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暑期档影片刮起国潮风,聚焦中华传统文化新表达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创作,2024暑期档电影集体刮起“国潮风”!如何用先进的电影技术让“非遗”和经典“活”起来?当中华文化瑰宝遇上造梦的光影艺术,又焕发出怎样的全新生机?

《白蛇:浮生》重塑经典传说,《红楼梦之金玉良缘》演绎“青春版红楼”,《伞少女》中的非遗文化令人叹为观止,《倒仓》里的京剧传承点亮华流青春...

还有《异人之下》融合中国武术和中医经脉打造国风异能;《落凡尘》让中国人自己的星座文化——二十八星宿为观众所熟知。

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电影创作,2024暑期档电影集体刮起“国潮风”!如何用先进的电影技术让“非遗”和经典“活”起来?当中华文化瑰宝遇上造梦的光影艺术,又焕发出怎样的全新生机?

功夫、刺绣、京剧

非遗元素掀起国潮时尚

“天地玄功,万炁本生。广渡浩劫,证如神通”《异人之下》预告中,张楚岚施展金光术的视觉效果惊艳四座,也让人对影片构建的国风异能世界产生无限遐想。

如果说《封神三部曲》是对国民神话传说的创新改编,那么《异人之下》思考的便是如何让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生活,无论是中国武术,中医理论,还是“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都渗透在创作的方方面面。

导演乌尔善这样解读:原著漫画作者米二提出了异能的产生方式和运作原理,它们来自于炁、经络的运行和五行的理论,电影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形成了一种国风异能电影的美学依据和创作逻辑。

举例来说,预告中张楚岚和张灵玉的阴阳五雷对决,背后就有颇多讲究:张楚岚的阳五雷来自于心肺的能量,心属火为红色、肺属金为白色,它会先从心肺的能量开始启动,然后调动到手三阳经,从穴位发出来,最终施展时呈现红色和白色。

而张灵玉的阴五雷是用肝肾调动,肝属木呈蓝色、肾属水为黑色,是以手三阴经来通达全身,最终施展时呈现蓝色和黑色。

这就是中国功夫、中医经络、五行理论与电影特效技术的一次结合。

国风动画《落凡尘》则首度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八星宿搬上大银幕,让观众了解到中国人也有属于自己的“星座文化”。

传统织绣技法也成为重要的灵感来源。钟鼎导演表示:在视觉呈现上参考了中国四大名绣——苏绣、蜀绣、粤绣、湘绣的精巧技艺,进而想到用织锦、刺绣的形式表现连接“天”、“地”两界的天幕,将刺绣工艺巧妙地融入牛郎织女的故事背景中。

另一部动画电影《伞少女》更是一场绮丽绚烂的“非遗视觉盛宴”。

台州刺绣、龙鳞装书、越歌绕梁、绒花轻舞、沙燕风筝翱翔天际、鬼工球巧夺天工、油纸伞下藏着江南的柔情,各种非遗技艺和古代器物轮番登场,令人叹为观止。

监制刘敏透露从项目初始,主创人员就拜访了故宫文物修复团队,希望将非遗技艺之美和背后的匠心精神通过动画技术还原出来。

高清镜头下的细节之美,辅以逼真的场景描摹,让非遗技艺“活”了起来,也让传统文化离年轻人更近一步。

另一边,《倒仓》则是将镜头对准非遗“国粹”京剧。

片名就来自戏曲行话,倒仓即变声,是每一个男演员在青春期都要过的一道关。影片故事也围绕一群戏校学生的青春成长展开。

《武家坡》《珠帘寨》《锁麟囊》等京剧唱段巧妙融入,既展现了传统戏曲的魅力,也与人物内心形成巧妙互文,让“华流”青春细腻可感。

将戏曲元素融进青春叙事为戏曲焕发了“第二春”,《倒仓》架起了年轻观众和国粹瑰宝之间共鸣的桥梁。

名著、传说、经典

创新性表达引共鸣

“小生姓许,单名一个仙,临安人士。”时隔3年,追光动画“白蛇系列”第三部作品《白蛇:浮生》终于来了!

影片承接第一部《白蛇:缘起》,讲述南宋年间,小白寻找到阿宣的转世许仙,开启这一世姻缘的故事,也就是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的《白蛇传》正传故事。

追光的“白蛇”系列一直以美轮美奂的画风和对民间传说的创新性改编受到观众的喜爱,这一次的《白蛇:浮生》同样如此,将用现代视角和轻喜剧风格重新解读“白蛇传”故事中的动人爱情和正向价值。

再加上先进动画技术对大场面的震撼呈现,相信会为这一脍炙人口的民间爱情传说带来全新的打开方式。

同样由经典传说改编,《落凡尘》是对牛郎织女故事的丰富和演绎,填补了传说的前因后果,并塑造出一个宏大且更具当代视野的新篇章。

影片主题没有局限于爱情本身,而是将其延续放大,无论是父母手足亲情,还是对天下苍生的责任担当,都更容易引发不同代际观众的共鸣。

即将于8月16日上映的《红楼梦之金玉良缘》,同样是对传统名著的重新解读,聚焦宝黛钗三人之间的悲欢离合,以及对青春纯真情感的刻画,为观众带来一个“青春版《红楼梦》”。

或者用导演胡玫的话说:“或许现在能抱着一本厚厚的《红楼梦》坐那儿认真读的人为数不多了,我们就想利用两个小时的青春版大电影,做一个对古典文学名著的普及和新诠释。”

无论是非遗传承还是经典新编,电影创作领域刮起国潮风背后是“文化自信”的体现,也彰显了“以我为主,化用天下、纵横古今”的大国美学气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研究专员沈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非遗”的重要特质就是“活态性”,不断对其进行利用和活化,才是对非遗最好的传承和保护。

而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不能仅停留在口号式的标语层面,应内化到创作的全过程,才能真正对年轻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起到积极作用。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还有太多瑰宝等待电影创作者挖掘和发扬。让电影圈的“国潮风”吹得更猛烈些吧!

关键词: 中华 传统文化 影片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