员艺高人胆大,悄悄潜入相关的任务海域之后,炸断了“公爵夫人号”的锚链,竟然把这艘船偷回英国。”

由英伦鬼才导演盖·里奇指导,亨利·卡维尔主演,加以真实的历史背景,但“爽片”《盟军敢死队》在国内上映首日票房却不足百万?金宇轩从三个角度分析了影片票房遇冷的原因。

叙事无趣,严肃历史人物难解构

因为基于真实历史事件创作,所以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全都是历史上同名同姓的、真实的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是真正意义上的抗击法西斯的战斗英雄。即使叛逆和荒诞如盖·里奇,在对这些真正的英雄人物进行解构和改写时,也难免小心翼翼,导致叙事缺乏趣味与故事感。

在我们熟知的盖·里奇的作品中,他通常会运用一个悬念将故事中的人物关系紧密地联合起来。比如,影片《两杆大烟枪》里的悬念就是那珍贵的两杆枪;《偷拐抢骗》里悬念是一颗大钻石;《绅士们》中悬念是马修·麦康纳的秘密产业;而《大侦探福尔摩斯》里悬念是凶手······

而《盟军敢死队》中似乎没有悬念,获胜的结局是必然的,因此影片中的人物无论是岛上的二人组、五人小队还是德军军官和丘吉尔都缺少联结点,观众对影片的期待感也有所降低。

动作场面“儿戏”,爽感不足

影片上映后引发了网友热议,有不少的观众评价影片为“抗德神片”。对此,金宇轩说:“影片把残酷的历史消解了,将敌人描述成“大傻子”,主角面对困难都能轻松解决,这是非常荒诞的。”

影片运用了非常夸张的游戏式的写法,动作戏过分强调主角团的神通广大,反而显得索然无味。比如,主角团仅用一个手搓的炸弹就可以把一个巨大的装甲舰炸上天,而敌人的枪似乎粘在了枪套里,战斗时完全没有反抗之力。这样的设计并没有让观众觉得很“燃”,反而会对故事的真实性产生质疑。

中国观众熟悉的战争片中的主角是像“燕双鹰”和“双枪李向阳”那样,既令人热血沸腾,又忍不住为其命运担忧的有血有肉的人物,而在《盟军敢死队》中,亨利·卡维尔拿着一把消音冲锋枪就可以大杀四方、主角团为制服敌人精心设置的重重障碍最后落脚于给德军舞厅的门上锁等场景显得十分幼稚且轻浮。

金宇轩评价说:“整个影片不存在对抗,也不存在选择和牺牲,只剩下一些快乐的小桥段了。”

舍本逐末,人物塑造失败

在盖·里奇经典的男人帮电影中,男性群像的塑造极具魅力。比如,《秘密特工》中两个角色从誓死方休到化敌为友;《大侦探福尔摩斯》中福尔摩斯与助手华生成为最佳损友等等。

而《盟军敢死队》中的主角团似乎缺少羁绊,不同性格的战友之间却丝毫没有矛盾冲突,人物形象十分固化,导致除了知名度较高的亨利·卡维尔和体型突出的拉森之外,其他人都缺乏鲜明的人物特征,缺少人格魅力。

与同题材的美剧《加里森敢死队》相比,同样是组队抗战,《加里森敢死队》中每个队员都拥有非常明确的标签。比如酋长是一个飞刀手,人狠话不多,崇尚个人英雄主义。

而《盟军敢死队》中亨利·卡维尔饰演的角色个人特质十分混沌,即没有展现强大的领导力,也没有表现出独特的个人魅力。对此,金宇轩笑称:“我们只能记住他的乱发跟胡子,有点疯疯癫癫,像是英国版的李云龙,又缺少李云龙的运筹帷幄与杀伐果断。”

最后,金宇轩总结道:“无论是人物标签,还是现实主义和真实性的展现,这类型题材最怕的就是既瞻前又顾后,造成《盟军敢死队》有点尴尬的一个局面。”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