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影城公映,开创中国艺术电影新范式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影城公映,现场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舞蹈、表演深深吸引。当优美精彩的旗袍舞、蒲扇舞、街头追逐戏等经典片段展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们时而随紧张剧情惊呼,时而因唯美画面赞叹,时而被感动抽泣落泪。

总导演郑大圣(右一)给演员们讲戏。 (尚世影业供图)

朱洁静的父母抢当“首日观众”,孙庆原“组团”聆听父亲孙道临的原声再现,身穿旗袍的观众成为亮丽风景线……昨天是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公映首日,上海影城千人大厅“满”字高悬。第一时间听到了来自观众的掌声与喝彩声,原舞剧编剧罗怀臻由衷点赞:“这部舞剧电影再次开创了中国艺术电影的新范式。”

红色电波由申城发向全国——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正式登陆全国艺联各大影院。《永不消逝的电波》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从电影到舞剧再到舞剧电影的艺术探索中,一代代文艺工作者传承红色文化,赓续永不消逝的“电波”精神。

英雄城市给足演员“底气”

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在上海影城公映,现场观众们被精彩的剧情、舞蹈、表演深深吸引。当优美精彩的旗袍舞、蒲扇舞、街头追逐戏等经典片段展现在大银幕上时,观众们时而随紧张剧情惊呼,时而因唯美画面赞叹,时而被感动抽泣落泪。

交流环节,男主角王佳俊分享了“触电”感受:“作为一个舞者,我带着舞剧电影走进上海国际电影节,面对那么多导演、演员的审视。《电波》展示了不同元素,代表了上海这座英雄城市的开放、包容与创新,这就是我的底气。”女主角朱洁静用“初生牛犊不怕虎”形容第一次踏足大银幕的自己:“没有怯场,源于《电波》带给我们的自信。六年来舞剧演出600多场,我们站在舞台上与角色相爱相容,带来了一种‘我很强大’的信念。”

台上妙语连珠,台下还“藏”着不少颇有渊源的观众,他们第一时间赶来欣赏舞剧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表演艺术家孙道临的女儿孙庆原和好友们组成“观影团”,来见证这个经典IP穿越时空的艺术对话。“看到电影最后一幕,响起父亲道出‘同志们,永别了’的声音,我的眼泪掉了下来。舞台和电影表演融合在一起,向经典致敬。”

“舞台与电影所使用的‘语言’大不相同,转换与融合难度很高。看得出郑大圣导演作出的创新努力,在此向主创们致敬。”主持人曹可凡还打趣地夸赞了两位主演的首次“触电”表现,“你们在生活化表演的部分也如此出色,将来可以演一部偶像剧!”

观影过程也是“解码”之旅

昨天来到见面会现场的观众都是“铁粉”,他们在6月7日上影节开票当天就“秒杀”了门票。“画面美得让人窒息,在大银幕和杜比音效的加持下,沉浸在视觉盛宴里”“在电影中看到演员的表情细节,有了全新体验”等反馈高频出现,有观众评价:“整部影片没有一句台词,没有大场景,没有大的后期特效,看完却必须用‘震撼’来形容。”

当被问及电影中印象最深刻的细节时,有观众提到了“安全出口”的灯牌细节,“这个镜头一出来旁边就有人说‘是不是穿帮了?’我觉得,这肯定不是穿帮。它暗示了李白明明可以退到安全地带,却勇敢选择了面对危险和牺牲”。不少观众都有同感,表示自己特别享受寻找“密码”的爽感,“密码雨”“油画天空”和练功厅舞段激发了特别的观影趣味。主创团队则把整个观影过程比作一场“解码”之旅。“这些镜头背后有怎样的表达,大家不妨带着问题去电影里找答案。”导演崔轶说。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