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哪首电影中的旋律让你停不下来?
是《死侍与金刚狼》开篇《BYE BYE BYE》的动感节奏?
还是《异人之下》中《异人disco》的魔性旋律?
还是《从21世纪安全撤离》的《Holding Out for a Hero》的浪漫战曲?抑或是《逆行人生》中《鲜花》的温柔唱腔?
随着暑期档电影市场的火热,电影中使用的歌曲也纷纷破圈。那么,这些过耳难忘的旋律,究竟有何超能力呢?
电影的音乐分为原创类音乐和既存类音乐这两种类型。今天话题主要讨论的对象是既存类的音乐。
既存类音乐其实是指在电影被拍摄之前已经创作出来了,比如说最近很火的电影《死侍与金刚狼》,从头到尾贯穿的都是大概在千禧年非常火的一些流行热歌。大家听到的时候会觉得非常惊喜。
《逆行人生》里面有一首插曲叫《鲜花》。歌词最后说“别害怕,有我在的地方永远有鲜花。”歌曲中传递出的非常向上的正能量,能够让社会上艰难打拼的“打工人”都有很亲切的代入感。
这些令人念念不忘的影视既存歌曲都具备一些共同点。比如说它们可能具有优美的旋律、朗朗上口、很强烈的节奏。
比如说《死侍与金刚狼》里面的《Bye Bye Bye》这首歌,它其实在2000年前后就已经非常火了。配上死侍与金刚狼的打斗场面,是对当时那个流行舞蹈的时代进行一段复刻的表演,更加贴合死侍这个角色。
另一部暑期电影《异人之下》里面用到了《异人disco》这首歌,它有一种抓耳的节奏优势,会有一些不断重复的歌词。很多听众都说,“我听完《异人disco》以后,满脑子都是“转”这个词。由此可见,强烈的节奏、重低音的使用、重复的歌词、朗朗上口的旋律等均成为这些歌曲能够快速“出圈”,产生“洗脑”效果的主要因素。
电影的确是给这些音乐赋能了新空间,同样这些音乐又在电影中服务于人物、服务于故事。这里还有一个音乐概念叫做主题音乐。
主题音乐可以追溯到浪漫主义中早期的一些歌剧创作,后来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被拿到了电影音乐的创作维度,用一段固定的音乐去配给某个特定的角色或者某个重要的场景。主题音乐和对应的对象是一种绑定关系,能够更加立体和饱满地塑造人物或场景。很多经典电影的人物都会伴随着一段经典的BGM走进影迷的心目中,使得在任何地方只要听到这个音乐,就会想起这个人物。
例如《一人之下》中冯宝宝这个角色出现,《黄杨扁担》这个音乐就会浮现出来,随着观众对于人物的认识从浅入深,人物的主题音乐也在变化。在洗澡的时候,冯宝宝轻轻地哼唱《黄洋扁担》,这个时候观众对于她的认识是单纯与青春。
随后,主题音乐的速度渐慢,配乐使用了更加丰富的配器手法,加入了一些交响乐队等等,用不同的方向方式呈现出来,使得观众结合剧情,了解到宝儿姐的过往,对人物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此外,也有观众提出不一样的观感,例如网友评论说,“《从21世纪安全撤离》和《异人之下》,它们的音乐好像是从头扑到尾。”会觉得音乐太满了,有点杂乱的感觉。
《异人之下》和《从21世纪安全撤离》两部影片都有非常绚丽的声、光、色彩的运用,在带给观众强刺激的同时,例如《异人之下》的导演乌尔善就顺水推舟,希望给大家带来的“去电影院蹦两个小时迪”的新颖感受。
对比而言,影片《从21世纪安全撤离》整体的基调天马行空,其中有两次表现名曲《二泉映月》的片段,导演的这种追求暗含抽象、浪漫的审美,从而带给观众超自然的感受。因此,影片最后在表现乌鸦全都飞出去的片段时,选用的是法国印象主义时期作曲家拉威尔的一个名曲,叫《波莱罗舞曲》。这段影片情节的节奏是非常紧张、比较绝望的感受,配上这种辉煌宏大的音乐一点都不觉得奇怪,反而会觉得效果非常到位。
同一首歌在电影当中出现不一样的层次,也会带来不一样的效果。例如有一首歌同样出现在《金刚狼》和《大话西游》当中——《Only you》,但带来了完全不一样的质感。
还有一部国外的电影《极道车神Baby driver》,它使用了很多美国七八十年代的名曲和金曲来体现电影复古质感,也是这种寄存音乐的充分运用。
中国许多怀旧主题影片,比如《夏洛特烦恼》就运用到了《一剪梅》,也同样是寄存音乐,观众一提起这个歌就能够在脑中还原当时的那个场景。
还有比如说前两年的缝纫机乐队,他用了很多的Beyond乐队的歌曲,《港囧》里面也用到了大量的港台怀旧歌曲,然后韩寒的《后会无期》用到了朴树的一些少年风复古歌曲。
借由着这些音乐,实际上也帮观众更快地共同进入到这个电影所发生的那个时代背景空间。
其实没有绝对的好和坏的音乐,而是是否能够在导演艺术表达的前提下和声音团队一起去紧密合作,碰撞出火花。然后用恰当的音乐放在合适的片段里,为电影增光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