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云边有个小卖部》演绎风景如画,展现人生苦涩

现实中,城市漂泊青年回故乡就业已成热点话题。打工族都担忧的“35岁”门槛,还要面临的“996”上班节奏,让大家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故乡,成为很多漂泊青年期望停靠的港湾。

张嘉佳又当导演了。2016年,他的电影长片处女作《摆渡人》遭遇了不小的口碑争议,时隔8年,他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云边有个小卖部》于6月22日(今日)公映。

影片讲述打工族刘十三(彭昱畅 饰)在城市工作备受挫折,回故乡奋斗的故事。

《云边有个小卖部》

现实中,城市漂泊青年回故乡就业已成热点话题。打工族都担忧的“35岁”门槛,还要面临的“996”上班节奏,让大家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故乡,成为很多漂泊青年期望停靠的港湾。

但是,他们回到故乡就会变得美好吗?刘十三用实际行动证明,奔波的人在哪里都无法躺平。故乡不会实现衣食无忧,但这里能带来希望和斗志。

风景如画,人生苦涩

《云边有个小卖部》开场8分钟是动画段落,云边镇美不胜收。

童年的刘十三、程霜犹如置身于山水国画之中,演绎着他俩最初相遇时的美好过往。这段惊艳的开场,为影片定下浪漫的基调。

电影转入真人阶段之后,现实色彩逐渐浓郁。主人公刘十三劳累的打工生活,让他连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小镇居民也都有各自的生活烦恼。云边镇作为世外桃源的环境令人沉醉,但人们依旧过着世俗的生活。

影片的结构分为三幕。第一幕,刘十三“逃回”故乡。保险业务员刘十三业绩太差,被迫和经理打赌。在一年内,他如果能卖出1000份保险,经理辞职;他卖不出的话,给经理磕10个响头。在此之前,刘十三还被女友牡丹(田依桐 饰)提出分手,经历了事业和感情的双重打击,他在出租屋里面喝得酩酊大醉。一觉醒来,他已身在故乡云边镇的家中,可他完全不记得回乡的过程。

第一幕的作用,强调主人公回到家乡的动因。大城市的高压工作,让他的生活越来越黯淡无光。刘十三在城市里显得极度无助,回乡成为他唯一的生路。

虽然刘十三的经历有些极端,但是这段剧情仍然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大城市的打工族,几乎都经历着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刘十三并不是孤独的个体,他是大多数人的一个缩影。

影片第二幕,刘十三回乡“创业”。第一幕的冷酷,衬托出第二幕的美好。刘十三回到故乡后,依旧要执行1000份保险的赌约。但云边镇如诗如画的风景,以及乡亲之间的人情味,让他如沐春风。云边镇上,刘十三的外婆王莺莺(艾丽娅 饰)经营一家小卖部。外婆强调,小卖部就是刘十三的家业,他未来可以继承。

刘十三虽然对小卖部没有兴趣,但是家人的支持让人重燃斗志。另外,他的童年好友程霜(周也 饰)也自告奋勇帮他卖保险,让他陡增战力。刘十三离家多年,原本只能是一个云边镇居民生活的观察者。但是,他为了开展保险业务,一边要深入了解居民,一边还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难题。影片通过刘十三的视角,展现小镇居民的喜怒哀乐。

比如,小镇首富牛大田(孔连顺 饰)喜欢银行职员秦小贞(张艺凡 饰),但是秦小贞父母嫌弃牛大田做的是违法生意,坚决不同意两人交往。

刘十三和程霜为了拿到牛大田的保险订单,便给牛大田出谋划策,营造浪漫的约会氛围,力求让牛大田美梦成真。

再比如,哑女毛婷婷(王珞丹 饰)独自经营一家足部按摩店。她那不成器的弟弟毛志杰(王大陆 饰),每月过来蛮横地找姐姐要生活费,一言不合就动手打人。

毛婷婷是“扶弟魔”,她主动给弟弟买了一份保险。刘十三被她的行为打动,尝试让毛志杰领悟姐姐的用心良苦。刘十三记忆中的小镇生活无忧无虑,当他真正融入小镇环境,就发现乡亲们的生活并不比大城市轻松,他们一样要负重前行。

刘十三的经历说明,人们梦想逃离北上广,选择躺平人生,根本不切实际。故乡和大城市,都不存在惬意人生,每个人都需要奋斗在路上。

第三幕,刘十三的成长。刘十三在经历了身边亲友的亡故,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生活和感情。主人公在这一幕告别了天真,他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真正蜕变为一个历经世事的青年。

《云边有个小卖部》有两个核心角色。第一个是刘十三,以他为出发点,延伸到他身边的亲朋好友,勾勒出一幅小镇居民生活百态。

第二个是云边镇,这座世外桃源一般的小镇,大街小巷、山林流水,环境令人心旷神怡。这是托起刘十三梦想的故乡,也象征着每个在外漂泊之人的精神家园。

彭昱畅飞奔在“窝囊废”赛道

影片中,人物命运与剧情氛围相得益彰,每个人都有着悲喜交加的人生。刘十三和程霜作为主人公,命运走向最具代表性。

彭昱畅饰演的刘十三,是个典型的“窝囊废”角色。他从小父母离异,外婆王莺莺把他一手带大。刘十三一直缺乏安全感,希望用努力换取别人的重视。

刘十三这个角色,看得人心疼。生活带给刘十三诸多暴击,他还梦想着努力工作换来美好明天。我们可能都会嘲笑鄙视刘十三,但是,自我审视一下,我们过得比刘十三强多少呢?

彭昱畅的表演不刻意、但走心。他在综艺真人秀《向往的生活》中,展现出善良、细腻的性格特征。这些品质在刘十三身上依稀可见,彭昱畅和刘十三具备一定的相似度。他不用刻意去表演,本人性格中就有角色的一面。

但是,刘十三和彭昱畅依然是完完全全的两个人。在彭昱畅的表演中,能够让观众感受到刘十三心中永远藏着母亲离开的创痛,他对家庭、爱情,始终有一份不可名状的恐惧感。

他看着牡丹离去而无法挽留,他面对程霜而不敢告白。他除了工作努力,其它任何事情都缺乏方向。他在影片中帮助了很多人,就连牡丹都说“你是世界上对我最好的人”,可最需要帮助的人,恰恰是刘十三自己。

彭昱畅塑造的刘十三,有一份不易被人察觉的孤独和怯懦,这是他内心深处的软肋。片中真正了解他性格弱点的人,正是搭档程霜。

周也饰演的程霜,就如同一个“天外来客”。程霜是一个自带光环的人物,她的小姨罗老师(陈妍希 饰)在云边镇小学任教,她会不时来到云边镇度假疗养。程霜表面不属于云边镇,但她深爱这座小镇,同时还喜欢着刘十三。

程霜就像是刘十三的天使,照亮了刘十三的昏暗前路。程霜不是恋爱脑,即使她表现出对刘十三的好感,但是她没有强求这份爱情。因为她明显感觉到刘十三心中还忘不了牡丹,以及他对每一份感情都心存恐惧,这是他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

程霜和刘十三从小就认识,青梅竹马。程霜对待刘十三更多的时候是恨铁不成钢的态度,如同一位强势女生看着自己“窝囊废”的好友,不得不耳提面命让对方进步提升。

周也对人物的塑造,不仅仅是大方潇洒。周也会适时表现出人物有一丝不易察觉的苦涩,她始终赋予角色神秘感,构成了人物命运发展的一大悬念。

剧情交代,程霜年少时就曾患病,需要动手术。成年后的她,是否彻底痊愈?她和刘十三会是怎样的结局?这些悬念的设置,增添了角色背景的层次感。

作家&导演张嘉佳

《云边有个小卖部》原著是一部长篇小说,21万字的内容,塑造了云边镇上形形色色的鲜明人物。

小说改编成电影,片长所限,必须对原著做减法和改动。比如刘十三和牡丹的恋情,原著内容叙述较为丰富,牡丹与刘十三分手后,无缝衔接一个侯姓青年。更惨的是,刘十三做了保险业务员,青年侯变成侯总,是刘十三的顶头上司。

两人关于1000份保单的赌约,多少掺杂了情敌的因素。电影中,刘十三和经理就不是情敌,单纯是领导为难下属。

再比如,刘十三大学舍友智哥,在书中也有丰富的描述,喜欢自弹自唱,邋遢得用洗脚盆泡面吃。这样一位有趣的人物,在影片中也只是寥寥几个镜头带过。电影相对原著小说而言,就是二次创作。文字变成影像,读者难免会角色和自己此前读书时的想象有出入。

《云边有个小卖部》由原作者张嘉佳担任导演,至少这是他最初构想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环境。张嘉佳经过《摆渡人》的历练,跟着王家卫学习导演电影,他对于电影创作已经轻车熟路。

《云边有个小卖部》的创作,张嘉佳显然放下了心理包袱。他选择执导这个故事,借助云边镇的具象化呈现,给自己创造一次回归田园的机会,也让观众近距离感受世外桃源的恬静。

张嘉佳执导《摆渡人》,个人风格能见度很低。《云边有个小卖部》则是他“出师”的作品,他努力将自己的文学风格融入电影。他的文字幽默诙谐、言简意赅。他的电影悲喜交加、角色性格鲜明。

他的小说描绘带有电影感,文字结构和故事叙述犹如蒙太奇,不同时空的人物命运进行衔接,构成了精彩凝练的故事。他的电影带有强烈的文学感,人物金句频出。外婆王莺莺说:“什么叫故乡?祖祖辈辈埋葬在这里,所以叫故乡。”刘十三说:“无论是山,还是海,爱你的人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

《云边有个小卖部》是文学和电影的一起奇妙相遇,张嘉佳两次创作这个故事,让文字变成影像,让演绎的故事变成视听语言走入观众视野。这个炎夏,观众可以走进影院,近距离感受云边镇的清凉和安逸。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