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流浪地球3》上映前,你不得不知道的幕后故事

《流浪地球2》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的道路执着的拓荒者,一千八百人的团队规模直逼中型企业,需要创作者引入企业化的管理的模式。

 《流浪地球2》经典镜头背后的拍摄思路是什么?巨大的视效工作如何协同作战?叩开中国科幻电影的大门有多难?推动中国电影工业化的进程有多险?

纪录电影《流浪地球2:再次冒险》告诉了我们答案。

“流浪地球”系列作品拥有近2亿的观影人次,超80亿的票房,让中国观众对于中国科幻电影充满了期待!

本期《今日影评》邀请到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江逐浪与我们一同拆解《流浪地球2》幕后的故事。

执着的拓荒者

《流浪地球2》的制作团队是中国电影在工业化的道路执着的拓荒者,一千八百人的团队规模直逼中型企业,需要创作者引入企业化的管理的模式。

在《流浪地球2》特辑中,郭帆导演强调:“几乎所有的角色,包括群演,都有单独的造型。”

其次,科幻片的制作成本相对更大,制作过程不容有错漏。郭帆的团队在制作流程的探索中,选择先做虚拟拍摄,拍出一个“分镜头脚本”统一团队的认知。

与此同时,团队还购买了最新型的拍摄设备,然而,受疫情影响,工程师只能通过视频连线的方式现场指导使用。

“我一边看着电影一边在想象,他们整个团队可能面临各种的难题,真就是替他们捏一把汗!最后《流浪地球2》能够达到这样的结果,真的是一次奇迹!是一场冒险的成功!”江逐浪说。

完美的细节把控者

《指环王》的作者——约翰·罗纳德·瑞尔·托尔金的第二世界理论告诉我们存在两个世界,第一世界是我们现实的世界;第二世界是由科幻 、童话、 仙侠等玄幻类作品创造的世界。第二世界越真实、越细腻、越成体系,人们才越认可第二世界的存在。比如,“把地球推远”“把月球炸掉”这些设想,必须有它的理论依据。江逐浪比喻道:“这其实是在戴着‘镣铐’跳舞,但他们却做到了。”

在纪录电影当中,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流浪地球”系列电影是如何摸着石头过河的。有观众评价说“郭帆导演本人极致诠释着‘不疯魔不成活’的极客精神”“这是一部在很多年以后能够被当成史料的电影,因为它记录了一部里程碑式的电影,更记录了一个时代。”

那么《流浪地球》系列究竟把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推到了哪一步了呢?

分工的专业化

分工的专业化实际上是一个团队成员之间的磨合过程。

流程的科学化

比如,韩朵朵在太空电梯打斗的那场戏,实际拍摄了两个半月之久。而这场戏他们最初计划的是拍摄十二天,连导演也觉得十五天就够了。“这一轮下来五倍的时间落差,我相信经过这样的历练,整个对于体量的把控力就会更强了。”江逐浪说。

结果的标准化

只有标准化才可复制,《流浪地球》中的五件宇航服是纯手工制作的,细看每件不一样。到《流浪地球2》中二十八件宇航服制式统一,让我们看到大工业化的社会状态。

在电影的片尾彩蛋中,《流浪地球3》的创作团队再次出发,编剧们“富有激情”地展开创作。预计在2027年,《流浪地球3》会跟观众见面。

对于《流浪地球3》,江逐浪满怀期待:“我特别期待《流浪地球3》,我们现在看到的《流浪地球》和《流浪地球2》刘培强和他的儿子是一代人之间的故事。我在想如果《流浪地球3》是在一个更遥远的未来,我们整个人类社会的工业化到了一个更加发达的一个地步,它会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希望《流浪地球3》能够继续延续更多的人文思考。就像《流浪地球2》讨论了数字人的生存问题,它背后有很深的伦理问题不仅仅是给我们看到一个工业化的奇景。”

回望过去这一年,科幻大片似乎一直有种缺席的感觉,观众也把期待全部押在了这个“小破球”上。

“其实我觉不用把所有的期望都押在一颗“小破球”上,通常我们会觉得只有成功的人才能拍出成功的电影,其实未必,郭帆导演在拍《流浪地球》之前也没有人看好他。”江逐浪说。

我们现在的两颗“小破球”都属于硬科幻,事实上,世界上很多优秀的科幻电影恰恰是软科幻,或者是硬软结合。比如,经典科幻片《2001太空漫游》,它不仅仅是在给观众展现奇观,表现人定胜天的朴素愿望,还借着科技的发展思考诸如人类起源等更深邃的问题。

节目中,江逐浪特别推荐了国庆档新片《749局》:“我也蛮期待国庆档陆川导演的《749局》,据说这是一部软科幻的作品。我想看到这一轮我们对于软科幻的思考深度到了哪一步。”

近年来,郭帆导演带着两颗“小破球”进入了很多的学校,在年轻的创作者心中种下了一个很好的种子。

虽然过程充满艰辛,但是我们终将抵达我们所期待的中国科幻电影的星辰大海。

关键词: 地球 流浪 故事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