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AIGC赋能广电新发展,加速布局拓宽赛道

在与AIGC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广电行业呈现出提质增效和多维创新的全新活力。未来,广电行业也要进一步打开融合发展的更大想象力,在不断向内突破、向外兼容的过程中持续焕发生机。

AIGC主题系列城市宣传片《万千气象 AI中国》海报合集。 成都市广播电视台AIGC创新应用工作室供图

近年来,迅猛发展的AIGC(生成式人工智能)开始广泛应用于广电行业。从《千秋诗颂》《中国神话》《因AI向善》《珍惜每一滴水》等AIGC作品亮相,到AI频道上线、AIGC集成工具推广应用、《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再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及上海、北京、河南、湖南等地方广电陆续成立人工智能工作室……在广电行业与AIGC融合的过程中,一系列具有前瞻性的实践已勾勒出紧跟潮流、突破边界、布局未来的清晰轨迹。

释放内容生产力

广电是以内容引领的技术密集型行业。基于大数据模型的AIGC不仅能根据指令快速完成策划选题、筛选热点、剪辑素材等工作,还可以高效创建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优质内容。借助于AIGC,广电行业正突破以往的产制流程,凝聚起一种兼具效率和质量的新质生产力。

这种新质生产力催生出一系列音视频作品,为观众奉献一幕幕“视听奇观”。例如,总台运用“央视听媒体大模型”创作的AIGC动画《千秋诗颂》,以中国古诗词为蓝本,通过向AI模型“投喂”大量解读诗词意境的精准数据,生成了彰显中华文化气质的国风内容。中国神话系列微短剧《补天》则实现美术、分镜、视频、配音、配乐全部由AI完成,借助AI的技术想象力将神话传说中蕴含的中华文明密码娓娓道来。此外,AIGC还可应用于纪录片译制领域,利用智能化工具协助声音识别、文本翻译、声线克隆、分轨替换等环节而推出的英文版微纪录片《来龙去脉》,不仅高度还原中文原片的文案和旁白风格,还通过人机协同模式降低了成本、提升了译制精准度。

除了接替幕后工作,AIGC也日益活跃在“台前”,多家广电机构相继布局打造以AIGC为依托的“数字人”。这些“数字人”不仅可以进行新闻播报,还能参与综艺节目录制,或是在影视剧中客串角色。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北京广电、深圳广电、山东广电的数字主播纷纷亮相,结合MG动画、3D呈现、XR数字演播等技术,为大众带来具有新鲜感的两会解读。在综艺《我们仨》中,湖南广电推出的“爱芒”以助理导演的身份参与节目录制,在剧本分析、嘉宾选角、互动策划、视频剪辑等方面发挥用处。在影视剧《异人之下》中,数字人“厘里”饰演角色“二壮”,贡献了可圈可点的剧情桥段,为作品增色颇多。

延展多领域应用

近年来,AIGC赋能下的广电行业不断与文旅、教育、公益、健康、农业等领域碰撞出“火花”,开启面向“大视听”的发展篇章。

在文旅领域中,一批AI生成的短视频描绘全国各地壮美山河,将中国城市魅力以超越现实的视觉画卷铺展开来。今年中国旅游日,成都广电等数十家城市电视台联合制作了11部城市宣传片《万千气象  AI中国》,AIGC的“文生视频”功能让各城市的文化资源“活”了起来,带着网友一起品味市井烟火、“打卡”城市地标风景线、与历史名人展开“跨时空”对话,把短视频的传播热度变成了实打实的旅游流量。而在教育领域中,河南广电联合国内多家AIGC企业开办线下课堂,教授相关技术应用、内容产业孵化、项目商业化运营等技能,推动广电AIGC实现“产学研用”的成果转化……这些具有探索意义的实践打开了增效创收的思路。

在社会公益领域中,上海广电利用AIGC推出《因AI向善》系列公益广告片,将制作周期从传统的两周大幅缩至短短三天。其还联合高校人工智能团队发起公益项目《润爱无声助聋门诊场景》,在集成AIGC与元宇宙、机器人等技术的基础上开发交互式手语翻译数字人,尝试以广电力量搭建听障群体与医生之间的沟通桥梁。

广电与AIGC的融合目前还处在初始阶段,部分生成式的音视频内容尚无法满足观众高标准的审美需求;一些看似高级的技术概念难以在实际应用中落地。不仅如此,对于AIGC的过度依赖也可能导致人和工具的本末倒置。此外,版权侵犯、数据泄露、伦理挑战等风险同样值得警惕。

在与AIGC双向奔赴的过程中,广电行业呈现出提质增效和多维创新的全新活力。未来,广电行业也要进一步打开融合发展的更大想象力,在不断向内突破、向外兼容的过程中持续焕发生机。

关键词: 新发 赛道 布局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