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影活动 / 正文

陆川执导纪录片《西野》上影节首映,“我们对野生动物是真爱”

《西野》的名字来自西宁野生动物园,该动物园地处青海西宁,海拔2300米,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目前该园“常驻”动物100余种1000余头,中国唯一雪豹繁育基地坐落于此。

 日前,由陆川执导的纪录电影《西野》在第二十六届上海国际电影期间举办首映发布会。该片是陆川与联想集团宣布建立“联想猿创AI影像实验室”后,双方合作推出的首部作品。

《西野》的名字来自西宁野生动物园,该动物园地处青海西宁,海拔2300米,是青藏高原规模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目前该园“常驻”动物100余种1000余头,中国唯一雪豹繁育基地坐落于此。

西野还有另外一个名字: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不同于传统动物园,“西野模式”坚持以救助野生动物为核心,尽力保持每一个野生动物的自然行为。在野外受伤的动物们,在西野得到救助和治疗,经过专业评估其具有回归野外生活的能力后,将被重新放归野外;对于无法回归野外的动物,西野则是它们的避风港。

为了让更多人认识西野,以及联想集团如何运用AI解决方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在西宁野生动物园项目中,联想集团与导演陆川合作,在位于青海西宁的野生动物园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拍摄,打造了纪录片《西野》。

从20年前的《可可西里》到20年后的《西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不盗猎”到“重新探讨人与自然的边界”,再到“保护生物的生存尊严”,陆川导演用镜头记录了西宁野生动物园的动物保护工作者们对于生命的尊重和关注。他们忙碌往返救助“闯入”城市的野生动物;全力抢救每一个生命,给予他们爱与尊严;救助并放归,让他们回到他们该去的地方。

首映现场,陆川谈起与野生动物的缘分,颇有感慨,“2004年《可可西里》上映,这二十年我们做了三部关于野生动物的作品,有一部是电影,有两部纪录片,几乎是十年一部,头中尾,我挺感慨的。我觉得这是一个无意中达成的一个事,但是也确实表达了我们团队对野生动物确实是真爱。”

“我突然觉得这个事还有一个意义,比如我们在这里树一个旗子,但是打开一扇门让更多年轻导演、年轻创作者进来,继续扛,我那时候拍《可可西里》的时候,我可以在昆仑山山口跑步,可以在玉树的篮球场跟那些小喇嘛打篮球,身体好得不得了,甚至在无人区追狼什么的,也不喘,后来中间再去可可西里,只要一上去当天晚上就开始流鼻血,加上《我们诞生在中国》再去无人区身体反应已经很强烈了,你得承认去拿身体挑战这个事已经有点累了,我觉得应该有更多的年轻导演扛起这个事,让他们感受到做这类的影片一是意义,二是责任,三是这是一类可以做的作品。”

陆川特别感谢了《西野》团队中年轻创作者的付出,“我们这个事业太需要年轻导演加入了,因为这是一代代人的事业,时间飞逝,仿佛《可可西里》还在昨天,一下20年过去了,紧接着就得是清予导演以及更多年轻导演冲进来,去扛起这个事,不断地让我们在地球上这些野生动物能够因为我们的坚持,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它们,让我们的后代能够看到当下野生动物的生存状况,让更多人保护他们。”

聊到纪录片中涉及的使用AI解决方案助力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内容,以及未来AI对创作者的影响,陆川感慨新技术革新的力量是如此强大,“我觉得很荣幸能够参与到这样一次技术革新,其实是联想带着我们在往前跑。我太饥渴地想知道里面发生了什么,真的是一个窗口,我觉得这是一个让人既焦虑不安,又充满了期待的时代,是最好的技术时代。作为一个电影导演,作为一个创作者,我也很难去总结我现在对于技术的感受,我们肯定是作为一个幸运儿站在这样一个技术变革的大时代的节点上去感受到那种冲击,未来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亲历者,也是思考者。”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