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京剧主动“邂逅”国画,会孕育怎样的灵感?2023年12月,北京京剧院打造的新编京剧《齐白石》首演,在这部作品里,你不仅能看到白石老人“衰年变法”的不破不立、执着追寻,更能感受到现在这一代京剧人探索多样题材、融入当代表达的无限可能。
自首演至今,半年时间里,《齐白石》在一场场演出、一次次研讨中打磨精进,越来越有“经典”的气质。以国粹聚传承之力、展创新风采,《齐白石》为“大戏看北京”的文化金名片再添一笔生动有力的例证。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剧照
北京京剧院新编京剧《齐白石》剧照
巧切入
一部新戏融汇两大国粹
京剧舞台上,文人戏实不多见,一部《齐白石》,北京京剧院筹备了3年。2023年11月,新编京剧《齐白石》建组会在北京京剧院一号排练厅举行,一千多个日夜的苦心孤诣、辗转推敲终于将在舞台上凝结展现。
作为北京京剧院2023年度重点创作项目,新编京剧《齐白石》被列入2023年北京市委宣传部、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折子工程。它既是剧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体现,也是北京京剧院按照中央和北京市对于新时期文艺创作的要求,开展的重要创作实践。
齐白石,一位讲述现当代中国文化时无法绕过的高峰。他秉承传统又锐意创新,博采众长,卓然成家。在他的笔下,人物可亲,山水可观,花鸟虫鱼可爱,瓜果菜蔬可人。他的画作鲜活逼真,生机盎然,富有生命的质感,且善于留白,含无尽之意于画外。他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画中所蕴涵的中国智慧充满了幽默与慈悲。1953年,齐白石被文化部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1956年获得世界和平理事会授予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金,1963年被世界和平理事会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他的艺术人生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声誉,成为了一段难以复制的传奇。
新编京剧《齐白石》从二十世纪20年代的“衰年变法”切入,以京剧手法勾勒齐白石艺术创作上这一承前启后的重要转折时期。“衰年变法”让齐白石创立了属于自己的画风,也使近代中国画达到了艺术的最高峰,重彩浓墨地体现了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新编京剧《齐白石》追求艺术地再现历史真实,融合京剧与国画两大国粹艺术,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和独特的文化价值。
这是一部当之无愧的集大成之作:主创团队里,著名编剧任永新担纲编剧,国家一级导演傅勇凡任导演,著名戏曲音乐家朱绍玉任作曲和唱腔设计,北方昆曲剧院优秀青年作曲王天赐任配器,舞美设计秦立运、服装设计崔晓东、灯光设计王瑞国等艺术家集结聚力;演员阵容上,特邀北京京剧院领衔主演、叶派小生名家李宏图饰演梅兰芳,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青年奚派名家张建峰饰演齐白石,剧组中共有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7位国家一级演员,可谓星光璀璨。创排期间,北京画院鼎力相助,张和平、徐恒进等专家学者数度参与研讨,一出《齐白石》,是首都文艺工作者并肩携手的写照。
寻创新
突破传统但求妙趣横生
一万多字的剧本,编剧任永新前后写了不下20万字,推倒重来了四五回,小的修改不计其数。“这是我写的最‘苦’的一个剧本。”任永新说。白石老人看似家喻户晓,但越是靠近,越觉陌生,“之前形成的概念与他本人相距甚远,如果把这些固有印象搬上舞台,总会有些许遗憾。真实存在的齐白石与大家印象中的齐白石,究竟该如何取舍?两者都要取,但都不是全部。”
于是,新编京剧《齐白石》围绕着“衰年变法”落笔。上世纪20年代,旅居北平的齐白石靠刻字卖画艰难度日,一次中日画展上的画作大卖使其声名鹊起。订单纷至沓来,润格一涨再涨,齐白石却陷入沉思:画家若不能遵从内心作画,与花圈店画像师傅何异?一番挣扎后,花甲之年的齐白石决定遵从伯乐陈师曾的教诲,开启“衰年变法”之路。
重在描绘人物心路转变的构思运笔,为《齐白石》宕开了新的创作空间。“内心外化”成为全剧的一大亮点,除了齐白石本人,“神思”“尘想”两个存在于他意识当中的精灵跃然台上,为那些说不出口的话找到去处。不拘传统,虚实相生,这或许也是白石老人“不喜平庸”精神的延续。
“我们沿齐白石的创新脉络来创作此剧。”作曲朱绍玉说。他的音乐创作同样继承了齐白石大胆创新的精神,不要中规中矩,但求妙趣横生。“水牛儿,水牛儿,先出犄角后出头……”作品开篇,一首灵动可爱的儿歌便直接抒写齐白石的童心童趣。朱绍玉同时融入了曲艺、京鼓、花鼓戏等多种素材,“为的就是好听、好看、好玩,不让观众觉得沉重。”现场的演奏配置同样摒弃芜杂繁重,以少胜多,主要采用京剧乐队“文武场”伴奏加强韵味,听感轻盈干净。此外,《齐白石》的唱腔设计充分结合了不同的行当、流派和个人风格,有的放矢,比如,主演张建峰所宗的奚派清新雅致、委婉细腻,犹如洞箫之音,多个代表性唱段把奚派特色巧妙融入齐白石赤诚怪趣的人物性格中,内外呼应,相得益彰。
迎首演
写意舞台承载动人诠释
2023年12月16日和17日,长安大戏院里人声鼎沸,新编京剧《齐白石》迎来首演。喧嚣在大幕开启的一瞬散去,一张张垂落的半透明幕布似国画宣纸,光影之间,荷花在水面荡出圈圈涟漪,青年齐白石追逐“蜻蜓”而来,序章虽短,却将全剧婉约朦胧的审美意境点染透彻。随后拉开的第一章展开古色古香的牌楼街景,黄包车夫、卖菜货郎、出嫁姑娘来来往往,俨然一幅生动热络的北平民俗画卷。
为综合运用视听语汇生动展现极具浪漫主义的舞台风格,《齐白石》巧妙运用前后场舞台空间区隔和灯光设置,使虚实、动静、音画、明暗和谐共生。牌楼、胡同、宣纸等元素自然透露出时代背景下的人物身份、情绪走向和舞台氛围,服装、化妆、造型、道具的设计糅合时代感与个性化,与全剧氛围相辅相成。身着长袍、手拄木杖,银发白须的齐白石一亮相便形神兼备,令人信服。
这几乎完全颠覆了齐白石饰演者张建峰以往的舞台形象,经由他的诠释,耿直纯真的白石老人似乎近在眼前。“演戏就是演人,这需要演员去深入挖掘每一个人物,知道他(她)念这个词、唱这段唱、做这个动作的内心动因是什么。”导演傅勇凡提出的要求一丝不苟。单是为一个拿拐杖的姿势,张建峰就翻阅了大量齐白石与京剧名家拄拐的照片,反复琢磨。而透过卷帙浩繁的文献资料,张建峰去芜存菁,最终把握住了齐白石的纯粹:“在我心中,齐白石是一个‘我自画我’的帅老头,有一颗天真烂漫的赤子心。我的恩师欧阳中石先生还在世的时候,经常会进入这种状态,这是艺术家最本真、也最打动人的一面。”
《齐白石》于张建峰而言,可以说是一次厚积薄发。2000年,他拜在恩师欧阳中石先生门下,“直到先生去世,我在先生身边20多年,耳濡目染,受益良多。艺术上,他不仅是奚派行家,还涉猎马派、谭派。戏里戏外,他都是我的榜样,先生的言谈举止、他的思想和书卷气,对我影响更大。先生一直在鼓励我学习各个流派,不要固步自封。”博采众长、守正创新的精神处处闪烁在《齐白石》中,齐白石与梅兰芳的忘年友谊是其中的一段高光,两位大师虽然所处领域不同,但求新求变的理念相通,他们互为师友,彼此成就,齐白石的“衰年变法”也受到了梅兰芳的影响。剧中有一场戏设计得格外耐人寻味:当梅兰芳演到虞姬拔剑自刎的高潮时,齐白石也在“神思”与“尘想”的激烈争斗中决绝地选择了“别旧我,得新我”,实现了艺术道路上最伟大的蜕变。
“一开始我不敢接这个角色,因为人们对梅先生太熟知了,我能否在形象上还原他,能不能拿捏住他的风采和韵味,都是很大的挑战。”剧中梅兰芳的饰演者李宏图说。以叶派小生塑造梅兰芳一角,不得不说是一次对京剧艺术表现形式的延拓与尝试。《齐白石》行当齐全,流派纷呈,包括张建峰、李宏图在内,饰演宝珠的国家一级演员、青年梅派名家窦晓璇与优秀青衣演员陈张霞,饰演“神思”与“尘想”的优秀花旦演员王倩倩、国家一级丑角演员曹阳阳等一众演员皆表现出色,将这台首演新戏扎扎实实地立在了舞台之上。
再提高
兼听建议启动全面提升
2024年4月,《齐白石》剧组再次齐聚排练厅,加工提高工作全面启动。为明确目标,切实提高加工提高效能,北京京剧院通过召开专家研讨会、发布调查问卷等形式,广泛征集专家意见,多次组织会议专题研讨《齐白石》的打磨方向。在此期间,《齐白石》剧组还先后走进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等高校,深入平谷影剧院等远郊区,积极听取戏迷群众特别是青年观众的意见。
这一轮提升侧重强调齐白石“别旧我,做新我”的决心,改版后,齐白石与苏礼斋的矛盾更突出,“订单画匠”与“我自画我”的观念冲突更加强烈,齐白石与梅兰芳的对唱重新精排,“与天为徒乾坤大,与世而立根深扎”的立意越发清晰;剧目表现形式力求“守正道,出新意”,群演场次的调度更加紧凑,身段动作更加流畅,蜻蜓、少年齐白石、“神思”与“尘想”等角色对齐白石内心冲突的烘托越发鲜明;主旨立意增加齐白石与市井人物交流的场景,体现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艺术情怀。4月27至29日,全新打磨的《齐白石》在大兴剧院上演;5月5日亮相长安大戏院;5月11日、12日,《齐白石》又在北京艺术中心隆重上演。京剧的传统程式与现代审美结合得更加合理,充分展现出了创新创造的突破力量。
此后,《齐白石》再启征程,从位于市中心的长安大戏院、吉祥大戏院到顺义大剧院、北京艺术中心,从地标性的中华世纪坛剧场到燕赵大地的河北廊坊壹佰剧院……《齐白石》的足迹越来越远,未来,它将继续把这段“接地气而不低俗,平民化却意高远”的传奇故事讲给更多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