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研究 / 正文

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讲述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取得成功的历史逻辑

新时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取得的这些成就,让中国革命史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和艺术之美,也为中国当代文艺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历史激情和精神力量,并将鼓舞人们以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史诗。

《问苍茫》剧照。

《觉醒年代》剧照。

《跨过鸭绿江》剧照。  片方供图

革命历史题材创作,记载着先辈们的初心使命,传承着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彰显着信仰之美和崇高之美,焕发出跨时代的精神力量与艺术光辉。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本文聚焦近年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尤其是新时代以来的精品力作,重温优秀作品中波澜壮阔的中国革命史,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心聚力。  

—— 编  者

史学研究上的新进展,为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提供了更多丰富和坚实的历史素材,也增添了许多生动具体的“历史表情”。

再造青春的中国,曾是当年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家投入革命洪流的激情与动力。把青春化叙事风格和人物刻画手法,与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相融合,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史情感深度和时代情感浓度的共情与共鸣上,找到了新的审美链接。

中国革命史始终是中国当代文艺创作重要的精神财富、题材宝库和故事资源。28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史进程,经过75年中国几代文艺家的倾情书写和热情礼赞,如今已经汇聚成一卷卷中华民族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一幅幅耀古烁今的历史艺术画卷,并诞生了一大批堪称经典的文艺精品。

在这批优秀革命历史题材文艺作品中,电视剧创作成果尤为显著,影响也非常大。从《开天辟地》《日出东方》《寻路》《井冈山》《长征》,到《延安颂》《八路军》《新四军》《解放》《开国领袖毛泽东》等,这些作品以影视艺术手法,基本上还原了中国革命史的全部内容,并将其转化成为具有博大精神和恢宏气势的文艺篇章。

新时代以来,在传承红色基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命题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创作出一大批新的优秀之作。在以往经验和成就的基础上,创作者秉承唯物史观,尊重艺术规律,坚持守正创新,以新的时代视角和历史认知,借鉴党史研究新成果,采用文艺审美新范式,开掘新的题材领域,汲取新的艺术养分,实现了史学精神与美学品格的新跨越。

在大历史观的视野下,讲述中国革命发生发展取得成功的历史逻辑

中国革命史是中国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革命的发生和发展,与中国近现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民生等领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与变化密切相关。现代史是中国革命必然发生发展的客观历史环境。在大历史观的格局和视野中讲述中国革命诞生的起因、缘由和意义,是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在史学观念上的一个重要突破。

《觉醒年代》开创了以大历史观的史学思维讲述中国革命史的新思路。它以五四新文化运动为历史舞台,以中国现代史的开端为起点,生动、形象、细致地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旧中国风雨飘摇的残酷现实和一批志士仁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艰难探索,并由此得出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必然。这样的创作思路,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有了更加纵深的历史背景、更加鲜活的历史场面、更加丰厚的历史土壤和更加生动的历史细节。

把中国革命史嵌入中国现代史的宏大背景来书写,进一步丰富了革命历史题材创作的史学内涵,同时也是对历史虚无主义的有力反击。它突破了以往仅仅围绕革命历史中的具体时间、地点、阶段、人物的局限和对具体事件、会议、战争等革命史实的一般性讲述,给革命历史题材以更大的历史展示空间,也让中国革命在中国现代史中有了更加清晰准确的历史定位。

电视剧《鲲鹏击浪》,讲述了1918年毛泽东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到1921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心路历程。在记录青年毛泽东在北京生活和工作这段个人经历的同时,作品也用了大量的篇幅,对当时中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态、北洋政府的腐败以及底层社会民不聊生的现实等,做了充分的展示与评说。电视剧《问苍茫》在讲述1924年到1927年大革命时期我党革命斗争历史的同时,剧情也涉及大量中国现代史上发生的重要事件与人物。把中国革命史与中国现代史做整体性和交汇式的讲述,这种对中国革命史的立体呈现和大历史观的创作视野,进一步突出了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复杂性和必然性,让观众从中获得更多历史启迪,使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具有了更加客观和理性的史学品格,以及更生动引人的观赏性。

借鉴党史研究新成果,打开革命历史题材创作新路径

新时代以来,党史领域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和考证,以实事求是精神和科学理性态度,发掘出了一批新的史实史料,提出了一些新观点,订正了过去的一些疏漏,厘清了党史中的一些疑点和难点,突破了以往一些相对陈旧和保守的观念,等等。这些史学研究上的新进展,为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开辟了新的创作路径,提供了更多丰富和坚实的历史素材,也增添了许多生动具体的“历史表情”。

在建党100周年的历史节点上推出的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新作中,这些成果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大浪淘沙》《中流击水》《光荣与梦想》等一大批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对历史事件的讲述更加具体细致,对历史人物的塑造更加丰满立体,对革命精神的开掘更加深刻丰厚,对历史事实的把握更加坚实有据。

同时,这批作品突破了以往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具有一定敏感度的内容限定。比如对陈独秀的形象塑造,能还其历史本来面目,是其所是,非其所非;对在党内犯过“左”倾或右倾错误的早期领导人形象,也不再脸谱式地将其做人格矮化,而是把重点放在党内思想交锋的层面上来展示。《大浪淘沙》等作品对曾经是党的一大代表、后来又脱离了革命或背叛了革命的陈公博、周佛海、张国焘等人,不再简单采取回避的态度,而是将其从最初对革命的投机心理,进而对革命信念的怀疑、动摇,直到个人私欲与野心膨胀,最终堕落的人生轨迹,以一定的篇幅做了如实描述,让革命历史洪流的汹涌澎湃和大浪淘沙的过程获得了较好的艺术呈现。

近年来,在党史研究中挖掘出一些新的历史细节、故事和人物,比如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时把墨汁当作糖水蘸着吃粽子而笑称“尝到了真理的味道”;共产党员张人亚的父亲为保护党的机密文件,为儿子造了一座空坟,把文件埋入其中,等等。这些曾经被藏在历史褶皱中的珍贵史料和生动细节,也都进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之中,从而让作品具有了一种“熟悉的陌生感”。

扩大题材的叙事格局,揭示革命战争蕴含的深刻历史主题和时代意义

战争叙事历来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重点篇章。从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反“围剿”、长征、游击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敌后抗战,到解放战争中的三大战役和抗美援朝战争等,中国革命所走过的建立和巩固政权的历史道路,让战争叙事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一大鲜明特点。爱国主义与英雄主义、牺牲精神与奋斗精神,铸就了革命战争题材作品的思想和艺术之魂;崇高与悲壮,赋予了革命战争叙事作品鲜明的美学品格。

新时代以来,革命战争题材的叙事作品也取得了新的成就,《跨过鸭绿江》和《大决战》就是其中的代表。它们都突破了一些战争叙事中对战役、战斗、战术及战争场面的过于集中化的呈现,也突破了“会议加战役”的单线叙事模式,而是以历史宏观视角,将国际与国内、政治与军事、精神与武力、敌军与我军、统帅的运筹帷幄与战士的英勇顽强、战争的胜负与民心的向背等事关战争全局的内容和对战争本质的思考,整体性地融入战争叙事之中,让文戏与武戏相映生辉,斗智与斗勇交错并行,敌方与我方的角逐同样激烈精彩,既有对战争全局的宏观掌控,也有对战斗细节的微观描摹,极大提升了战争题材作品的思想内涵、内容含量和艺术水准。更重要的是,在《跨过鸭绿江》和《大决战》这两部作品中,对革命战争的历史主题和本质,对战争与和平的关系,对敌人失败的必然和革命战争必胜的历史规律,也都做出了更深层面的开掘。和平需要以战争来保卫,是《跨过鸭绿江》揭示的主题。民心向背决定战争胜负,兵民是胜利之本,是《大决战》揭示的主题。对革命战争叙事作品主题的深刻表达,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

使宏大叙事兼具诗性品格,增强观众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认同和情感认同

宏大叙事与史诗风格,是多年来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中形成的基本艺术特征。在宏大叙事的历史语境与艺术框架内,更加关注细节的丰富、关注对历史人物内心精神世界与情感世界的刻画,让剧中的人物与事件,不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教科书的刻板还原中,让历史鲜活生动,使人物血肉丰满而真实可信。这种“致广大而尽精微”的创作思路,既保持了革命历史的宏大叙事规模,也避免了因追求宏大而忽视“历史感性”的遗憾。

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的关系上,在将历史叙事转换为艺术叙事、将历史思维转换成艺术思维的理论探索中,近10年来的创作实践也取得了新成果。“史有余而诗不足”,曾是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此,近10年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一方面,深入挖掘中国革命本身蕴含的丰富的诗性特征、人性内涵、情感张力、人格力量和文学意境;另一方面,努力借助影视艺术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将革命历史赋予诗性升华,使作品具备“史中觅诗”“诗中有史”和“诗史间融”的艺术效果。在《大道薪火》《问苍茫》等作品中,基于史实基础所展开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对历史情节的浪漫主义画面呈现,对历史场景的诗意渲染,让作品具有了一种诗性意境。对革命历史题材的诗性开掘,不但提升了作品的美学品格,也使中国革命历史具有了更大的情感冲击力。

在对革命历史题材内容与形式的创新方面,新时代的电视剧创作也取得了以下成绩。

一是在内容叙事上,把中国革命史和新中国建设史做了“贯通式”讲述,延伸了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书写跨度,让革命的精神力量在新中国初期的各项建设事业中,继续发扬光大。《破晓东方》从1949年的“上海战役”开始讲述,直到上海解放,开启中国共产党人从领导革命战争到领导大城市建设的历史转折。《走向大西南》延续的也是这一创作路径,从历史转折时刻写起,讲述从解放大西南到建设大西南的历史进程。《外交风云》更是以新颖的题材内容和别开生面的创作视角,以30年的历史时空,展现了在新中国诞生前后,打破帝国主义外交封锁、开启新中国外交的破冰之旅,为新中国赢得崇高国际地位和声望的外交历史风云。

二是在作品形式上,以单元剧和板块式的框架、更加富有当代性的艺术元素,创新戏剧结构,让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有了更加灵活多样的体例和风貌,更加符合当下的审美特性与观赏习惯。《百炼成钢》以音乐为媒,围绕《国际歌》《万里长征》《黄河在咆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最可爱的人》《歌唱祖国》《为希望祝酒》《年轻的朋友来相会》8个板块,以8首时代经典歌曲,串联起百年党史中的重大事件、人物与故事,从而实现了在一部作品中对百年党史的深情回望,让音乐与叙事交相辉映,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理想照耀中国》则以“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四个历史板块和40组人物故事,艺术地浓缩了党的百年历史长河中的名人名事和名场面。其中《雪国的篝火》等精致的短章剧集,更是细腻而深情地再现了历史瞬间,成为革命历史题材短剧创作的典范。

三是把青春化叙事风格和人物刻画手法,与厚重的历史沧桑感相融合,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历史情感深度和时代情感浓度的共情与共鸣上,找到了新的审美链接。再造青春的中国,曾是当年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年轻革命家投入革命洪流的激情与动力。对革命历史题材的青春化表达,也让新时代革命历史题材作品中增添了许多具有青春色彩的革命家形象。比如《觉醒年代》中的陈延年、陈乔年等人,他们激情四射的青春风采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壮举,深深打动了当今的年轻人,使他们在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认同的基础上,更加大了情感认同的分量。

新时代以来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取得的这些成就,让中国革命史焕发出新的时代之光和艺术之美,也为中国当代文艺注入了更加充沛的历史激情和精神力量,并将鼓舞人们以更加坚定的道路自信与文化自信,续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史诗。

扫一扫关注“电影界”微信公众平台

扫一扫进入移动端浏览