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下午,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节金爵奖亚洲新人单元举行入围影片剧组见面会,11部入围影片主创集体亮相。以发掘电影新人导演,扶持亚洲电影新生力量为宗旨,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新单元在2024年迎来第二十个生日。随着入围影片陆续首映,观影口碑迅速发酵。
从此出发:故乡是创作的原点
故乡永远是创作的原点和重要的灵感来源。出生成长于新疆的女导演鲁丹以故乡为背景,自编自导了第一部作品《冬旅人》。影片以细腻的手法讲述了久别故里的俄罗斯族摄影师、四处漂泊寻父的汉族少女与性格孤僻的塔塔尔族手风琴师在冬季的北方小镇不期而遇的故事。鲁丹说:“我上大学期间发生了一些变故,为了寻找一个出口,我写了这个故事。”影片中三个人物在人生至暗时刻的短暂相处,呈现出相互交织的成长弧线,最后寻找到各自的救赎之路,也映射了鲁丹的现实人生。
去年入围短片竞赛单元的哈萨克斯坦女导演Malika Mukhamejan携作品《燕子》入围亚新单元。她的这部长片首作将镜头对准哈萨克草原上养马场的故事,居住在此的女主角燕子从感情上的依附,到只身逃离再到勇敢地走向自己不确定的未来,探讨了女性如何面对孤独。Malika Mukhamejan希望通过讲述燕子的爱恨离愁,让观众看到当代女性成长中的坚韧和自信。
印度导演Abhilash Sharma在自己的第二部剧情长片《以火之名》中,借助黑白画面呈现了印度底层人民的绝望生活。影片给人的整体感受是压抑和沮丧的,但他在最后一幕还是留下了一抹色彩,“电影一定要给观众一丝希望,未来还是可以看到很多色彩的感受。”
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的日本导演伊地知拓郎在中国留学期间产生了对日本文化的审视和反思。影片《乡野》以他少年时期的真实经历为基础,用半纪实的手法深刻探讨了日本教育压力、社会竞争与评价主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我希望通过这部电影表现自然美,呼吁解脱社会压力,感受生活的美好。”
回归人性:聚焦最亲密的母女关系
导演臧连荣与许若谷的《白云·苍狗》曾获第22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最佳摄影和最佳男演员提名。此次携新作《岁岁平安》再度入围亚新单元,臧连荣在见面会上提到该电影的灵感来源于一个寻女的社会新闻。围绕着段奥娟饰演的叛逆少女,他想在影片中展现重男轻女、女性职场歧视、校园霸凌等诸多社会问题。“希望通过这样的片子带来更多的思考,包括性别问题、家庭问题,还有最后人性温暖的结局。”制片人刘帆补充道。
《鱼刺》导演张旭煜的短片作品曾入围二十余个国内外电影节展,这部长片首作则是“青葱计划”五强优胜项目。谈及创作的初衷,他提到自己特别想写一个关于青春和家庭的故事,而母女关系则是一种能够切入家庭关系非常有利的视点。影片巧妙运用多种意象隐喻角色心理,诠释了母女之间爱恨交加的亲子关系。
《我和我母亲的疼痛》同样聚焦了传统意义上的母女关系。影片改编自作家赵敔的同名小说,女主回到不再熟悉的家乡,陪伴患病的母亲走完生命最后一段行程,在此过程中,她追忆母亲的青春和爱情,重新面对母女关系中的叛逆和坚持。
大胆创新:在传统框架外寻求突破
导演张罗平的长片首作《向阳的日子》曾获第21届上海国际电影节亚洲新人单元最佳摄影提名,此次自编自导的新作《栖身塔》依然贯彻了其对影像、色调和构图的高要求,“我们这个片子最大的特点是用色彩服务故事,让摄影一直在故事里流淌。”影片通过女性和妻子的双重视角,逐步呈现女主梁艳对友情、爱情、婚姻与责任的重新审视和认识。
《这周五的游乐场》是知名广告导演曾志的首部长片。作为一部女性成长电影,导演借用男性这面镜子,呈现了中年女性在夹缝中的生存困境。曾志提到,拍摄这部电影的目的是想让观众了解或看到一些隐藏在表面下的信息。“我想去挖掘那些日常压力下逐渐与生活脱轨的故事。”
电影《异羽之鸟》聚焦少数人群,讲述了一个白化病女孩的成长之路。导演Manohara K初执导筒,将女作家Sonia S的获奖自传小说搬上银幕。影片并没有向主人公投去同情目光,而是带着一定距离感去呈现她的处境,“因为我想告诉大家生活永远会有希望,会有光明在前方,这才是我创作它的初衷和灵感来源。”Sonia S提到这是她和导演达成的共识。
摄影师出身的伊朗导演Masoud Amini Tirani以伪纪录片方式拍摄了一部悬疑惊悚的剧情片《一屋三夜三谋杀》。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极具戏剧冲突的暴力事件,导演想要引出暴力是全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这一主题。“希望通过我们的电影,呼吁大家去探讨以什么样的方式解决暴力冲突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