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想象用嘴撕扯我的脖子,仿佛要把我的血管抽出来那种感觉。”在一部微短剧的拍摄现场,表演专业应届毕业、刚来到横店闯荡的温小西横躺在地上,为零基础的对手演员讲解表演技巧,他们演的都是只有几秒钟镜头的小角色。在这部低预算的微短剧中,作为前景演员的温小西没有台词,但他仍对表演有很高的要求。
凭借快节奏、高密度的“爽感”情节,微短剧在2023年迅速破圈。作为传统影视剧的拍摄基地,浙江横店影视城近年也成了竖屏微短剧的生产热土,被不少人戏称为“竖店”。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今年8月,在横店影视城拍摄的各类题材微短剧已超过490部,而横店街头巷尾的微短剧剧组更是遍地开花。在剧组数量上,体量小、周期短的微短剧剧组已经比肩传统影视剧组。据某调查机构近期发布的《2024年中国微短剧行业研究报告》,预计2024年微短剧市场规模将达到484.6亿元,未来5年内有望突破1000亿元。
在一些从业者眼中,经过几年的野蛮生长,当下的微短剧行业逐渐从“以量取胜”转向专业化、精品化。青年导演吴吞表示,今年过年后接到的剧本完全不一样,“戏剧性、冲突性和逻辑性都变得更加严谨。”
在接触微短剧的一年里,吴吞已执导近40部作品,在此之前,他是一名拥有十余年从业经验的电影、电视剧导演。最近,他正在执导一部制作精良的古装微短剧,片场有5个竖过来的横屏监视器。吴吞回忆,刚接触微短剧时,一部剧预算十几万元,三四天就能拍完100集。现在拍摄节奏变慢不少,一部剧拍半个月也屡见不鲜。一个角色的表情特写,去年只需“一条过”,而现在,吴吞反复要求演员演了7遍。他觉得微短剧比去年难拍了,“投资越来越大,要求也多了很多。”
柳甯站在这场戏的“C位”,用“轻蔑”的眼神直视镜头——他是这部古装微短剧的男一号。作为主演,柳甯觉得最难的一点莫过于“熬”。科班出身的他,已在影视行业摸爬滚打五六年。他感叹,拍摄电视剧时“总归有觉可睡”,而去年在微短剧剧组,因为赶工,他曾连续工作53小时,撑不住的时候,也只能短暂休息两个半小时,“时间一到,立马被‘薅’起来。”
如今微短剧的制作节奏放缓,但柳甯每天的工作时长也超过14个小时。作为主演,他大概率每场戏都要参与。等这部剧杀青后,柳甯计划去旅游,“横店现在太热了,扛不住了。”8月初,这里持续出现高温红色预警。
温小西是在今年最热的时候来到横店追梦的。他刚从北京一所高校的表演专业毕业,热爱话剧,最欣赏的演员是电影《教父》的主演马龙·白兰度。温小西设想来到横店后能不断接到角色,甚至担任主演,“从没想过自己会没有戏拍。”
他面试了许多有名字、有台词的角色,但都未能如愿。不得已,他只能在一部微短剧中演尸体,从日出拍到日落,当天的酬劳是200元。来横店的一个月里,他只接到两部短剧,演了两天,挣了500元。
温小西不屑于浮夸的表演。他将接不到戏的原因归咎于角色气质的不匹配,“一般都是‘霸总’(霸道总裁),但我并没有‘霸总’的气质。”他自认为是社交能力强的人,“但真坐到导演身边时,嘴就像被缝上了一样。”
温小西很多次想过放弃,但他心中始终憋着一口气,想努力成为一名职业演员,留在横店。身边的朋友也鼓励他:“刚来横店都这样,很多人过小半年才摆脱新人的标签。”
参演超过400部微短剧的曾翔宇,正在一家横店的影视公司参与选角试戏。之前从事餐饮行业的他,2022年9月在西安接触到了微短剧,短短几个月时间就从群演晋升为主演。刚入行时,是“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精力好比演技好更重要”。但如今,他感觉微短剧对演技的要求越来越向传统影视剧靠拢。
微短剧从筹备到开拍,通常只有一周甚至更短的时间,试戏过程中不严格考查演技。如今在精品化趋势下,选角标准也在不断提高。最近,影视公司老板三少接到一部平台投资的精品微短剧选角任务,制作方明确表示:“找演员一定要找到满意为止。”
横店从不缺乏上进的演员。从事编剧、导演和演员工作已有25年的张敏,2018年在横店开了一家影视培训班。每天下午到深夜,前来上表演课的学员络绎不绝,他们大多在横店从事群演工作。
张敏并不打算为微短剧专门开设表演培训课程。他坦言,无论是哪种视听艺术形式,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始终如一,“演技好就是能通吃。”
这个夏天,陈余绮、王倩和张秀霞从不同城市来到横店做群演,彼此相识。她们都是00后,心中都怀揣着演员梦,笑称彼此是“横漂搭子”。
“其实做群演挺难的,很累,也挣不了多少钱,收入不稳定,小小角色在剧组里也不受待见。”陈余绮坦言。但她依然感到开心,“把热爱的东西当作职业是非常幸福的事。”
这天,3人都没接到通告,决定一起前往横店的免费景点拍摄古装写真。她们租了精致的古装,搭配比平时拍戏更为精致的妆容。当被问到为什么平时演戏穿古装,拍写真还要穿古装时,陈余绮回头一笑,说:“因为今天要做自己的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